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弘一大师诞辰143周年|当身为高僧的他们说起弘一大师……

2023-11-03 00:14: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43周年


弘一大师诞辰



图片

于作事,

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


于生活,

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弘一大师



他这一生,横跨两个世界。红尘之中,他是令人仰止的天才,看尽人间繁华,韵极风流;遁入空门,他又一心向佛,以清朗的佛光宽慰众生之苦。他尝尽人世的悲欢,只想做一个时时像人的人。

图片



弘一大师,未出家前,固世所称为翩翩俗世佳公子者也;及既受具,诸缘顿息,灵顶赤足,动止循律,以身作则,追导师之芳踪,振坠绪于末造,影衾无愧,明德在躬,令闻四溢,海宇从风。于是世之知大师者,无不知有戒法;敬大师者,无不知敬佛法。荷担如来家务,师非其人欤!”


——《弘一大师全集序》



弘一律师,乘愿再来者也。观机合宜,志弘南山宗旨,以救时弊。躬行实践,行持是尚,终身无懈,闻见生钦。


——《弘一大师事略序》


图片



弘一律师是一九三七年初夏到湛山来的。


一九三六年秋末,慈舟老法师去北京后,湛山寺没人讲律,我对戒律很注意,乃派梦参师到漳州万石岩把弘老请来。在他来之前,梦参师来信说弘老来有三个条件:第一不为人师,第二不开欢迎会,第三不登报吹嘘。这约法三章我都首肯了。


平素我常说:我在佛教里是个无能的人,说什么,什么都不成。不过仗佛菩萨加被,借诸位师父的光明,给大家作一个跑腿的人,我虽然无能耐,如果有能耐、有修行的大德,我尽量想法给请来,让大家跟着学。这样于湛山寺也增光,于大家也有益。凡属于大家有益的事,只要我力量能办得到,总尽量去办!


一九三七年时,我曾预备把印光老法师请到湛山来,开一念佛堂,让印老在这里主持净土道场。后因事变,印老没能到湛山来,这是我最遗憾的地方。


弘老也是我最羡慕的一位大德。他原籍是浙江平湖人,先世营盐业于天津,遂寄籍于此。父筱楼公,出身进士,做过吏部官,为人乐善好施,风世励俗,表率一方,在天津为有名的李善人家。


他在家名李叔同,另外出家在家还有好些名字我已记不清。降生时有雀衔松枝降其室,此枝到了他临灭度时还在身边保存着。自幼颖悟异常,读书过目成诵,有李才子之称。性格外倜傥而内恬醇,凡做事都与人特别。可是他一生的成功,也就在他这个特别性格上。做事很果敢,有决断,说干什么就干什么,说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俗言说:“装模不像,不如不唱。”例如他在家时,专门致力于文学、艺术、音乐、图画等,就专心致志,让它成功。甚而在少年时代一些风流韵事,也莫不尽情逸致,像唱戏一样,无论扮演某种角色都让他合情合理到家。可是话又说回来,在家是那样,出家也是那样;出家后把在家那套世俗习气完全抛掉,说不干就不干!丝毫也不沾染。对于出家人应行持的就认真去行持,行持到家,一点不苟且,这才是大丈夫之所为,也是普通人最难能的一件事!


弘老在家时是一个风流才子,日本留过学,社会上也很出风头的。以他过去的作风,谁也想不到他能够出家,出家后又能够持戒那么谨严。一九一八年暑假,他正在杭州两级师范当教师,忽然要出家,谁也留不住。马上把自己的东西完全送人,到杭州虎跑大慈寺拜了悟老和尚为剃度师,法名演音字弘一。


图片

弘一大师曾睡过的床


在他临去虎跑时,学校跟去一茶房,名字叫闻玉。这个茶房本是在学校伺候弘老的,对他印象非常好,听说他要出家心里有些不忍,于是给他带着东西一同到虎跑寺去送他。进庙门之后,弘老马上回过头来称闻玉为居士,很客气地请他坐下,自己扫地擦桌子,汲水泡茶,以宾礼对闻玉。原先闻玉伺候他,到庙里后他马上倒过来伺候闻玉,晚上自己找铺板搭床,闻玉几次要替他弄,他说:


“不敢当,我不让你来,你偏要来,现在你送我来出家,我很感激你。这是我们的家,你在这里住一天是我们庙里的居士,我应当好好照应你。”这一来弄得闻玉手足无措,哭笑不得。后来闻玉说:


“你说说算了吧,还当真的就出家吗?”弘老说:“这还能假了吗?”闻玉苦苦哀求,让他玩几天再回学校,可是他决心出家,说什么也不能更改意志,反以言语来安慰闻玉,让他赶紧回学校。闻玉看实在没办法,在他跟前痛哭一场,很凄凉地自己回学校去了。


记得弘老来时,是在旧历的四月十一那天,北方天气——尤其是青岛,热得较晚,一般人还都穿夹衣。临来那天,我领僧俗二众到大港码头去迎接。他的性格我早已听说,见面后,很简单地说几句话,并没叙寒暄。来到寺里,大众师搭衣持具给接驾,他也很客气地还礼,连说不敢当。


随他来的人有三位——传贯、仁开、圆拙,还有派去请他的梦参法师,一共五个人。别人都带好些东西:条包、箱子、网篮,在客堂门口摆一大堆。弘老只带一破麻袋包,上面用麻绳扎着口,里面一件破海青,破裤褂,两双鞋:一双是半旧不堪的软帮黄鞋,一双是补了又补的草鞋。一把破雨伞上面缠好些铁丝,看样子已用很多年了,另外一个小四方竹提盒里面有些破报纸,还有几本关于律学的书。听说有少许盘费钱,学生给存着。


在他未来以前,湛山寺特意在藏经楼东侧盖了五间房请他住,来到之后,以五间房较偏僻,由他跟来的学生住,弘老则住法师宿舍东间——现在方丈室。因为这里靠讲堂近,比较敞亮一点。因他持戒,也没给另备好菜饭,头一次给弄四个菜送寮房里,一点没动,第二次又预备次一点的,还是没动,第三次预备两个菜,还是不吃;末了盛去一碗大众菜,他问端饭的人是不是大众也吃这个,如果是的话他吃,不是他还是不吃,因此庙里也无法厚待他,只好满愿!


平素我给他讲话时很少,有事时到他寮房说几句话赶紧出来。因他气力不很好,谈话费劲,说多也打闲岔。


愈是权贵人物他愈不见,平常学生去见,谁去谁见,你给他磕一个头,他照样也给你磕一个头。在院子里两下走对头的时候,他很快地躲开,避免和人见面谈话。每天要出山门,经后山到前海沿,站在水边的礁石上瞭望,碧绿的海水激起雪白的浪花,倒很有意思。这种地方轻易没人去,情景显得很孤寂。好静的人、会艺术的人大概都喜欢找这种地方闲呆着。


屋子都是他自己收拾,不另外找人伺候。窗子、地板都弄得很干净。小时候他在天津的一位同学在青岛市政府做事,听说他到湛山寺来,特意来看他。据他这位同学说:在小时候,他的脾气就很怪僻,有名的李怪,其实并不是怪,而是他的行动不同于流俗。因他轻易不接见人,有见的必传报一声,他同学欲与见面时,先由学生告诉他,一说不错,有这么一位旧同学,乃与之接见。


……


弘老到湛山不几天,大众就要求讲开示,以后又给学生研究戒律。讲开示的题目我还记得是“律己”,主要的是让学律的人先要律己,不要拿戒律去律人,天天只见人家不对,不见自己不对,这是绝对错误的。又说平常“息谤”之法在于“无辩”。越辩谤越深,倒不如不辩为好。譬如一张白纸,忽然染上一滴墨水,如果不去动它,它不会再往四周溅污的,假若立时想要他干净,马上去揩拭,结果污染一大片。末了他对于律己一再叮咛,让大家特别慎重!


他平素持戒的工夫就是以律己为要。口里不臧否人物,不说人是非长短。就是他的学生,一天到晚在他跟前,做错了事他也不说。如果有犯戒做错,或不对他心思的事,唯一的方法就是“律己”不吃饭。不吃饭并不是存心给人怄气,而是在替那做错的人忏悔,恨自己的德性不能去感化他。


他的学生和跟他常在一块的人,知道他的脾气,每逢在他不吃饭时,就知道有做错的事或说错的话,赶紧想法改正。一次两次、一天两天,几时等你把错改正过来之后,他才吃饭,末了你的错处,让你自己去说,他一句也不开口。平素他和人常说戒律是拿来“律己的”不是“律人的”。有些人不以戒律“律己”而去“律人”,这就失去戒律的意义了。


……


湛山寺本来预备留他久住的,过冬的衣服也都给预备了,可是他的身体不适于北方的严寒,平素洒脱惯了,不愿穿一身挺沉的棉衣服,像个棉花包一样。因此,到了九月十五以后,到我寮房去告假,要回南方过冬。我知他的脾气,向来不徇人情,要走谁也挽留不住,当时在口袋里掏出来一个纸条,给我定了五个条件:第一,不许预备盘缠钱;第二,不许备斋饯行;第三,不许派人去送;第四,不许规定或询问何时再来;第五,不许走后彼此再通信。这些条件我都答应了。


图片

断除烦恼  具足菩提  常得正念  普行大慈


在临走的前几天,给同学每人写一幅“以戒为师”的小中堂作为纪念。另外还有好些求他写字的,词句都是《华严经》集句,或藕益大师警训,大概写了也有几百份。末了又给大家讲最后一次开示,反复劝人念佛。临走时给我告别说:


“老法师!我这次走后今生不能再来了,将来我们大家同到西方极乐世界再见吧!”说话声音很小,很真挚、很沉静的,让人听到都很感动的,当时我点头微笑,默然予契。临出山门,四众弟子在山门口里边搭衣持具,预备给他送驾,他很庄重、很和蔼地在人丛里走过去,回过头来又对大家说:“今天打扰诸位很对不起,也没什么好供献,有两句话给大家,作为临别赠言吧!”随手在口袋里掏出来一个小纸条,上写:


“乘此时机,最好念佛!”


走后,我到他寮房去看,屋子里东西安置得很有次序,里外都打扫得特别干净,桌上一个铜香炉,烧三枝名贵长香,空气很静穆的,我在那徘徊良久,向往着古今的大德,嗅着余留的馨香。


——《影尘回忆录》

图片




我在亲近弘一大师的五年中,主要收获在于如何做人。


早先我在家当居士时,就听说弘一大师弘扬南山律学和持戒严谨的名声。因此一直想寻找机会亲近大师。


1935年3月23日(农历二月十九日)的观音菩萨的圣诞,我出家于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僧人进入佛门,亲近静权法师,由此我就更有机会亲近弘一大师。


当时,我先到苏州灵岩山寺亲近净土宗的高僧——印光法师,被妙真和尚委任该寺库房之职,无缘亲受印光法师教诲。


37年农历四月,我陪同妙真和尚的弟子本德师一起去南京龙潭宝华山第二次求戒后,就到青岛湛山寺亲近弘一大师。


在湛山寺,我就随众亲近弘一大师学律。当时弘一大师教授律学、主要让学僧圈点和听讲《随机羯摩》以及大师自己编著的《随机羯摩随讲别录》等,让大家抄写学习。


弘一大师平时很少讲话。他说:“学戒律的须要‘律己’、不要‘律人’。”大师的身教重于言教。自此我便跟随弘一大师来闽南一直到他圆寂。


我在亲近弘一大师的岁月中,大师曾多次教诫我:“应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自己是凡夫。”大力提倡在家学佛的八关斋戒。


并且又教诫我:“要看自己是擦桌子的布。说这些都是要我尊重别人,不要看不起别人,以此消除贡高我慢之心。要“只管自己,不管别人”,达到“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图片

弘一大师于闽南某寺留影


弘一大师在六十岁的时候,曾书“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一联,及“与禽畜杂类比肩受苦为丈夫者岂不羞哉”的中堂书法赠我,以此为教育。我对这话体味很深,如果能做到不与普通人同流合污,“只管自己修行”,这样出家就有了收获。


以上这些就是我多年亲近弘一大师的收获和受用,特别是如何做人,对我修行用功有很大帮助,可说是终身受用不尽。


——《闽南佛学》1990年第2期


图片



弘一老法师,他很简单,不收徒众,他跟前只有一位传贯法师,还是晚年来照料生活。


传贯法师应该学得很多吧?不可能。传贯跟弘老很少有谈话的机会。在一天里,早上老法师开了门,进去打整打整,或者想谈些问题,有什么话,老法师不得不跟你说话,写个条子给你,你就照着条子办。你要是有什么问题,写个条子在老法师的门边递着,他把门开开才跟你说。


我请老法师到青岛湛山寺,因为传贯法师是福建人,谁也不通,必须得增加我一个侍者,只准我能到他的屋,能跟他说话,才只能这样做。


谁请老法师开示了,老法师总是这样回答:“我还是学人,我还在学,我没有开示你的。”弘一老法师有时候念念佛,有时候就写写。别的都撂了,书法他没撂,因为他要写经,尽写的是华严偈颂,他也用书法来弘法。


图片

弘一大师曾用过的书桌


老法师身体不好,讲《随机羯磨》,后来还是仁开法师代课帮忙讲。老法师气力不足,坐着跟你讲,你都听不了。那时他的身子特别坏。


亲近弘一法师,怎么亲近?你得会亲近,看老法师怎么做,你就怎么做。所以不论你什么时候看,老法师总是坐在他那书桌旁边,写字也好,沉思也好,你在外头看着他的影子,你就能知道了。


如果大家到福建泉州看看弘一的纪念馆:出家那时候的伞,下雨天遮雨,夏天遮遮太阳,冬天遮遮雨,坏了他自己修理;看看他漱口的杨枝,还有几口没用完;看看他那个蚊帐,出家时所带,还是那个蚊帐,没有变过。看看他那般清高,你看到了,在心里面深深掉下眼泪。


老法师有一次问我:“你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啊?你看我这样的生活习惯能习惯吗?”我说:“我不习惯。”“你恐怕对我这(习惯)有意见吧?”我说:“我有点意见,不大,但是我做不到。”


我心里所见的,老法师个人的修为清高,老法师素不接触人。但是另一方面,老法师身体不好,他的教育,就是身教,你看就好了。


想跟老法师多接近,他每天要二次散步。在湛山寺的时候,他下午有时间会出来散步。“你别往老法师身边走。”我跟好多同学打招呼。你一走过去,他马上就回寮房了。他不会在路上跟你遇见,随便跟你打打掰,散散步,聊聊天,永远不会跟任何人聊天。你要亲近弘一法师,你亲近得到吗?那时候,闽南佛学院的那批大德都要亲近他,后来都是大法师,他不接触你的。


弘一法师,他除了写、作,还是写作,很少离开桌边,不写不作了,你就会看到烧香的烟,他会点很好的香,在那儿静坐思惟。


“老法师,您在想些什么?”


老法师对我说:“我在想我的错处,想我的错处。”换句话说,就是想自己的罪业,随时念念地忏悔。他的特点就是:念念三宝,念念忏罪。这就是般若。没有智能,这样的坚持是做不到的。这个,你在弘一法师的全集、传记,是看不到的。


——一九九五年六月

梦参长老和忏云老和尚座谈



图片

附:

弘一法师生平年表



一八八〇 清光绪六年(庚辰)

☞十月二十三日(农历九月二十日)辰时,生于天津河东区地藏前故居李宅。生后,取名文涛。行列第三。


一八八四 清光绪十年(甲申)

☞五岁,八月五日,生父李世珍(筱楼)病逝。


一八八六 清光绪十二年(丙戌)

☞七岁,从次兄文熙(长兄文锦早亡)启蒙。


一八九二 清光绪十八年(壬辰)

☞十三岁,攻各朝书法,以魏书为主,一生从未间断,终成一格。


一八九七 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

☞十八岁,十二月与天津茶商俞氏之女缔婚。


一八九八 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

图片

1898年摄于天津 青年李叔同


☞十九岁,八月,戊戌政变失败,刻“南海康梁是吾师”长印一颗,以示对旧政体的抗议。先时在五月,奉母偕妻,南下上海,住法租界,加入上海“城南文社”,开始文学活动。


一八九九 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

图片

1899年,李叔同(左)20岁时,摄于上海寓所,城南草堂


☞二十岁,三月,全家移居“城南草堂”,同时遍攻诗、词、金石、书、画、戏剧。在上海艺坛,出露头角。


一九〇〇 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

☞二十一岁,三月加入“上海书画家公会”为会员。同年,长子李准出生。


一九〇一 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

☞二十二岁,四月,入蔡元培主持之“南洋公学”经济特科就读,改名李广平。


一九〇四 清光绪三十年(甲辰)


☞二十五岁,次子李端出生。国事日非,浪迹燕市,与上海名妓李苹香、朱惠百、杨翠喜为友,诗画往还。


一九〇五 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

图片

1905年秋,李叔同登上了东渡的轮船赴日本留学。图为在日本留学时的李叔同


☞二十六岁,同年初,与许幻园、黄炎培等创办“沪学会”。撰《祖国歌》。农历二月五日,生母王太夫人病逝上海寓所,哀痛万状,改名李哀;字惜霜。六月扶柩北上。七月二十九日在天津为母丧举行一次“告别式”。去日本之前,填“金缕曲”留别祖国。八月东渡日本。年底,办《音乐小杂志》,在国内发行。


一九〇六 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

☞二十七岁,七月,参加东京“随鸥吟社”,此后与东京诗人联吟赋诗多次。九月二十九日入上野美专,在上野攻西画之外,复在音乐专校攻钢琴,又学西洋戏剧于剧作家藤泽浅二郎之门。是年东,与留学生曾孝谷,组织“春柳剧社”。


一九〇七 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二十八岁,二月,因国内两淮水灾,假东京乐座演出《茶花女》;六月,于本乡座演出《黑奴吁天录》等名剧,以门票收入赈灾,这是中国人演话剧之开端。时李叔同先生,在《茶花女》中,饰女主角‘玛格丽特’,在《黑奴吁天录》中,饰“爱米丽夫人”。

☞同年,结识日籍夫人诚子。


一九一一 清宣统三年(辛亥)

图片

1911年3月,李叔同在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图为毕业时的合影,中为李叔同


☞三十二岁,三月,在上野专校,学成归国。前后留学日本五年七个月之久。回国后,在“天津工业专门学校”,任西洋画教席。日籍夫人迳去上海,赁屋居于上海法租界。同年冬,国内盐业因清廷行政措施变革,导致家资数十万银元被倒,频临破产。


一九一二 民国元年(壬子)

☞三十三岁,冬假正月,由天津至上海,与日籍夫人晤面。任教于“上海城东女学”,同年三月,参加柳亚子主持之“南社”。不久,受聘先烈陈英士创办之《太平洋报》,任艺术编辑,与苏曼殊、柳亚子、陈兀我同事,并组织“文美会”,编《文美杂志》。


☞七月,《太平洋报》倒闭,受聘‘浙江两级师范’,与夏丏尊、单不ㄏ等同事,主教音乐、西画。


☞十月十日,国民革命成功。


☞此后,与夏丏尊成为莫逆之交,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李鸿梁、黄寄慈等为入式弟子。


一九一三 民国二年(癸丑)

图片

弘一大师出家之前,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艺术教师


☞三十四岁,浙江两级师范,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公继续任教本校,五月,编《白阳》中英文专刊。


一九一五 民国四年(乙卯)

☞三十六岁,五月,在杭州西泠印社出席“南社雅集”,与柳亚子等二十余人相晤。六月,撰《乐石社社友小传》,同年,作校园歌曲:送别、早秋、忆儿时等多首。此年与经学家马一浮缔交。


一九一六 民国五年(丙辰)

图片

1916年12月25日—1917年1月11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实行断食,前后18天


☞三十七岁,兼任南京高等师范教席(中央大学前身)。冬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十九日,在杭州大慈山虎跑寺,试验断食二十天,写《断食日记》,取号‘李欣’。此时学佛因缘成熟。


一九一七 民国六年(丁巳)

☞三十八岁,春假后,在学校开始素食,供佛像,读佛经。


一九一八 民国七年(戊午)

图片

1918年,弘一大师将入山修梵行
偕刘质平、丰子恺二位学生摄影


☞三十九岁,正月初八,在虎跑寺,皈依了悟上人。七月十三日,批剃于杭州虎跑寺,依了悟上人为剃度师,法名演音,号弘一。公离校前,将一生所积之艺术珍品、金钱、衣物全部分散。金表、诗词、书法卷轴、贵重纪念物全部留给夏丏尊。音乐、绘画、戏剧出家前所积的照片,按学生兴趣,分别留给丰子恺、刘质平、王平陵、李鸿梁……衣物、用物,分散给校中的工友。上海家中的钢琴、字画、珍贵饰物、金钱,全数留给日籍夫人。金石作品,全部埋于“西泠印社”印冢中。油画作品赠给国立北京美术专科学校。


☞八月十九日到九月十九日,计三十天,在灵隐寺受比丘戒,因读《宝华传戒正范》、《灵峰辟尼事义集要》,与现实相印证,动悲心,立誓学戒宏律。


一九一九 民国八年(己未)

☞四十岁,春季驻锡玉泉寺,四月到虎跑寺结夏,秋天挂单灵隐,冬残,回玉泉寺,与程中和居士共燃臂香,依天亲“发菩提心论”,发“十大正愿”。


一九二〇 民国九年(庚申)

图片

1920年夏,弘一大师赴新城(今浙江富阳新登)闭关。图为弘一大师与当地居士合影


☞四十一岁,云水浙东,六月,至贝山闭关不成,至衢州,写经,整理藏经。本年写《金刚三昧经》、《无常经》、《大乘戒经》等多种经文。


一九二一 民国十年(辛酉)

☞四十二岁,正月,由贝山回杭州。三月,由杭州到永嘉,在城下寮(庆福寺)闭关,六月,在关中完成《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初稿。


一九二二 民国十一年(壬戌)

☞四十三岁,正月,在城下寮礼寂山方丈为依止师。时俗家发妻俞氏夫人,在关中患重痢疾。


一九二三 民国十二年(癸亥)

☞四十四岁,初春,由温州经杭州、上海,云游至衢州,住莲花寺,刺血写经。四月再上海太平寺谒印光大师。腊月,恳请普陀山印光大师列为门墙。印祖劝告专修念佛三昧。岁底回永嘉。


一九二四 民国十三年(甲子)

☞四十五岁,五月,自温州至普陀山,参拜印光大师,侍奉七日。八月,《比丘戒相表记》定搞,青年僧因弘法师侍编。上海穆藕初居士,独资影印一千部。


一九二五 民国十四年(乙丑)

☞四十六岁,朝九华山未果。


一九二六 民国十五年(丙寅)

☞四十七岁,三月,由温至杭,住招贤寺,约弘伞法师(程中和居士于民国十年出家之法名),于七月同去江西庐山,参加金光明道场。在牿岭五老峰后青莲寺,写《华严经十回向品初回向章》,为近代写经杰作。


一九二七 民国十六年(丁卯)

☞四十八岁,三月中,闭关于杭州城内吴山常寂光寺。时政府有灭佛之议。师召请地方政要集会于寺中,以短简示来宾,席间,婉言微语,潜移默化,然后,默坐良久,出席者读短简,汗颜不已。散会后,灭佛之说顿熄。短简中,所言何事,成为一秘。


☞同年三月十七日,为灭佛事,又函教育界名流蔡元培、经子渊、马夷初、朱少卿诸师友,提出整理佛教意见。


☞同年九月,丰子恺、夏丏尊、内山完造、叶绍钧、李石岑等,宴弘公于上海功德林素斋馆,斋后谒印光大师于太平寺。


☞同年底,丰子恺、裘梦痕二生,将师名曲《朝阳》、《忆儿时》、《送别》、《悲秋》……等二十多首,选入《中文名歌五十曲》一书,为国内各级学校音乐教材。


一九二八 民国十七年(戊辰)

☞四十九岁,初夏,在温州大罗山,行诛茆宴坐。七月到十月间,驻锡在上海江湾丰子恺家中,与丰同编《护生画集》,由丰绘图,师写偈语。十一月,在沪,与尤雪行、谢国梁二居士同去暹逻,船经厦门,与厦门士绅陈敬贤结缘,由陈介绍挂单南普陀寺。这是弘一大师第一次落迹南闽。


一九二九 民国十八年(己巳)

图片

1929年(民国十八年)大师五十岁。是年大师卓锡白马湖,好友夏丏尊,弟子刘质平等前往探望


☞五十岁,四月,自厦门回温州,途经福州鼓山,发现清初刻本《华严经》及《华严疏论篡要》。师倡印二十五部,请日本出版家内山完造分赠日本各大学及国内重要丛林。九月,自温州到上虞白马湖晤夏丏尊。时夏丏尊、刘质平等为师集资建筑之“晚晴山房”落成,这是初度驻锡此间。十月,在由温州去厦门,岁底,与太虚大师同去南安小雪峰寺渡岁,此为大师第二次去闽南。此时,师已与瑞今、广洽法师结法侣之缘。


一九三〇 民国十九年(庚午)

图片

☞五十一岁,正月自小雪峰寺,至泉州承天寺驻锡。四月,离闽南,回浙江。五月,至白马湖,住‘晚晴山房’,圈典《行事钞》。九月到慈溪北乡鸣鹤场白湖金仙寺,十月听静权法师讲《地藏经》,同时全力研究《华严》,并写成《华严集联三百》。冬底,回永嘉城下寮挂单。


一九三一 民国二十年(辛未)

☞五十二岁。正月,在庆福寺关中罹恶性疟疾。

图片

  二排左三为弘一律师,后排正中为弘一律师弟子重兴广化寺的圆拙老和尚,老和尚在莆田广化寺建起了小南山,培养了以“学戒五比丘”为代表的新一代传承南山律学的法门龙象,更创办了福建佛学院,为新中国佛教人才作出了杰出贡献


☞七月,去慈北五磊寺,办南山律学院,不成。九月,接厦门广洽法师信,请回锡闽南过冬,道经绍兴,至上海,因中日关系紧张,不成行。年底,仍回慈溪,挂单龙山伏龙寺。


一九三二 民国二十一年(壬申)

☞五十三岁。春、夏、秋三季,云水浙东沿海各地。


☞八月,至白马湖,居法界寺,染伤寒,病愈。十一月自上海去厦门,挂单万寿岩,与性常法师结法侣之缘,此为第三次去闽南,自此定居。


一九三三 民国二十二年(癸酉)

☞五十四岁,五月,自厦门应转物老和尚请,去泉州,驻锡开元寺尊胜院。著作律学。


图片

弘一大师在韩偓墓道前留影。韩偓系唐末诗人。弘一大师青少年时代即已读其诗文,而更使弘一大师倾心的则是韩偓的不二忠魂。抗战时期,弘一大师将韩偓的一首爱国诗录为中堂,以作精神上的寄托


☞十月,出游泉州郊外,道经潘山,见晚唐诗人韩偓墓道,引为神交,后令弟子高文显,撰《韩偓传》,为《香奁集》翻案。十一月,在晋江南三十里草庵寺渡岁。


一九三五 民国二十四年(甲戌)

☞五十六岁。三月,去泉州开元寺,讲《一梦漫言》,旋住‘温陵养老院’。寺月十一日,与寺侣传贯法师,自泉州乘帆船出海,去惠安崇五净峰寺,有终老于此之念。至崇武后,因缘不留人,十月回泉州承天寺,在戒期中讲律,之后在回惠安,在乡间宏法,写《惠安宏法日记》。十一月后,染病,回泉州草庵寺,一病六个月,病中再立遗嘱,交由传贯法师执行。


一九三六 民国二十五年(丙子)

图片

1936年,弘一大师拍摄于厦门鼓浪屿日光岩


☞五十七岁。正月,从草庵扶病到厦门疗养,病中在南普陀养正院讲学。五月,病愈移居鼓浪屿日光岩闭关。十二月,离日光岩,回南普陀寺后山安居。


一九三七 民国二十六年(丁丑)

图片

1937年,弘一大师58岁,时应青岛湛山寺倓虚法师之请,赴该寺讲律,临行时,在太原轮上留影


☞五十八岁。二月,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讲《南闽十年之梦影》。三月二十三日,青岛湛山寺倓虚法师,派书记梦参法师持书专程南下,请师去青岛结夏讲律。四月五日,师偕传贯、仁开、圆拙诸法侣,与梦参法师,乘太原轮去青岛,十一日抵青岛,结夏,讲《随机羯磨》。苏州灵岩山妙莲法师来青岛依从,九月回厦门,途经上海,与夏丏尊晤面于旅邸,这一双挚友,一别六年,由夏请师摄影一帧。回厦门后,厦门面临战火威胁,师发愿与危城共存亡,除非厦门解厄不他行。直到岁底,始去泉州草庵。


一九三八 民国二十七年(戊寅)

图片

1938年,拍摄于福建泉州承天寺,自左至右:瑞今法师、泉州报社经理、郑健魂、弘一大师、转尘法师、袁延年、高文显、传贯法师、广义法师和觉圆法师


图片

弘一法师莅临漳州尊元楼讲经纪念


☞五十九岁。正月至四月,在泉州、惠安、鼓浪屿宏法,写字结缘。厦门沦陷前四天(阳历五月八日),受漳州(龙溪)佛教界之请,去漳州宏法,得免陷于危城,但却因此羁于漳州,直到十月,由性常法师接回泉州,道经安海,宏法一月,法缘奇胜,当时有《安海法音录》问世。十一月,驻锡泉州承天寺,与浙师学生──安溪县长石有纪晤面。


一九三九 民国二十八年(己卯)

图片

徐悲鸿为弘一法师画像


☞六十岁。二月二十八日,自泉州乘车去永春山中蓬壶乡普济顶寺潜居五百七十二天,在此編著律学多种,与外界断缘,外界传说弘一大师圆寂于此。初夏,画家徐悲鸿,在新加坡为师绘巨幅油画像,存广洽法师处。


一九四〇 民国二十九年(庚辰)

图片

1940年11月12日,弘一大师离开永春,与王梦惺、性常法师留影于桃溪竹篷船中


☞六十一岁。九月二十日,在山中渡六十周甲世寿。十月九日,去南安洪濑灵应寺闭方便关,性常、广洽法师等影印《金刚经》,丰子恺绘《护生画集续集》为师寿。


一九四一 民国三十年(辛巳)

图片

檀林乡福林寺念佛会摄影(甲)壬午二月


☞六十二岁。四月,去晋江檀林乡福林寺结夏,寄书各地师友,暗示行将告别。十一月,至泉州,作最后一次宏法活动,腊月底,回福林寺。


一九四二 民国三十一年(壬午)

图片

弘一法师年六十三岁在闽南福林禅寺讲经后
和皈依弟子合影


☞六十三岁。二月,应惠安县长石有纪请,至灵瑞山讲经,相约不迎、不送、不请斋。三月,回泉州,挂锡百原寺,不久移居“温陵养老院”停止一切活动。八月十五日、十六日两天,在温陵养老院,讲《八大人觉经》(这是弘一大师最后一次讲经),同时在养老院向院中老人讲《净土法要》。八月二十三日,示微疾,但依旧写字与晋江中学学生结缘。二十八日下午嘱寺侣妙莲法师到室内写遗书,九月一日上午为黄福海居士写纪念册两本,下午四时写“悲欣交集”四字,交与妙莲法师(这是弘一大师最后遗墨),九月初四(阳历十月十三日)下午八时,又胁而卧,安祥圆寂于养老院“晚晴室”,遗嘱由妙连法师执行。临终前,师已分函上海夏丏尊、刘质平,向他们告别。


☞圆寂七天候(遗嘱中交代),九月十一日下午七十,在承天寺火化,色身仅穿旧短裤,以遮下根,依律而行,火化历一小时,荼毗时,多色火焰剧烈上升。在一百日内,由骨灰中,拣出各色舍利一千八百粒,舍利块六百多块。

图片

✦  +

+


END

图片
图片
图片

+

✦  +


相关文章
·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大师诞辰143周年纪念日
· 恭迎观世音菩萨出家日|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 恭迎观世音菩萨出家日〡娑婆缘深,大悲愿力,寻声救苦
· 农历九月十九,恭迎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 | 衪为什么要出家?
· 【收藏】虚云和尚自述年谱合集
· 一位120岁老和尚的传奇人生〡虚云长老六十四周年圆寂纪念
· 白话《唐高僧传》丨释志湛
· 白话《唐高僧传》丨勒那漫提
· 摩利支天菩萨圣诞 | 满一切善性心愿、修行人的护法神,祂的“顺风车”一定要搭上!
· 殊胜吉日丨重阳节恭迎摩利支天菩萨圣诞,满一切善愿!
· 白话《唐高僧传》丨释法琳
· 白话《唐高僧传》丨释昙无最
· 白话《唐高僧传》丨释法超
· 白话《唐高僧传》丨释道信
· 白话《唐高僧传》丨释法融
· 农历九月初四 || 纪念近代著名高僧弘一法师圆寂日
· 弘一大师圆寂纪念 | 他静悄悄地凌空,又无声无息地回到大地
· 白话《唐高僧传》丨释道绰
· 白话《唐高僧传》丨释灌顶
· 白话《唐高僧传》丨释智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