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腊月二十三,是我们中国传统习俗中的“小年”,也是佛教里监斋菩萨的圣诞日。
监斋菩萨,监护僧众斋食之神祇,佛教护法“天龙八部”之一,又名为“紧那罗”,意为“音乐天”、“歌神”,在佛教中有“护法安僧、清净内心、赞叹他人”的喻意。
少林寺公案
佛教自古就有在厨房供奉监斋菩萨的传统,这一传统源于少林寺一段公案。
《河南府志》中记载:元代至正初年,少林寺有一位行者,蓬头裸背跣足,手中常提着一根烧火棍,在厨房做杂务,尽职尽责,十分勤劳。由于地位平平,寺中竟然没有人知道他的姓名和法号。
至正十年,刘福通等人领导的红巾军突然围攻少林寺,由于事发突然,寺中僧众不知所措。在这危急关头,一直从事烧火杂务的行者手提烧火棍,冲出山门,身体忽然变长,高数十丈,站立山峰之上,大叫“吾乃紧那罗王”,红巾军见此情状都惊恐万分、到处逃窜,少林寺因此免遭大难,这位行者也在随后圆寂。直到这个时候,少林寺僧众才知道这位行者就是紧那罗王化身。
为了纪念这位行者护寺之功,少林寺僧众在寺院中为他塑像,建立紧那罗殿,请他担任寺院护法伽蓝菩萨,并有像供于厨房,尊为“监斋使者”,用来圆满寺院饮食之事。
厨房虽是苦行地,亦是成佛作祖之地。丛林里,许多大德都亲自服役于厨房,修行人之性命,实系于厨中人之手,如法办造饮食,奉佛供僧者,谓之大慈悲菩萨。故佛门有“三千诸佛皆出在厨中”之说。
《教苑清规·监斋回向式》记载:“灶者,典众人之喉舌,威灵有正,正直无私云云。”
祖师大德说,法轮未转,食轮先转。监斋菩萨护持寺院,使僧众柴米无忧,于饭食中常存五观,获得法喜禅悦之味,清净修行。
丛林中对饮食有严格的规矩,常言说“未供先尝三铁棒,私造饮食九铜锤”。若偷尝还没有供佛前之食物,要挨受三记铁棒;若私自烧煮食物,要罚打九次铜锤。掌管铁棒和铜锤的,就是这位监斋菩萨。
三铁棒、九铜锤,就是一种警醒,说明寺院规矩受持严谨。在僧团中,僧众须恪守祖师制定的清规,过着有规律的团体生活。一个如法的僧团,即得诸佛菩萨的护念、天龙八部的护持。
据《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记载:
『动画故事』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江西有位俞公,先前自认为知书达礼,又长年行善放生,却一直科举不中,家中儿女接连夭亡,生活也陷入潦倒困顿。
他百思难解,于是祭灶时给灶神烧的黄纸中就有了不平之言。直到有一天,灶神化身现前点拨,从此,他每天写回忆录反省自己。比如从小放牛时打苍蝇、捉小虫、喜欢杀生、说话尖酸刻薄、还有好色之心……这样一点一点地自我剖析,回光返照,自净其意。不出三年,命运已经完全改变。后来他干脆改名叫俞净意,称自己是“净意道人”。
小年这一天,
也被称为“扫尘日”。
扫尘,
意味着去除过往一切的不如意,
辞旧迎新。
更深一层的意义,
是扫除我们自己内心的尘垢,
让内心更加光明清净。
对佛弟子而言,
修行就是自我解剖、自我反省,
把心里黑暗的东西都洗干净,
所谓忏悔就是洗罪。
三皈五戒后,能勤修十善,
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
身口意都处在“善”的轨道上。
同时,以智慧观照,净念相继,
自然灶神赞赏,福禄寿三星欢喜,
不仅自己增福增寿,
也光耀门楣、福荫子孙。
所以,腊月二十三,
灶神面前最需要呈上的,
不是糖水瓜果,
而是一颗愿意回光返照的心,
一颗懂得发露忏悔的心,
一颗努力自净其意的心。
有这样一份心,
又怎会打动不了灶神的心呢?
值此吉祥日,
民间常以洁净素食、香、花、果,
上供下施,利益人天。
这天若能诵经、祈福、
放生、供灯、济贫等做诸善事,
所得功德会有不可思议的增长。
顶礼监斋菩萨,
祈愿监斋菩萨护佑世间,
崇德兴仁,风调雨顺,
五谷丰稔,家宅安康!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