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业报集(三)》 | 角宿大象(圆满)

2024-11-30 21:30: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图片




被诱等流 两世还俗

图片




一时,佛在王舍城。王舍城由国王影胜执政,王有一大臣名叫大象师,其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他长大后娶了妻子,与她共度美好时光。不久其妻怀孕,九个月后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夫妇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因小孩子是角宿日降生的,也是大象师的儿子,故取名为角宿大象,并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他。角宿大象长大后,精进学习骑骏马、骑大象等骑技,学习各种武艺以及大小五明等一切世间的学术。


大象师夫妇去世后,角宿大象继承父业,继续作影胜国王的大臣,他也娶了妻子共同生活,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具足信心,皈依受持净戒,行布施积累资粮。后来,他出家了,并精通三藏,成为著名的三藏法师。他自知虽久经闻思,但未曾勤修。于是开始精进地修行,除中夜稍许休息以外,利用一切时间精进修持。他得到一些境界后,摄受了五百弟子,并且经常带他们去城中化缘。


很多大臣听说角宿大象大臣已出家,便同去陈白影胜国王言:「据说角宿大象大臣已经出家,他无子无女,但财产很多,陛下应把他的财产收回来。」国王告诉众臣:「角宿大象尚在人世,并没有死亡,寡人只对已亡人的财产有权收回。他这仙人种姓者,不一定会长期出家,故他的财产不急于收回。」


图片


有一次,角宿大象与五百眷属一同去城中化缘。角宿大象原来的妻子听说丈夫到城中来化缘,就想供养他们。她把角宿大象及其眷属迎请回家,心想:不知角宿大象是否已经证果,如果已经证果暂且作罢,若还未证果,我一定要让他回来与我一起生活。她想了个办法来观察角宿大象是否已得果。角宿大象正在受供时,她从二楼上扔下一个大锅,「啪」地一声,锅落在角宿大象的面前,正在受食的角宿大象吓了一跳。


见此情景,她心中暗自高兴,认为如果已证得罗汉果位,就不会有这样的恐惧,以此推断丈夫还是个凡夫僧。接着她又观察他的食相,发现他经常有在锅上写字等不拘小节的行为,看起来心还没调伏好,所以她有了很大的信心。便于角宿大象的足下顶礼祈求道:「尊者,以前我们的财富是非常圆满的,现在我一个人用不完,祈求您和您的眷属能常来我家应供。」


第二天,角宿大象与一百五十位眷属来应供。他的妻子想方设法使他的眷属一天天依次减少。最后一天,只有角宿大象一个人来应供。她在丈夫面前委屈地说:「您不在家的时候,很多人欺负我、打我,害我⋯⋯」她又吩咐手下人:「明天,我听法时,你在门外大喊我三声,如果我没出来,你就冲进来扯我的头发,狠狠地打我。」那人也答应了。


第二天,她正在闻法时,那个人按照吩咐先是大喊了三声,后又冲进来打她。角宿大象心想:那天她曾对我说很多人欺负她,看来她真的很可怜。他生起了猛厉的瞋恨心,看到妻子床上有一把刀,他拿起刀猛扑过去要杀掉那个人,这时,妻子抱着他的脚哀求:「您千万不要杀他啊!您是比丘,已受了比丘戒的,您舍了戒再杀他也可以啊。」角宿大象觉得所言有理,便舍了戒,将出家人的法衣脱掉,换上了在家人的衣服。


图片


这时,他的妻子马上换了口气说:「其实,我是很想念您的,这个人并不是害我的,现在您的戒已经舍了,我也如愿以偿。您看家中财富圆满,我们应趁年轻及时享乐才对,以后我们多做布施,积累资粮,在家修行才是最殊胜的⋯⋯」角宿大象只好顺从妻子,重新与她一起生活。影胜国王得知角宿大象已经还俗,便令他继续作大臣辅佐朝政。他只好重操旧业——回朝为臣。


众比丘到王舍城中化缘时,听说角宿大象已经还俗,返回后,在世尊前呈白:「世尊,听说角宿大象已舍戒还俗了。」世尊告诸比丘:「角宿大象与其他人不同,暂时他虽还俗,但不会久留家中,以后他还会出家,并能获得罗汉果位。」世尊如是授记。世尊观知调化角宿大象的因缘已成熟。一天早上,世尊着衣持钵到王舍城化缘。来到角宿大象门前时,角宿大象见到房间里一片光芒,他觉得这肯定是佛的加持力。


一个人告诉他,佛陀已到他家门口,他急忙到门前于佛足下恭敬顶礼,祈求:「世尊有何吩咐,我一定照办。」世尊言:「无他,只希望你立即出家受持净戒。」因释迦世尊在因地时,生生世世没违背过上师的教言,所以,即生中任何人也不会违背佛陀的教言。角宿大象马上跟着佛陀回到祇陀园。佛给他传了比丘戒,也传授了教言,他精进修持后得到阿罗汉果位。


图片


诸比丘请问:「世尊,角宿大象以何因缘令佛欢喜,从未做令佛不欢喜的事,于佛教法下出家获得罗汉果位?唯愿为说,我等乐闻。」


佛告诸比丘:「这是他前世的发愿力。久远以前,一静处有位大施主,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他修建了一座美丽的花园。当时,没有如来出世,有一位圆满功德的独觉应世。一天,独觉想到城里化缘,但听到花园中有音乐的声音,便决定到花园里化缘。当施主看到身心调柔的独觉时,生起了大欢喜心,对独觉做了饮食供养,并请问独觉的住处。他经常对独觉做供养。


后施主见独觉功德圆满,生大信喜心,对俗家生起厌烦心,想到独觉面前出家。独觉告诉他:『我现在不摄受弟子,你到仙人那里出家吧,他们肯定会摄受你。』施主舍弃家中的一切,在仙人前出家了。他修行了很长时间以后,非常想去看看独觉上师。当回到独觉的住处时,独觉已不在了,另一位独觉在彼处苦行。他向新来的独觉询问上师的消息。


独觉告诉他以前的独觉已经圆寂了,并将遗塔所在处指给施主看。施主在塔前恭敬地洒水、供花、供香后于塔下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将来在比此独觉更殊胜的如来面前做供养,令佛欢喜,不做令佛不欢喜的事。发愿后,他返回自己的住处。施主去世后,升入梵天界。


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施主就是现在的角宿大象,以他对独觉恭敬供养的功德,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并且在超胜于那位独觉的我面前,令我欢喜,出家获证罗汉果位。」


图片


复次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角宿大象的妻子诱他还俗?」佛告诸比丘:「不仅是今生,前世也曾引诱他,使他破梵净行。很早以前,鹿野苑的梵施国王手下有一执掌重权的侍者大臣,名字叫火施。火施的妻子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大儿子取名火子,小儿子取名火焰,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着。火子和火焰长大后,学习了文字、婆罗门行为等世间学问,精通了十八种学术。


当他们看到父亲为了辅佐朝政,经常做一些如法和不如法的事情时,觉得父亲的事业没有任何意义。他们想:与其这样为了争夺政权而损害其他众生,倒不如到寂静的山林中过以草蔽体的生活殊胜。他们对在家的生活生起了猛厉的厌离心,同去祈求父母希望得到开许,但父母都不同意,劝告他们说:『孩子们,很多仙人到森林中去苦行是为了得到王位,而你们的王位唾手可得,何必如此呢?』


两个孩子说:『我们并不是害怕得不到王位,而是害怕得到王位以后会造无边的罪业,我们不愿意享受这种世间的生活,要到寂静的山林中去修行。』父母不得已,勉强地说:『你们到静处出家,我们也不反对,但你们若得到了不共境界时,希望你们能回来让我们看看。』他们答应父母的请求,便到静处出家了。


两个孩子出家以后,精进修行,得到了四禅五通。他们忆起往昔对父母的誓言,便回到家中,飞于空中,在父母面前显示种种神变。父母都很高兴说:『你们是出家人,是要到处化缘的,我们很想积累资粮,你们就住在花园里接受我们的供养吧。』火子和火焰答应了父母,他们在花园里用树枝、树叶等修建了一个茅蓬安住下来。当时,鹿野苑的很多人都来亲近他们,对他们恭敬供养,依止他们。


久而久之,梵施国王也得知火施婆罗门的两孩子出家苦行得到成就,具有种种神变。国王亲自前往对二人做了供养,恭敬顶礼后祈请:『二位尊者,请求你们以后能经常到我的王宫中受供。』二人欣然应允,经常乘神通飞到王宫,每一次国王都是亲自迎接,把他们抱到法座上,然后奉上甘美的饮食,并且在他们面前听法。



图片


一次,国王要带领众眷属外出,临行前嘱咐王女说:『我外出期间如果那两位出家人来宫中受供,你一定要像我对待他们一样,好好相待。』


说毕,带众眷属外出了。一日,火子有事处理,就让火焰一个人到宫中应供。火焰飞到王宫上空时,王女见到一出家人飞来,便按父王吩咐,学着父王的样子,抱起他将他放到法座上。


因与女人接触,就像与毒蛇接触一样,瞬间,火焰的神通已经退失了。因火焰的相貌非常庄严,王女对他生起了贪心。后来,在静处二人做了不净行。王妃们已知道二人的行为不如法,但又惧于其神通,不敢禀告国王。火焰失去神通以后,不能再飞,他又不好意思步行回住处,只好住在王宫里。国王回宫后听说火焰在宫中,非常高兴,马上准备了许多食物,亲自供养火焰,王女也拿着饮料去供养。


火焰见到王女,生起了猛厉的贪心,以贪心所至犹如迷醉,在国王前,怔怔地伸手抚摸王女的手。国王看见他的越轨行为生起大瞋恨心,拿起宝剑便要杀他。王女急忙替火焰掩饰说:『尊者,您拿错了。』国王听到此言以为是自己看错了,急忙收回宝剑,继续恭敬供养,于火焰前闻法。火子一直不见弟弟回来,很担心他会出现意外,以神通观察才知道弟弟犯了戒,神通也已退失,若仍继续住在王宫里会有生命危险。


于是显示神变来到了王宫,国王照例迎接、供养他,在他面前听法。火子传了一个简单的法便带着弟弟飞回住处。他又给弟弟重新传授了教言,火焰精进修持,又重新得到了四禅五通。此时,国王的眷属王妃们因怕遭到国王的詈骂,而将火焰与王女二人的行为如实禀告了国王。国王怒火中烧,率领四大军队往森林中准备杀死火焰。火焰已经知道梵施国王是来取他性命的,为令国王生信,他跃入空中,显示种种神变。国王见此情景,瞋心已退,暗自琢磨,是不是自己听到的话是假的。


他问火焰:『婆罗门儿子呀,我听别人说你已犯戒,这是真的还是假的?』火焰告诉他:『国王啊,你听到的是真实的,我是因为生起了猛厉的贪心而迷误一时。』国王仍是疑惑不解,如果犯了戒是不可能有神变的。他又跑到火子面前,问火子。


火子告诉他:『国王,您听到的话是真实的,火焰确实曾因贪心做不净行,他犯戒后神变已退失了,后来我重新传给他教言,他自己精进修持后又得到了神变和神通。』国王听后,对火子、火焰生起无比的欢喜心,并对二人恭敬顶礼后返回了。


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火子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当时的火焰就是现在的角宿大象,当时的王女就是现在的角宿大象的妻子。当时是她以各种方法引诱他破戒,是我救了他,使他重新得到四禅五通;现在也是他还俗时我救了他,使他得到阿罗汉果位。另一段因缘是在迦叶佛时,角宿大象为出家人,诸根调伏,以此因缘,今生中获得解脱。」



图片




(圆满)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这四念处非常重要,我们依此可得安住 I 讲记05
· 绝妙的师徒关系 | 《药师经》讲记连载(十四)
· 修净土法门,一定要信愿行具足|讲记04
· 悟公上人 | 最方便、最方便、特别方便的法门
· 《佛说业报集(三)》 | 老婆罗门
· 悟公上人 |《心经》修证简要表解
· 佛法妙到什么程度? | 《药师经》讲记连载(十三)
· 不起分别,就是本来面目|讲记03
· 修净土法门一定要信愿行具足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四课
· “乐”之不可思议 | 《药师经》讲记连载(十二)
· 这部经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讲记02
· 悟公上人 | 一天到晚,究竟在忙什么?
· 菩萨 | 《药师经》讲记连载(十一)
· 悟公上人 | 不分别,就是清净吉祥
· 悟公上人 | 这场法筵,是他一生对“弥陀”的信解
· 依此法修,定生极乐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三课
· 珍贵影像|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一课
· 什么是三身佛?阿弥陀佛的大愿如何体现?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二课
· 净土法门的智慧与实践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一课
· “我有佛缘”的正解 | 《药师经》讲记连载(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