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觉悟法身的见
我早期学《地藏经》,那个时候比较敢想,就觉得地藏菩萨,在佛的智慧功德里,是不是代表法身佛呢?那时候是猜想,后来出家看《大藏经》,还真的有《法身赞》来赞美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代表法身佛,因为法身的智慧是周遍的,在这种状态下,自然而然就是——若有一众生未得度,他就不会休息;若有一地狱不空,他的愿就没有满。因为什么?因为从法身来说,众生也皆具法身,只要有一个众生没有觉醒自己的法身,只要有一个众生还在迷失,对于法身大士的地藏菩萨来说,祂这个愿就有效。
这是从祂的“工作机制”上来讲的。因为法身是周遍的,是遍一切处的。不管你悟不悟,法身都在。只不过悟了叫“始觉”。始觉什么?始觉自己有“本觉”。没有悟的时候,那个本觉也在,只不过它是潜在的状态。也就是说,没悟的时候,法身是潜在的状态。
王阳明理解到这个的时候就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如果没有发现它,它就处在“隐”的状态,发现的时候,一时俱显。
所以,对于法身的了悟,叫“悟则顿悟”;对于本觉的了知,叫“一觉便觉”。但这个“觉悟”是不容易的,禅宗追求的就是这个——觉悟法身的见。如果悟了,也不可说的,所以禅宗千七百公案里,就层出不穷地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展现悟境。
从究竟上来讲,觉悟了之后修,才是比较真实的修,所以禅宗里说“见道方修道,不见云何修”。那没悟时候的修行算什么呢?相当于“加行”,在三十七道品里,有一些就属于资粮道、加行道。
我们皈依三宝、亲近善知识的重要性就在这。虽然我们的智慧眼还没开,但是依着善知识的指导,你的方向是对的,闭着眼也不会走错。哪一天开眼之后,那就不得了了,你就是人天眼目,这世间又多了一个“正法眼藏”。
经典记述
归命礼法身,住于诸有情;
彼由不遍知,轮回于三有。
其性即生死,净时亦复然;
清净是涅槃,亦即是法身。
——《百千颂大集经地藏菩萨请问法身赞》
02
修行要很小心的地方
我们学佛,还有一个什么危机呢?就是纵使方向也对了,修行甚至也有体验了,也还是要警惕。因为你在某一方面有体验,那大部分还是没体验,所以大部分有可能你还并不熟悉。
即使是我们想也没想过,佛菩萨就加持我们,让我们体验到什么,这些在修行中只是作为一种高高在上的引导,策发智慧的一种方便,它本身不代表我们就怎么样了。
打个比方说,你看到过飞碟了,代表你怎么样?你不会怎么样的,飞碟原理你还是不知道。来个龙卷风把你卷起来了,龙卷风一去,“噗通”你又摔下来了,你能变龙卷风?也变不了。我们并不是修得像圣者阿罗汉一样,这个“我”是空的,在法性上有一部分也是空的,生命已经成为超导体了,可以在天地间悬浮起来,变成可控的,那还不错。
而且悬浮起来,跟在这个空间消失还不一样。比如说我现在在山西,我要回宁波,然后人马上悬浮起来,在山西这个空间里“歘”没有了,同时在宁波出来了,跟这个还差很远的。
所以哪怕有一点境界,哪怕你有体验、有深刻的体验,哪怕你可控,你觉得对某一些神机一样,也不代表我们就有周遍的智慧。这个是修行要很小心的地方。
所以古代祖师说,“悟了之后怎么样?”“悟了之后正好起修啊。”“那怎么修呢?”“还是如丧考妣。”修的时候还是兢兢业业,只不过这样修行的人,他自己知道方向,而且他会严格地把持着,让自己的这个方向越来越明确。
▲光明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