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留下的圣发和成佛之法

2023-11-03 00:14:00 发布: 人气:12
图片
图片




贫女乞斋


——文殊菩萨显应的事迹


图片


据《清凉山志》记载:北魏年间,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现显通寺)每到春天三月都会举行大型的“无遮斋会”,不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幼,都可参加此盛会,所有来的人都会令其得到饱足。一天,一位贫穷的妇人带着两个小孩和一只狗,来参加斋会。贫妇因为没有钱可以布施,就剪下自己的头发做供品。


妇人说:“我有急事,要赶到别的地方,请先给我斋食。”住持和尚便给了这位妇人三人的饮食,妇人说:“我的狗也要吃。”住持和尚于是又给这只狗提供了斋食。此时,妇人又说:“我肚子里还有一胎儿,他也要吃。”住持和尚听闻,生气地说:“你求斋食,贪得无厌。”这时,妇人吟了一段偈文:


“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

   三界无着处,致使阿师嫌。”


然后腾至虚空,现出文殊菩萨圣相,狗变为狮子,两个孩子为二天童子。云光缥缈中,菩萨又说偈曰:


“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

   百骸俱舍尽,其如憎爱何!”


所有参加法会的人纷纷跪下祈求道:“文殊菩萨!请开示平等法门,我等奉行!”


之后,虚空中又出现声音,偈曰:


“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风;

   无二无分别,究竟如虚空。”


住持和尚自恨不识真圣,反而怒言相责,取刀欲剜己目,为大众所阻,后以贫女所施头发,就地建塔供养,即为今日塔院寺大白塔东侧供奉的文殊发塔。


图片

上图:塔院寺内供奉有贫女圣发的文殊发塔





文殊菩萨告诉我们的道理


“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如果想要学平等,但是却不会回光返照自己的心,让其迷失在境界当中,这样即使广修持戒、忍辱、布施、精进、禅定,但少了智慧,也如盲人走路一般有堕落火坑之险,所以,“百骸俱舍尽,其如憎爱何。”因为心中还充满着憎爱的烦恼,纵使把身体都行相似法耗尽了,也是得不到解脱的。

 

图片


“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风。无二无分别,究竟如虚空。”“持心如大地”,四生六道的凡夫愚者往往用的是第六意识心。第六意识分别心什么东西都会想、都会造,所以《地藏经》里觉林菩萨偈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这里所说的心即是第六意识分别心。我们要转第六意识分别心为妙观察智,持真如心、涅槃心如大地一般,乃至地水火风其性亦为真如之体、般若之性。


“亦如水火风”这指的是第七意识末那识的心,这是我执的根。第七意识末那识如风如火如水,不舍昼夜相续不断。平时我们不论是参禅、念佛,还是修其他种种的法,都要转第七意识心为平等性智。如果没有进到诸法性空的平等性智中,着在水火风的外相,那就是轮回的大海,轮回的大海是解决不了轮回的。


如果不把第七意识的我执根本丢掉,轮回会一直进行下去。声闻缘觉就是空掉了第七意识我执根,所以证得有余依涅槃。即《杂阿含经》中所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如果没有找到,不知道第七意识就是我执的根,不把它丢掉怎么能证出三界的果呢?坐断生死,就是要把我执的根给断掉。弥勒菩萨的唯识告诉我们,第七意识末那识“恒转如瀑流”,就像瀑布一样。但是文殊菩萨在这里不仅说它像瀑布的水,它亦如燃烧的火,也像吹动的风。



图片

悟公上人所书墨宝:空心佛


悟公上人写“佛”字,常写空心佛,即先写十八道横,再把这十八道横连起来形成一个空心的“佛”字。他以十八道横来比喻十八界,并开示说:“十八界空则生死空,得解脱出三界。”




我们每个人都想离苦得乐,但现身怎么离苦?怎么出三界?如果知道五蕴皆空,四大非我,明白这个道理才得法眼净证须陀洹,须陀洹后面还有斯陀含、阿那含,二果三果,最后得漏尽通,末那识的这个根断掉,斩断瀑流,才会证阿罗汉果。所以,这个瀑流又叫生死的烦恼中流,要越过这个烦恼中流才能登上超越生死的彼岸。


所以,迷则生死流,悟则登彼岸;妄心生万有,觉心万法灭。地水风火无非觉体心光。

 

图片


“无二无分别,究竟如虚空。”要转第八意识阿赖耶为大圆镜智,才能“无二无分别”。要跨过“如水火风”般我执末那的瀑流,才能见到大圆镜的智慧。此智不二,无生无死,无凡圣对立,无二无分别。智慧的心光、正觉、万物之空性量等虚空。

 

 “持心如大地”,这指心生万法如大地;“亦如水火风”,即心性虽空无碍如水火风般相续流转;“无二无分别”,是说此智无二,慧无分别;而“究竟如虚空”,则是指此心正觉,量如虚空。这四句通楞严之智,第一句如第一卷所显涅槃妙心,第二句如第二、三卷,第三句如无分别智因,直至证第四句如虚空之佛果,通金刚性海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跟我们讲的这四句话是极其殊胜的,足以让我们证声闻、缘觉、五十三诸菩萨位,直至一生成佛。

 

所以,《大宝积经卷第六十·文殊师利授记会》里说:若有受持百千亿诸佛名号,若复有称文殊师利菩萨名者,福多于彼。”为什么呢?对于我们学佛的人来说,佛的果重要,还是佛的因重要?因更重要啊 ,因为有了成佛之因,必然收获成佛的果。文殊菩萨大善知识是给我们成佛之因的人,是让我们破迷开悟的人,是让我们转识成智的人。是祂中断了我们的生死轮回之路,是祂干竭了苦难轮回的大海。所以,文殊菩萨的威德超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啊。


——三参法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弘一法师:最上乘的艺术,从此法中得来 (弘一法师书法真迹欣赏)
· 出家,是人生一个神圣的起点
· 虚云老和尚:你我反躬自问,是否能这样的用功?
· 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又叫观自在菩萨?
· 恭迎 || 观世音菩萨出家日:菩萨的慈悲无法言说
· 恭迎观世音菩萨出家日|观音心咒的修行要点
· 出家日特辑 I 观世音菩萨的十种自在
· 命运大逆转,出家的功德
· 学习戒律,最重要的是明白戒体
· 三宝弟子,把这个方向辨别清楚很重要
· 用菩萨的智慧高度来理解佛法
· 他身披法服,是摒弃自私的标志
· 踊跃地、欢喜地受戒
· 没想到吧?佛陀当年是这样发的菩提心
· 锡杖的甚深意义
· 虚云老和尚:一切法门,都离不了持戒
· 皈依成为佛的弟子,受持佛的戒律,才是真正的“南无”
· 一切如母有情此业如何承担
· 四个永远不坏的宝,就在你那里
· 菩提心妙宝,是一种智慧状态,也是一种生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