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01
安住在现量里
正觉的比例会比较高
在佛陀的经、律、论三藏中,论典可以说是慧学的宝冠。慧学是把佛的智慧照进我们的生命里,让我们抉择出无漏的部分,抉择出善和不善,能够去遮止,这实际上也是戒学的部分了。
就像我们最近学习《百法明门论》《八识规矩颂》,里面提到现量、比量和非量,我们应该取什么、遮什么?简单地说,我们应当安住在现量里,对于比量、非量要遮止。
现量就代表正觉明朗的,比量就开始开小差了,更深的妄想那就变成非量了。一个人要想活得效率高,生命就要安住在现量境里。
名词解释
现量:五俱意识之第一念,现前明了,不起分别,不带名言,无酬度心,亲得法体,如镜现像。
比量:于不现前境界,借相推度而知有故,名为比量。
非量:心缘境时,于境错谬,虚妄分别,不能正知,名为非量。
尤其对于修行人来说,这个现量就是正觉,安住在现量里,正觉比例会比较高,像黄金一样,含金量高。同时又要知道现量也是从第八意识种子里变现的,它也不是固定的,它也是缘起性空的。
所以在学习这些的时候,能产生出真正的皈依境。我们众生各个有正觉,这是成佛之因,就像黄金的金性一样。有情的佛性、无情的法性在这里就能抉择出来。在抉择出这个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皈依的佛就会从这里引发出来了。
我们遮止什么,那就是戒;我们应当安住什么,那是定;经、律、论,佛陀的圣言量,这是我们的究竟皈依处。
02
只有依靠圣言量
才能到达真实世界
除了现量能让我们大脑比较清晰、有正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圣言量。
科学家也在总结事物的规律,也在探索人和宇宙的本源,但这跟佛法很重要的区别是什么呢?
科学理论不能称为圣言量,它是靠人自身的观察工具,也是基于现量下推导得出的理论。现量的境也是一个变数,也就是量子力学里面的“不确定性原理”,它是测不准的,是不定的,是无常的。所以这个理论只是作为暂时的工具来用,而且是在特定环境下有用、模糊型的有用。
人类科学界里,没有绝对的、无法超越的真理。它可以作为工具学提高生产力,但它是没有圣言量的,我们依此是找不到真理的,也没办法依着这个跳出轮回。
因为我们这个轮回的业力网,就是这个分别识的“梭子”编织出来的,是没办法依靠这个制造问题的工具去解决问题的。
所以,我们不可能皈依在比量世界里,更不可能皈依非量。甚至所谓的现量,佛法告诉我们这也是在某种前提下,它才是“现量”,它也有因缘性的。
就拿水来说,饿鬼看到的是脓血,天人看到的是琉璃,地狱看到的是猛火,你说他看到的现量是一定的吗?不一定的,还有个业缘。
所以,现量也不是我们的皈依处,只有圣言量才是我们的皈依处。只有依靠圣言量才能看清轮回本质,才能跳出轮回,只有依靠圣言量才能达到真实世界。
圣言量教我们应该遮止什么,应当安住什么,怎么缘着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而出三界,这个才是我们学佛要抉择出的智慧。在这里面,就有遮止、有安住,也有智慧的抉择,它具足了戒定慧。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