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
—— 晋· 孙绰《游天台山赋》
视频:2023年天台山螺溪传教院全景
天台山国清寺祥云峰南麓,螺溪侧畔,坐落着一座寺院,青山环绕、翠谷隐秀、殿宇高耸、梵宫巍然、清净庄严。走进寺内,“林泉相辉,金碧明媚”,大山门、定慧门、灵山宝殿、阿弥陀殿等格调古雅的殿堂楼宇,唐风宋韵,气势恢宏。尤其是寺院中心的灵山宝殿,出檐深广,斗拱硕大,一对巨大的紫铜鎏金鸱尾屹立殿顶,独具特色,尽显大唐气象。法华钟楼、转轮藏东西呼应,典型的宋代寺院“左钟右藏”布局,实属罕见。
这就是重建中的天台山螺溪传教院,历史上,它是著名的佛教天台宗中兴祖庭。
数百年后的今天,古刹枯木逢春,再现庄严。在天台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13年11月在寺院原址隆重举行了“天台山螺溪传教院开山一千零五十周年暨重建奠基典礼”。在天台教观第四十七世传人净旻法师的规划、主导下,于2014年5月正式开工,这座拥有一千零五十七年历史的天台宗宋代祖庭,正在精心筹划和建设中日渐完善。
岁月流逝、时光荏苒,2023年农历癸卯兔年,距螺溪传教院奠基已经10周年了,又恰逢传教院开山创建1060周年,目前寺院基础建设已全面竣工,“林泉相辉,金碧明媚”的大宋神韵昭然再现。
净旻法师
在净旻法师的带领下,将本着“以文化推动佛化,以学风提振宗风,以修行完善德行,以高尚引领时尚”的四大宗旨,把这座千年古刹建设成为“文化的殿堂、弘法的讲院、共修的道场、联谊的纽带、公益的平台、养生的仙境、心灵的家园”。古今交辉,愿景可期。
数年前,净旻法师赋诗一首,表达了他复兴祖庭的心志:
台岳肇名蓝,安枕祥云峰。
净光衍法乳,螺溪振家声。
重兴赖国运,擘划有远孙。
精进三四载,绀宇八九重。
仰止灵山殿,回首定慧门。
直棂对金鸱,悠然灿唐风。
毋忘寂公意,乃继大师踪。
伟哉智者教,应许见昌隆!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