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上修行的队伍

2023-11-10 00:00:00 发布: 人气:7
图片
图片

推荐同步收听音频



我们的传统文化重视祖宗积德,“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个“德”是有垂荫后世的力量的。

 

就像我们受的戒体一样,经历了戒期的授受,就会感受到大乘仪轨的功德力。忏摩会有消罪的相,受戒会得戒体的相,是会有真实的觉受的。就像天雨普润,苗稼树木各得长养,每一个戒子在受戒的时候都得到法水甘露的滋润。






图片


图片



甚至按照这样子修下去,我们会发现自己以前认为很真实的世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了,我执越来越淡了。正如《楞严经》所说:“返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真实的轮回世界开始变得如梦如幻,大乘经典每以幻、焰、水中月、虚空、响、犍闼婆城、梦、影、镜中像、化等十种譬喻。


当你找不到“我”的时候,就会感受到清凉,因为“我执”这个无明的“壳”松了,那个能观的智照见“我”好像了不可得,实际上这是菩提分,这个菩提觉性是无内无外、不垢不净的,它是清凉的、解脱的。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以前那个不知不觉的“金刚体性”是真的真实不虚。


正如《心经》最后所讲的那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不仅真实不虚,而且“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的咒语音声在宇宙中如海波一样荡漾,法界涌动着般若体性的慈波。






Leisure Exh




ibition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图片



这样的生命多么充实,就像树根已经深深地扎在了般若空性的土壤里,关联于众生,关联于佛菩萨,是那么自在,那么幸福。在一切外境面前,一个证悟空性的人如同虚空一样如如不动,如大地一样坚固,不会被现象动摇,只会愈发地悲悯众生。

 

如果有了这样的生命体验和感受,甚至有了这样的文化自信,我们就会成为佛法在人间的持有者、修行者、证明者、弘扬者。

 

人类需要正知见,需要智慧,需要真理。不是人类本身决定了人类是什么,而是人类的智慧决定了人类是什么。人类持有了佛菩萨的见,就是实现了转凡成圣,这世间也会变成人间净土。这也是我们学菩萨戒、做菩萨、行菩萨道的意义所在。






图片


图片



所以,我们天天祈祷佛菩萨:我要好好地行菩萨道,我要好好地积累资粮,我要成长为像师公这样的人,成为横过世间浪潮的桥梁,成为沉沦苦海的舟航,成为这个世界的灯塔,成为众生的依怙。


虽然世间人未必能理解菩萨的经历,但我们的内心有一幅壮丽的画卷,会有真实的受用。我们向菩萨学习,也学做菩萨,所以,在家居士叫近事男、近事女,就是要常亲近道场,常亲近善知识,常亲近修道人。要跟上这支修行的队伍,守住自己的菩提心,不被昌盛的五蕴所吸引,终会菩提花开彼岸。



图片


图片


图片

受菩萨戒,就是培养我们这个根基的

纪念赵朴初诞辰116周年

得金刚宝戒,更换人生跑道

戒就像一艘船

寻找人生的归处

和合了,佛法就现前了

高品位戒体,从日日闻思修里来

只要你有信心,佛就有能力

你能跟着走多远,祂就牵多远

对修道非常重要的生命状态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寺院里的大道之学
· 佛法一定属于那个认真的、虔诚的人
· 佛菩萨乘愿来到娑婆世界,是为了什么?
· 关于“我”的真相
· 惊!“她”五次冲进火海,救出了自己的孩子
· 求解脱和乘愿再来,哪个更难?
· 佛教信仰是超越逻辑的
· 佛就在那里,如如不动
· 戒,是修证之本因
· 珍惜这份信仰之缘
· 法无高下,应机者妙
· 跨越时空的因果
· 这样做,以后的路会越来越顺坦
· 在家修行与出家修行有什么不同
· 做了菩萨,同学伴侣很重要
· 受的戒越多方位,得到的加持也越周密
· 成就出家相
· 菩提心的五个特性
· 书法与修行
· 文殊菩萨留下的圣发和成佛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