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内容提要:
第四卷记述从伊烂拏钵伐多国顺恒河南岸东行,经中印度瞻波等国。又东南行经东印度羯罗拏苏伐刺那等国到羯伽国,再西北行过中印度憍萨罗国,又东南行经南印度案达罗等国到达西印度伐腊毗国。又西北行经西印度阿难陀补罗等国,最后经北印度钵伐多罗国,折还摩揭陀国那烂陀寺,又东印度迦摩缕波国王慕师德义,遣使来请的情形。
第四卷
43 龙猛菩萨
译文:
自此东行四百余里,到达羯末嗢祇罗国(今拉吉马哈尔以南附近),寻礼圣迹,寺院六七所,僧徒三百余人。
再从这里向东渡过恒河,行六百余里就到了奔那伐弹那国(今孟加拉国境内),寻礼圣迹,寺院二十余所,僧徒三千余人,大小乘兼学。
城西二十余里有跋姞婆寺院,台阁非常壮观,有僧徒七百人。旁边有一塔,无忧王所建,是昔日世尊在此三月说法的地方,常常放出光明。
不远又有过去四佛经行之迹。旁边还有一座精舍,里面供奉着观自在菩萨像,据说只要至诚祈请,无愿不遂。
自此东南行九百余里,到了羯罗拏苏伐剌那国(今盂加拉国恒河西岸附近),有寺院十余所,僧徒三百余人,学小乘正量部法。
另有三所寺院,不食奶酪,信奉提婆达多遗教。大城旁边有络多末知僧寺院(唐言赤泥)。据说往昔此国未有佛法时,南印度僧人客游此国,破斥鍱腹外道邪论后,国王为他建立的。其侧又有一塔,无忧王所建,昔日世尊在此说法七日。
从此东南出,到了三摩怛吒国(今孟加拉国恒河三角洲地区),滨近大海,气序和畅。国有寺院三十余所,僧徒二千余人,修习上座部教义。这里天祠外道之徒也很多。
离城不远处有一塔,无忧王所建,是昔日世尊为诸人、天说法七日的地方。离此不远有一所寺院,里面有青玉佛像,高八尺,相貌端严,常有自然妙香,飘满院中。还有五色光瑞,常常照亮天空。凡是见闻者都能发起很强的道心。
从此东北海滨山谷间,有室利差怛罗国;次东南海隅,有迦摩浪迦国;次东有堕罗钵底国;次东有伊赏那补罗国;次东有摩诃瞻波国;次西有阎摩那洲国。这六国山海深远,虽然没有进入其境,但风俗可知。
玄奘大师离开三摩怛吒国,向西行九百余里,到了耽摩栗底国(今坦路克)。此国临海,有寺院十余所,僧徒千余人。城侧有一塔,高二百余尺,无忧王所建。旁边有过去四佛经行遗迹。
这时,玄奘大师听说海中有僧伽罗国(今斯里兰卡),国中有位精通上座部三藏以及懂得《瑜伽师地论》的高僧,但是必须在海上航行七百由旬才能到达那里。玄奘大师正犹豫间,碰巧遇到一位南印度来的僧徒,他劝道:“去狮子国无须从这里走这么长的水路,可从南印度的东南角出海,约三天水路就可以到达。虽然多经一段山川跋涉,但比较安全,不但可以免去海上狂风巨浪的危险,又可以顺道朝礼乌荼等国的圣迹。”
于是玄奘大师即向西南行,到达乌荼国(今刻塔克),国内有寺院百余所,僧徒一万多人,学大乘法。也有天祠外道,邪正混杂居住。佛塔有十几座,都是无忧王所建,有很多的感应事迹。该国东南边境濒临大海,有折利怛罗城(唐言发行),是入海商人以及远方客旅,往来停宿的地方。从这里向南距僧伽罗国有二万多里。每当夜静无云之时,可以遥见那边佛牙塔上宝珠放出光明,状似空中星烛。
自此西南大林中,行一千二百余里,到了恭御陀国(今干詹)。从此西南行,经过大荒林一千四五百里,到了羯陵伽国(南印度境),有寺院十余所,僧徒五百余人,学上座部法。据说过去这里人口稠密,因为扰触了一位五通仙人,仙人一气之下以恶咒残害国人,无论年少还是年长者都不断死去。后来剩下的人也要渐渐迁往别处居住。
自此西北行一千八百余里,到了南憍萨罗(中印度境)。国王是刹帝利种,崇敬佛法,爱尚学艺。国中有寺院百所,僧徒万人。天祠外道,也很庞杂。
城南不远处有一所旧寺院,旁边有一塔,无忧王所建,昔日世尊曾经在此现在神变降服外道。后来龙猛(龙树)菩萨住在这所寺院时,此国王号娑多婆诃(唐言引正),珍敬龙猛菩萨,供养甚厚,护卫严谨。
那时提婆菩萨从执狮子国前来要求和龙猛菩萨论辩,来到龙猛菩萨门口请见,门人进去报信,龙猛菩萨早就知道他的名字,于是就盛满一钵水让弟子拿出去给他看。提婆见了水,二话没说,往水里丢了一根针。弟子满腹狐疑地又把水端了回去,龙猛菩萨见了,非常喜欢,说:“满钵之水,好比我的智慧圆满无缺;他一根针就探到我的底,是个非常之人,可以与他谈论圣道,并收为弟子以传承教法。”
于是马上让人请他进来。坐下后,两人交谈得十分欢喜,犹如鱼水相得。龙猛说:“我已经年老体衰了,朗耀慧日,弘扬佛法,就靠你了。”提婆听后赶紧离席,礼龙猛菩萨足说:“我虽不敏,敢承慈诲。”
该国有位婆罗门,擅长解说因明。玄奘大师就在这里停留了一个多月,研读《集量论》。
恭录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沙门释慧立、释彦悰撰
译者 赵晓莺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