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圣诞 | 他,因什么得衣钵?

2024-03-18 00:06:00 发布: 人气:8
图片

农历二月初九


图片
图片

六祖惠能大师圣诞纪念日






惠者,以法惠施众生;

能者,能作佛事。


在中国禅宗史上,有两则著名的偈颂,一则是神秀大师所作,另一则为六祖惠能大师所作。

 

当时,五祖弘忍大师让门人作禅偈以确定继承人。寺院里德高望重、呼声最高的神秀法师在众人的期盼下作了一首偈:


图片

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五祖令人诵读此偈,说依此修行可免堕恶道,有大利益。但对于神秀禅师,却嘱咐:“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


惠能大师当时还未出家,在后院舂米,听闻此偈,觉得还没有领悟心性空寂,于是也作偈一首:

图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四众皆惊,五祖暗许。



图片
图片

01、

他,因什么得衣钵?


图片

惠能大师的这首偈,讲的是正觉世界、心地法门。他觉悟到了心地清净本然的状态,这种光明是没有阴影的。


但他得传衣钵,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见地。佛法的延续,除了有“慧”,还要有“德”的保障。


惠能大师虽然身体弱小,但他为法的精神可嘉。为常住舂米踏碓,体重不够,宁愿加一块石头在腰上配重,坚持劳作八个月之久。为捣米都能够伤身,尽职尽责,更何况是为佛法呢?所以五祖大师都赞叹:“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




图片

02、

这两首偈子,都要修

六祖惠能大师

图片

神秀大师的那首偈,对于我们日常的修行来讲,是很重要的。哪怕明白了六祖大师的偈颂,也还要带着这个因,在神秀大师的这四句偈中去实践。


依神秀大师的偈修不堕落,依六祖大师的偈修可超生。不堕落,是佛法的人天乘;超出三界,是声闻缘觉乘;如果再自利利他,那就是菩萨乘。所以这两首偈子互为表里,代表了佛法的圆满。


图片


惠能大师的偈子里,“本来无一物”,是一种洞见一切的智慧;“何处惹尘埃”则是一种和平的、默默化一切干戈为玉帛的方法。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经历所有外在的黑暗都要谦卑地反思自己,从改变自己的贪嗔痴来改变奉献这个世界。


所以佛教讲的五蕴皆空、四大非有,这是一种高智慧的世界观,有了这个智慧再去行持神秀大师的四句偈,“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回归到自性去。


这时候,这个“菩提树”就不再是个人的菩提树了,这“菩提树”就代表天下了。这样的智慧,既是佛教的智慧,也是属于整个人类的智慧。


所以只要这世上的人还有善根,还有情怀,就会珍爱佛教的智慧,就会怀念像六祖大师这样的智者。


——三参法师




图片
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佛教慧日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以自性三宝忆念阿弥陀佛果地的无量威德
· 说人的是非,本身就是一种恶念
· 快乐,是一起投奔极乐世界
· 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 祂在人生最美好的阶段,选择了最伟大的出离
· 佛弟子要有一种怜惜物命的悲心
· 入了这个门,就融入了法界无量光明
· 智慧未开之前,要保持一颗惭愧心
· 春天,也是我们容易犯业障的时候,要看好自己的心!
· “阿弥陀佛”是念念解脱的
· 保护好这个“源泉”的清净
· 原来,这是为了护念众生、不令众生受伤害
· 2023年大事记 | 心安国泰
· 智慧的资粮从哪里来?
· 听法,是佛的一场给予
· 老实念佛
· 龙抬头|说说龙的“来龙去脉”(文末有彩蛋哦!)
· 修行,怎么达到一个好的状态?
· 心无所着,这是一种大解脱、大庄严
· 济公活佛,一位传奇高僧的现代启示
· 同参道友,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