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甘露法雨》第十二集
一.佛法不坏世间法
天地大道,这是一种归宿。
为什么念西方极乐世界呢?
西方佛国就是万物的归宿。
归宿在哪儿?归宿是无上道。
什么是归宿?超越生死。
用现代语境,
就是进入凤凰涅槃,就是永生。
永生防碍生活吗?不防碍生活。
永生之道,防碍我们世间的文明建设吗?
佛法不坏世间法。
《法华经》里面说,
一切资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圆顶方袍僧相现,出家人高举着解脱的旗帜。众生看到出家人,就是看到解脱相。出家人是有文化标志的,是有文化属性的,这种文化属性是什么?是道!是道的胜义谛和道的俗谛。道的本体是胜义谛;道在人间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运用,在人间的次序,这是俗谛。
悟道的人照样在生活,好像看上去也有生老病死,平时也要衣食住行,但是他体悟了诸法的实相,他亲证了胜义谛。虽然体悟了胜义谛,但是这不妨碍他,我们禅宗讲的叫运水搬柴。什么是神通?运水搬柴,即是神通。他虽然在运水搬柴,他知道这个运水搬柴当下即空。他随顺世俗谛,他维持着世俗谛的次序,他坚守着世俗谛的光明、道德。
在岁月的河流之中,只有这样像金子一样的人才会沉淀下来。时代的业力,八风的炽烈,都是对修行人的考验,同时也是一种庄严。
佛法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在这个人世间的生死轮回中,有一些话题看上去像是世间法,但是如果修学佛法的人没有把这些理解透了,作为修行者,你还没有真正地理事兼顾,没有真正地成熟。就像有一次一位法师去拜见一位老修行。老修行看到这位出家人,第一句话就是问他:“法师,你会世间法吗?”我们修行人学习佛法,理所应当。但是谁来告诉你一个修行者在人间怎么度化众生呢?怎么对机呢?怎么适应于这个社会呢?怎么把宝贵的佛法,让它照明这个世间呢?
所以,老人家提出这个问题,就是用智慧的甘露给他灌顶,开启了这样一扇善巧之门。
二.三宝的加持品
是诸佛菩萨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
僧宝如果觉悟了,不单单自己能转凡成圣,能度化有情,甚至在他的功德下,连无情都能圆种智。作为三宝的加持品,不仅仅能够加持有情,甚至都能转化那一方的四大,能转化那一方的无情。比如佛教的对联,你以为它就是手里拿的这张纸啊?这是诸佛菩萨度化众生,诸佛菩萨加持娑婆世界的一种善巧方便。
念佛念法是纯阳的,生烦恼了、打妄想了,就变成阴的了。我们人有时候还会打妄想,但是对联不会的,当这张纸它承载着佛法,承载着对众生的愿力,作为这世间解脱桥梁的时候,它就很稳定地在那里——风吹过,风变得有加持;雨打过,雨变得有加持。
三.解脱的佛性
跟轮回的魔障的区别
为什么佛教不追求神通?这个问题想明白了,你把几百年、几大劫的问题都可以化解掉。这个问题不懂,你就这一个点卡在那里,生死轮回不知道多久。要冲破这个误区,要把这个迷雾照亮,要把这个课题给明晰出来:内道和外道的边界,生死轮回和了生死的区别在哪里。
解脱的佛性跟轮回的魔障,它的区别就是:你迷的时候是魔力,你觉悟了,它就是佛性。想明白这个问题了,你才有了真正的皈依处,你才能理出它的边际。否则,你是模糊的,一念佛一念魔,你不知道哪一念是佛,哪一念是魔。如果能清楚了,知道自己的方向了,即使这世间的善知识再难找,你也会找到;反之,自己没方向,善知识在你面前,你也不知道。
四.不要轻慢自己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出家时间久的还是刚出家的;受戒早的,还是受戒晚的,或者没受戒的;乃至居士,对一个问题的认识,真的每个人都折射着文殊菩萨的智慧。无论今天你多差劲儿,但每个人生命的成长,它是真实的。你的认知,它代表这个时代、这个时间段认知的一种思想轨迹,对于思想轨迹,对这种佛光来说是没有高低的。你说等我以后成长了,我再好好长篇大论。这不一定的,以后业障现前了还不一定的。现在你还有谦卑心,你那业障伏得还挺好,然后佛光还能从你清净、恭敬的心里折射一点出来,再过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没准你变老油条了。
所以,菩萨说“我不敢轻慢汝等”,你们自己也不要轻慢自己。你们已经吃着三宝饭,睡着三宝床,走在三宝的圣地上。只要我们有信仰,我们每个人就都折射着文殊菩萨的光明。在我们心头、心灵的莲花里都有一尊文殊菩萨坐在那里。有这样的信心,那心就会越来越稳,就会如如不动。
《华严经》里面讲到:“若不于此起分别,是故此处最吉祥。”僧璨大师的《信心铭》里面,也是重复讲这个,“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能不分别,能不思量。”我们每天上早课都要念诵“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首楞严,究竟坚固,这是世间所没有的,觉悟的菩提体性,如金刚一般,究竟坚固,度一切苦厄。
五.什么是传承和信仰?
禅宗三祖僧璨大师从二祖慧可大师这里得到启发,得以开悟。当时,慧可大师跟他说,不要急着弘法,你要在皖公山附近修行,我呢,要去邺都偿还宿业。这实际上就是他的功德。一个人修到一定程度了,会有宿命智,他知道过去和未来。这个时候他的这位徒弟——僧璨大师特别好奇,特意问师父:“您自己就能知道吗?这能预知吗?”但等到僧璨大师修行到最后,他跟徒弟们也是很从容地说:“天下修行人以坐着走为自豪,今天我要给你们来一个别样的,我站着走。”这代表着修行。
我今天想到一个问题,什么叫传承?传承就是一个人可以给你证明,就像僧璨大师坐脱立亡一样,你没有办法看到,你没办法体验到的,他可以给你证明。就像跳龙门的那条鲤鱼它不知道龙门之后是什么,但是它还是会起跳,起跳摔下来砸到水面,一次一次,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它为什么坚持要跳过龙门去?是因为有一条鲤鱼告诉它,你只要跳过龙门,你就会变龙。这条告诉这一批鲤鱼的鱼,就叫传承者。
师父告诉我们,我现在告诉你们,这就叫传承。我们相信佛,相信祖师,他们所讲的不会错,我们去实践就好了,这就叫传承。告诉我们翻过龙门的景象是什么,鼓励我们努力地去向龙门上飞跃,这样的人,就是传承者。
同样的,信仰也是这样。什么叫信仰?就是你相信那个你看不见的东西。只要看得见的,都是低级的存在,只要是高级的都是看不见的,都是要靠信念去指导的。信仰是有彼岸的,是形而上的。但是矛盾恰恰就在于,我们只知道形而下的,不知道形而上的。对形而上的,我们能相信,那就是信仰。
我跟你们说在圣地奉献的功德很大,说今天此时此刻百千万亿倍的功德,很多时候你们不太会有质感。这需要你安静下来,静静地修,修到一定程度你就会知道,宇宙间那种精神力量的强大。就像水结冰一样,一开始风吹过,水还是有波纹,但是当整体的气温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水的波纹在岸边“嚓”地就形成了一层浅浅的固体;再一个波纹过来,“嚓”又形成一层固体;然后整个一个水平面的冰就凝结上了。在夏天,你是很难想象水结冰的,但是冷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非常肯定、非常确信,无可怀疑。
六.精神世界足够强大
就会有所感受
我们的修行也是这样,没有精神世界的时候,你没办法想象精神强大的人,他们是怎样超越过去、现在、未来,不受时空阻隔。没有精神世界的人,他们的肉体特别地脆弱,时空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牢笼,就是无明,就是障碍。这个牢笼里充斥着爱别离苦,上演的尽是生离死别、天渊之隔、阴阳两隔的戏码。但是精神足够强大的时候,就没有问题了。就像慧可大师,平静坦然,去偿宿报;就像僧璨大师,预知时至,坐脱立亡。
三宝还住世,这是释迦佛陀的悲愿、功德。我们要珍惜,要抓紧机会好好修行。随着精神资粮的不断叠加,到了某一刻,就好像顷刻间到了冰的临界点一样,精神世界很快就建立起来了。曾经有一位尊者,踏虚空就像踏楼梯一样,他可以在虚空里走路,在虚空里翻跟斗,可以在大地里游泳,钻上钻下。他的精神世界,他的空性已经于地水火风皆无障碍。他可以转碍为空,于大地无有滞碍,在虚空如履平地。
对于大多数没有修行的人,这是没办法想象的。我们有信仰了,修行了,慢慢地从无法想象,建立了这样一种概念,虽然暂时做不到,但是我们相信,佛不会骗我。有一天精神世界足够强大,就像水结成冰,液体变成了固体一样,就会有所感受。那时候障碍、烦恼,就像固体的冰瞬间气化一样,会消失殆尽。
资粮到一定的程度了就可以进入暖位,那时候,烦恼的冰它就会化的。佛的三乘教法里,实际上都贯穿着这个的。资粮位、暖位、顶位,然后到忍位。到忍位刹那之间就可以见圣道的。
——三参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