菩萨戒的境界
菩萨戒
是有别于小乘戒的。菩萨戒的戒体是大乘菩萨戒体,这是通佛的。虽然小乘的戒体也是通佛的,但是小乘的戒体,从智慧层面来讲比较低一点,这是因为众生根器的缘故。
受菩萨戒时,一开始就是 “一心顶礼,过去世,尽过去际一切诸佛”。
请问过去有边际吗?没有啊。这一拜,里面包含过去一切诸佛,所以这个过去时并不是空洞的,而是广大无边际的啊。
然后是“一心顶礼,未来世,尽未来际一切诸佛”。你看,我们此时此刻可以顶礼未来世一切诸佛。
为什么现在能顶礼未来世一切诸佛?能尽未来际啊?
//
因为这未来际里面有佛。
因为有佛,因为佛是周遍的,是超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以我们就可以超越过去、现在和未来。
所以,菩萨戒的境界是不一样的。受菩萨戒就是把所有的一切都聚焦到我们的心。我们有佛性,我们要发大乘心。大乘心一发出来了,我们原有的凡夫心就从自私自利的壳子里,从烦恼染污的泥淖里解脱出来了。受菩萨戒,就是借助佛菩萨果地圆满的心,把众生的心像蜡烛一样点亮,然后我们也发起佛的心。
菩萨戒是不得了的,这是佛陀显毗卢遮那身,在摩醯首罗天——大自在天王宫所说的金刚宝戒。这个戒,是 “过去菩萨已学,现在菩萨今学,未来菩萨当学”的。受持菩萨戒,最主要的是菩萨戒的体。有了这个体,就是“所受诸菩萨一切学处”。受了菩萨戒,有了菩萨戒体,自然就跟菩萨连成一体,就与菩萨是同学伴侣。
明白了四不坏信,
即深入一切诸佛菩萨之本源
虽然众生深陷生老病死的轮回之中,但众生的自性中有不生不死、不垢不净的四不坏信:我们的自性里有佛、有法、有僧、有戒。
这是大乘佛弟子,受持大乘佛戒的时候必然要学习的。住持三宝的神圣职责就是开发每个人本具的这个宝藏。我们的这个宝藏,像黄金一样,虽然杂有泥沙,但是它黄金的本质是不会变的——虽然我们是凡夫,但是我们佛性的种子是本自具足的。为什么佛的恩德大,善知识的恩德深?就是因为他们把我们凡夫地里的佛性种子给找出来了。依着这个佛性就可以证得不生不灭的果。
明白了四不坏信,生起了这种智慧,那我们就深入一切诸佛、一切菩萨之本源了。这时候,我们也会知道自己与一切众生都是同体的,即从这个金刚体性上来说我们是相同的。虽然现在有的众生显现畜生身、饿鬼身、地狱众生的身,但那只是业报啊,是它们穿的外衣,它们里面的那颗心,其金刚体性跟我们是一样的,跟佛也是一样的,它们的佛性种子是不生不灭的。
真正发起菩提心的人,
对一切众生的救度是无私的
明白了这些,我们也会发起利益众生之心。利益他们的时候,却三轮体空、不起于相。这种有为,实际上是一种无为。拔众生苦,予众生乐,是来自于自性当中的。他远离我相、人相、众生相,他看的是金刚戒体的宝相,与众生同一体的这种相。
这就超越了血缘关系。虽然策发菩提心的时候要仰赖于观父母的恩德、要报父母恩的这种心,但是一旦菩提心启动了之后,他是远离血缘关系的。所以,大道是无私的,一个真正发起菩提心的人他对一切众生的这种救度、拔苦予乐,也是无私的,叫“无缘大慈”。众生被各自的业报裹挟着,给他们方便,引导他们让他们觉悟,这就是菩萨在人间的动力。
受持菩萨戒我们才会学到这些名相,才有这些思维境,才知道生命中还有这个真理。把这个真理挖掘出来,这就通一切诸佛的本源,通一切菩萨的本源了,也能够通一切众生佛性的种子。
——三参法师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