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永怀印光大师、明学长老和一诚长老圆寂纪念日

2024-12-04 08:20:00 发布: 人气:7

图片
图片
图片

圆寂纪念日


农历十一月初四,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

当代净土宗泰斗

苏州灵岩山寺明学长老,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一诚长老圆寂纪念日。


图片


图片



1940年十一月初四清晨,

印祖起床云,

"念佛见佛,决定生西",

索水洗手,端身正坐,

移座椅上面,祗唇动念佛,

午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西逝,

世寿八十,身无痛苦,

心无贪念,正知分明,

舍报安详,如入禅定 。

 

2016年十一月初四,

在印祖圆寂后的第七十六年,

生前仰承印祖遗志的明学长老,

亦择选同日归去,

而今山寺殿堂庄严,

灵岩道风,世所钦仰!

山上却再无那蹒跚老僧。

 

次年的农历十一月初四,

又一位佛门巨擘,

虚公上人法子一诚大和尚

世缘了毕,安详示寂,

留给后人无尽思念……

 

一位是净宗祖师

一位是净宗泰斗

一位是禅宗巨匠

 

度生圆满,示现无常,

殷殷叮嘱,谆谆教诫,

温润法音,犹如慧日,

照亮昏蒙,温暖娑婆。

 


图片



印光法师(1861~1940),法名圣量,字印光,自名常惭愧僧,印光法师振兴佛教,特别是净土宗,居功至伟,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高僧大德之一,与虚云老和尚、太虚法师、弘一法师并称为民国四大高僧。



纪录片《灵岩道风》



弘一法师更是拜其为师,其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极高,后人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


印光大师的一生,诚如弘一法师的评价:“弘扬净土,密护诸宗,明昌佛法,潜挽世风。所摄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图片
印祖教诫
图片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


●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它消灭。


●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功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


●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图片




明学长老(1923—2016),青年出家,胸无尘俗,投身佛门七十载,潜心一志,宏阐净土法门,重振灵岩山寺十方专修净土道场,领众熏修,接引众生。长老以印祖为模范,秉承印祖遗志,仰承印祖家风。


2016年12月2日(农历十一月初四),时维印祖示寂七十六周年纪念日之际,长老舍报,安详示寂。是因缘际会,亦是长老一生仰承祖师遗风功德圆满的例证。时隔76载,两位净土老人舍报西归,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图片
长老开示
图片



●佛教讲因果报应,做了好事情,将来得善报;做了恶事,将来得恶报。我们今生为什么得人身呢?因为上一世做了好事。它今生做猫、狗、牛、羊了,它前世做了坏事情,这辈子就到畜生道里去。我们佛教相信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不到,时间一到,通通要报。


●我们相信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不单单相信现在的,我做了一辈子好事,都没有得好报,他干坏事,倒反而得好报了,这种看法不正确。佛教讲三世因果,有的是现世报,有的是来世报。这辈子做的事情来世报,现世报也有的,有的人杀人放火,抢劫啦,国家把他抓起来,判他的刑,有的严重的,判死刑,叫现世报,这辈子做的事情这辈子要报。还有一种叫来世报,这辈子不报,来世要报的。


因果报应,实事求是,一点不会错的。做了恶事,迟早要报。多做好事,将来得好报。我们要相信因果报应,多做好事,不去干坏事。


●国家提倡要有文化、有道德,那么,我们佛教的五戒十善就是我们佛教的做人道德,比社会上要高一等。你像讲不偷盗,五毛钱的小东西,就犯偷盗戒了,不像社会上,抢劫多少万或者贪污了多少万,国家判他刑。可见佛教的要求更高一等,这也是我们佛教的做人道德。


●净土法门“信愿行”三资粮,先要深信,深信西方极乐世界;再发愿,到临命终时不妄想牵挂,求生西方;最后在现实生活中多念佛,老实念佛。念佛法门相对比较容易修,老老实实念佛。


怎么念佛呢?可以出声念、金刚念、默念。出声念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金刚念呢,人家看他嘴巴动,声音听不出来。他念佛嘴巴动,外面听不出声音叫金刚念。


默念就是自己心里念,嘴巴不念,自己念自己听,外面听不出声音。




图片



一诚长老(1927年-2017年)中国当代佛教领袖、近代高僧虚云长老再传弟子、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居山真如禅寺方丈。长老追随虚云老和尚学修多年,宗教兼通,并得虚老沩仰、临济法脉。长老一生,学修并重,绍隆佛种,悲愿无尽,是实践和继承虚云老和尚禅宗思想的优秀典范和楷模。

 


图片
长老开示
图片



●很多时候,所以心苦,是因为心中有太多计较,过度的占有,导致生存的空间太过狭隘。人生这条路,总是走得越宽越好,大家不妨试着放大心量,把人生的喜怒哀乐都容纳进去,一并消化了,不要让它在心中堵着掖着,时时令人难受。


●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之时,也要懂得适可而止。做事一定要有回头的心态,一心只知道往前冲,很有可能逾越规范,误入歧途,最后掉进苦海,赔上自己一生的幸福。要懂得回头,懂得在恰当的时候止步。


遇到困境的时候不怨天、不尤人。要将苦难当成生命中理所当然的遭遇,时刻怀着“自作自受”的心态安然接受,学会不纠结于福祸,学会安乐。


●求福避祸是人的天性,可是古人早说过“福祸相倚”,只想求福而不愿遇祸是不现实的,刻意避祸的心态正是痛苦的一种来源。所以不必将祸福分得那么清楚,因为祸福总是在不断转化之中的,这种转化你不可能左右得了,既然如此,不如就不去纠结,安心以对。


●如果生活的痛苦和不幸降临到你身上,不要怨叹、悲泣,只要明了自己所执着的一切不过是临水照花影,就能抛开心中苦苦的纠结,获取更广阔的心灵空间,尽情享受生命之乐。

 



日居月诸,俯仰之间;

节同时异,饮水思源。

感念追思大德祖师巍巍功德,

望我等将大德祖师的慈悲教诲,

铭刻于心,依教奉行。

惟愿佛菩萨不舍众生,

乘愿再来,长续慧灯。



图片


相关文章
· 今天,同时纪念这三位高僧
· 一念“南无”,法界震动
· 修行:心性要专一,行为要谨慎
· 每日自勉:紧随三宝,不懈怠地精进修行
· 佛门里的梵呗唱诵,就是一种修行
· 最好的供养
· 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怎样改变命运?
· 每一天都是你余生的第一天,别浪费了!
· 悟公上人 || 念头不起则已,一起必落一法界
· 我们最大的福报,就是遇到善知识
· 如何才能拥有和善财童子一样大的福报?
· 求法,要有竭诚之心
· 悟公上人|依经修行 个个得道
· 靠近祂,温暖你|悟公上人开示
· 法华经|悟公上人纪念特辑《觉岸》
· 《修行直指》 | 这是老和尚一辈子的修行精华
· 悟公上人告诉我们:这个陀罗尼一念,阿弥陀佛就在头顶
· 悟公上人|眼要观佛 耳要听佛 鼻要嗅佛
· 悟公上人:念佛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 悟公上人|念头不起则已 一起必落一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