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和过怎么区分?就根据觉和迷来分。
凡夫的身口意是有漏的,造作的叫业障;菩萨也有身口意,这身口意造作的叫净业功德。
同样是吃饭,凡夫吃了饭加了“油”,能干更多的坏事。像经典里说的,罗刹吃饱后就有更大的力量造恶业。那菩萨呢?菩萨也吃饭,但菩萨加完“油”之后就继续修功德。
凡夫睡觉是从无明进入无明。因为不知道修行,所以动有动的过失,静有静的过失;动是散乱,静下来是昏沉。菩萨休息是进入心性休息的状态,也是一种定,连做梦都是光明。
凡夫做梦时业际颠倒,醒来后颠倒业际。觉悟了以后,就开始回光返照,背尘合觉;乃至修习到醒是这样、梦也是这样,梦醒一如;动有动的功德,静有静的功德。
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同样是人,觉悟了是菩萨,不觉悟就是凡夫;同样的时间空间,觉悟和不觉悟相差了那么多。其实迷和觉之间就只隔了一点点,比窗户纸还薄,没捅破时是迷,捅破了就是觉,所以叫“破迷开悟”。
那怎么捅破这层“窗户纸”呢?经典就很重要。传承经典的人是僧宝,所以僧宝是住持三宝的。如果单单自己看经,可能并不会感受什么;但如果有了传承,如果能在僧宝的带领下,通过经典进入佛法的法性大海中,那我们能就畅游其中!
我们在听法的时候,就犹如性海中升起了日轮,觉天中降下了甘露,这就是“觉天甘露,性海金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