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公上人:修行路上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无尽藏

2023-12-05 00:07: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图片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首偈是佛弟子马胜比丘说的,所以诸位善知识,我们能够一起学习佛法,及一齐念阿弥陀佛佛号,这都是宿世的因缘所成就的!


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未出家前贵为王子,为了要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毅然放弃将来的王位而出家修行,所以我们大家在一起修行为的是什么?也就是为了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但是在娑婆世界修行很不容易呀!除了生老病死的问题不能解决外,日子也不是过得尽如人意,更大的困难是善知识难求呀!


好在释迦牟尼佛离开这个娑婆世界之前,为我们开了一个特殊的念佛法门,正如弘一大师说:“临行赠汝无多子,一句弥陀作大舟!”这句“阿弥陀佛”就是佛交给我们,犹如如意宝珠一样,用之不尽,取之不竭,这是无尽藏呀!



图片



“念佛了生死”这是佛讲的,可是为什么我们还不能了生死呢?问题很简单,我们没有老老实实地依照佛所讲的去修行。文殊菩萨讲,依佛经来修行,个个可以证果得道!


杭州永明智觉延寿大师说:“思思徒自思,思思徙自苦,息思则见道,有思终不睹。”这首偈是什么意思呢?我来解释给大家听听:


这首偈的意思是说,修行人若不了自性能生万法的道理,徒在万法的层面上去推敲,去叠床架屋,那么他所谓的修行就是与本体愈行愈远,纵得八万四千劫的大定,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嗟叹;若能当下看空、看透、看破、看穿,顿然放下一切的思想葛藤,则当体现成,道在平常日用中;若还心外取法,则驴年都不见道呀!


又古德说:“学道之人不识真,皆因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主人翁!”这两首偈其实都同一意趣。



图片


悟公上人墨宝



那么我们呢?我们现在虽然还未能当下看空、看透、看破、看穿,甚至还不能识真,这都没有关系的,只要我们依经修行,整顿整顿我们的身心,外要摆脱尘劳攀缘,内不要胡思乱想,要都摄六根,单提一句佛号,若真能如此老老实实用功,那一定有办法!


我们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同极乐世界修行一天,但极乐世界一天却等同娑婆世界一大劫,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在娑婆世界勇猛精进,三业清净地用功,成就可媲美一大劫呀!


但为什么我们在娑婆世界用功这么困难呢?那是因为众缘不具足呀!所以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地念佛,诚诚恳恳地念,时时刻刻地念,不要蹉跎岁月,光阴过得很快的!莲池大师讲:“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一句弥陀,莫换题目。”


在大慈菩萨的发愿文里面,头二句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又在水陆文里有称阿弥陀佛为“圣王师”,由此可知,阿弥陀佛于诸佛中称第一,更是诸佛之师呀!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力量大得不得了。据《观经》里面讲,念一句“阿弥陀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呀!罪业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不管老的小的,没有业是不到这世间来的,只是轻重不一而已。


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究竟有多少功德呢?古人有四句:“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大家不要等闲看待呀!


大家还要注意弥陀四十八愿中之二愿,那就是第十八及第十九愿。第十八愿说:“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第十九愿说:“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这二大愿就是给我们保证:若能真正老老实实念佛,临终佛定来迎接,定生极乐!所以刚才我讲,虽然我们现时还未能当下看空、看透、看破、看穿,甚至还不能识真,这都没关系的。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因为古大德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请大家珍惜、珍重此一殊胜法门,南无阿弥陀佛!

 

——摘自悟公上人开示录

《蓬莱拾遗》





图片



图片





图片

微信号|佛教慧日




相关文章
· 悟公上人:这四个字是修行的基础
· 悟公上人:早吃素 多念佛
· 佛在教化众生的时候,他是用怎样的方式来为众生说法的
· 【悟公上人】心如何能够降伏?非要佛的威力!(内附珍贵开示视频)
· 悟公上人:念佛消旧业 更莫造新殃
· 悟公上人:“有”字实际是表“因果”的关系
· 遇到有真实菩提心的人,一定要去追随他
· 现成的功德,你会捡吗?
· 悟公上人法语 :如何做到六尘依然却烦恼不起
· 梦参长老圆寂日 || 他慈悲的法语如同甘露,滋润万千心田
· 悟公上人:念佛法门之精要
· 打坐的状态不同,所得的受用也不同
· 判断修行进步的三个指标
· 认知轮回之苦,是需要系统修学的
· 【祈愿国泰民安】药师法门修法仪轨
· 解脱到底是种什么样的境界?
· 出我执牢笼这个家
· 修任何法,最基础的都是完善的人格
· 戒是修证之本因
· 虚云老和尚:勿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