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公上人 |只要发愿心,没有不能够生到西方去的

2024-12-08 00:01:00 发布: 人气:7
图片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一课

图片

以下为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一课 文字甄选




下边几句也是同上面一样。“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现在是北方佛,就是下面下方、上方也是这样子,都由这四句十六个字表达、赞叹这部经的功德。那么现在北方也有代表的几尊佛,佛的名号。


“焰肩佛”,同前面“大焰肩佛”一样的解释。“最胜音佛”,是说佛的声音最为殊胜。第一种叫做“极好音”。天上的人,同了声闻、菩萨说话的声音也都是好听的,但是比了佛,终究是及不到的。所以说佛的声音是极好音声,没有比得上的。第二种叫做“柔软音”。佛是大慈大悲的音,不要讲佛了,就是我们观宗寺谛闲老法师,他在斋堂里说法,我们斋堂里的人听听也就这么高,在山门外听听也有这么高,故所以大家称谛闲老法师为“圆音”。


谛闲老法师坐起来比人家高,走路的时候还要比人家矮,这就是说下身短、上身高,这都是福相。


那么现在讲的这些北方佛:最胜音佛,还有一尊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这几尊。那什么叫“日生佛”?“日生佛”,这尊佛如太阳升起来这样子——日生佛。


“难沮佛”,难沮,这个“沮”字,同阻碍的“阻”差不多,就是佛的光明没有什么可以障碍的,是最大的光,使得我们四方八面都没有障碍。


第五种叫做“不女音”。俗语说男子汉大丈夫,实在“大丈夫”三字,只有佛能够说。佛的声音,能够使得天魔外道听了都归伏他,不像女人的说法,一味的柔软好听,没有威势。第六种叫“不误音”,佛的智慧能够见到一切事情的真实道理。


难沮佛,“沮”是水的名目,有流动的意思。凡夫在轮回中生生死死不得了,就像流动的水;佛是已经证了法身,永远不会变动,所以说是“难沮”。还有一种解释,“沮”字和阻碍的“阻”字可以通用,我刚刚讲过难沮是说佛的威德、神通,一切天魔外道都不能阻碍他。“日生佛”,譬喻佛的智慧光能够照到一切,像太阳升起来一样,各处都可以照到的。若是佛光照了,可以破自己的无明,那么是自利;若是说佛的光照了,可以破众生的迷惑,这个是利他。


“网明佛”,大梵天王有一个网,它是珠宝串成功的,网上有千颗宝珠,都有光明发出来,一颗一颗珠子的光,这颗照那颗、那颗照这颗,没有障碍,光头回折转来,更加明亮得了不得。佛的智慧也是一样,是一切能够照到。像大梵天王网罗幢的珠网一样的明亮,这也是譬喻佛的智慧。


还有几句就是同上面一样,是说北方的许多佛,也都称赞这部《阿弥陀经》,劝众生相信。



图片

明代|西方三圣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就是下方世界也是有四句十六个字,表达这部《阿弥陀经》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十六个字: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四句就是每一尊佛都是这样子赞叹。


“下方世界有师子佛”,狮子大家都晓得,佛譬喻狮子,声譬喻狮子,因为“狮子出窟,百兽潜踪”,这个狮子的威力,就是这尊佛的威力非常大。


《梵网经》里讲起来,佛譬喻狮子,“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这是什么道理呢?就是讲末法时代,我们佛弟子,魔王在佛面前亲自发过愿了:你在世,我们没有办法,佛的智慧大、神通大、威力高,等佛你灭度以后,我们将要做你的弟子,穿你衣、吃你饭、败你家。佛也没有办法,等于那个狮子一样,狮子身中虫,狮子威力虽大,四只脚都没有办法,虫子往毛孔里面钻啊钻的,又痛又痒,就没有办法,抓不到。


现在的师子佛,就是佛如同狮子王一样,我们佛法,天魔外道都要归向佛,不能破坏佛,像狮子降伏一切野兽,差不多的意思。


“名闻佛”

这尊佛的“名闻”同“名闻光佛”差不多,一个名闻佛,一个是名光佛。名光佛,若是说佛的名声像太阳一样,能够照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同名闻光是一样的意思;若是分开来说,那么佛名就是佛光,佛的大名声,一切世界都能够传到的;佛的智慧光,一切世界都能够照到的,这样子叫名闻佛、名闻光佛。


“达摩佛”,就是达摩祖师的“达摩”意思一样,达摩祖师我们都晓得了,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现在这尊“达摩佛”,我们中国话来讲是什么意思呢?中国话来讲就是“法”字,“南无佛陀,南无达摩”,“达摩”就是法,就是佛法的“法”字。佛自己证得了法身,再说出来各种的方法——达摩佛,要使得一切众生都证得法身,自利利他,都在这个“法”字上面。


所以这个“法”就是叫“达摩”,平常我们在做功课念的“南无佛陀,南无达摩”,“达摩”就是这个“达摩”,达摩佛就是翻译成“法”字。


“法幢佛”

佛的法幢有使得人家信仰的意思,“幢”是高显,佛法是像法幢一样,像个幢幡一样,幢就是高显,也譬喻这尊佛戒德庄严,前面已经详显。佛法最高,一切的众生都信仰,所以拿“幢”来比。


“持法佛”的持字,是“拿定”的意思。“持”就是执持,教化一切众生,使得他们都能够离苦得乐,都能够叫我们念佛求生西方去,要到快乐地方去,不要受苦去。就是要反邪归正,反迷归悟,要舍凡入圣。这一段是说下方的许多佛,也都称赞《阿弥陀经》,劝众生相信。


下面“如是等”,“如是”两字就是指上面几尊佛以外还有恒河沙数的诸佛,“各于其国”,在他们自己国土里面出广长舌相,这样的佛是很多啊,是恒河沙数诸佛。下方也有恒河沙数诸佛,同时都在赞叹,每一个国土里,就是每一个大千世界有一尊佛,每一尊佛都在赞叹这部《佛说阿弥陀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六方诸佛都是一样的解释。


“上方世界有梵音佛”,“梵”是洁白的意思,梵天的人就是梵天。“梵音佛”就是梵天、梵人、梵事都是这个梵。现在是梵音,“梵音”就是清净洁白的意思。都是清清净净的,身、口、意三种业都是清净的。就是说佛是“五住究竟,二死永亡”,故所以音声也是清净。所以佛的声音也就是梵音,也就是清净的。


“宿王佛”“宿”就是星宿,也名叫“宿王”,“月”称星宿的王,那么叫宿王。这个“宿”字就是星宿,月是星宿的王,也叫宿王佛。因为无数的星光,都比不上月亮的月光,所以说它是“王”。


那么我们观世音菩萨化身为月。在大藏经《起世经》中讲,大势至菩萨化日光,观世音菩萨化月光,所以“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就是这个道理。水清月显,我们众生心清佛现,最尊贵、最尊贵的意思。


“香上佛”是说佛是香中最上。什么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不要以为佛灭度了,像这一尊佛就是香上佛,五分法身,就是香遍十方。就是戒香、定香,我们现在都是“戒定真香”,其实还有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这尊佛就是要我们众生都要持戒,戒香、戒香,你若不持戒就不对了,你不持戒就很臭了,很臭、很臭。所以我们这尊佛是叫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这样子,这个五分法身是最为之上,就是“香上佛”。


五种最上:

第一是戒香:自己心里头没有贪心、嗔心、痴心种种恶心,就叫做“戒香”。


定香:是面对外边的种种境界,不管他是好、是坏,是苦、是乐,心里头总是一点也不动,念头不动,这定就是不动。


第三是慧香:明白一切真正的道理,不起一点点乱想的心,就叫“慧香”。


第四解脱香:心里头清清净净,不去想念那一切的境界,逍遥自在,没有阻碍,就叫做“解脱香”。


第五解脱知见香:既然自己的心不去攀缘外边的境界,也不放他落在空的一边,那么就应该多读各种佛经,多看各种佛法的书,可以增长出自己的智慧来,这叫“解脱知见香”。


知见非常重要,所以破戒还能求忏悔,破知、破见就很不容易恢复,我们这是要紧的,所以要用佛知佛见。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法华会上就对众生讲,要“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开、示、悟、入,要“入佛知见”。这就是“开示悟入”,这是佛的本愿,就是知见非常要紧。


上面所说的几尊佛:香上佛、香光佛,香光和香上差不多,一个“香”,再一个还有“光明”。


“大焰肩佛”,同上面“焰肩佛”的意思也差不多,这个我们上面讲过了。


“杂色宝华严身佛”这尊佛的法身修了种种法门,所以到果上就有种种的功德,“杂色宝华严身佛”不是一种的颜色,“宝华”不是寻常的一种华,“严身”是装饰自己的身体,譬如佛修了种种功德,帮助成功显出这个法身来的意思。


 “娑罗树王佛”,“娑罗”是梵语,中国的解释就是“坚固”,这种树非常坚固。因为那种树不论冬天、夏天都不会改变的,所以说它坚固。“树王”说是树里的“王”,这个娑罗树王就是阎浮提树王,叫“娑罗树王”,譬如佛证得了不生不灭的法身,在一切贤圣里头最尊最贵的意思。


“宝华德佛”,是说佛的种种功德像宝贵的花,应该欢喜赞叹。


“见一切义佛”,是说所有一切法的真实道理没有见不到的。


“如须弥山佛”,“须弥”上面也讲过了,就是表佛相高大、智慧广大,这是须弥山佛。须弥山是最高最大的众山之王,佛的功德也是最高最大的,三乘之上,为九界之尊,所以说像须弥山一样。


还有几句,仍旧是同前边一样,就是“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就是同前边一样。



图片

阿弥陀佛结下品上生印来迎图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这部经每次总是佛告舍利弗:那么现在我来问一问,舍利弗,你的心里到底怎么样想啊?


十方诸佛都称扬赞叹这部《阿弥陀经》,叫“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为什么现在佛要问舍利弗,单说“一切诸佛所护念经”,除去了上面的“称赞不可思议功德”八个字呢?因为“不可思议功德”六个字,就是释迦牟尼佛称赞阿弥陀佛的,现在在前面说依报、正报的许多话,全都是称赞阿弥陀佛种种功德,所以不必再讲了。


“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只因一切诸佛所护念经的缘故还没有说出来,应该要讲讲明白,所以释迦牟尼佛特地再提出来问舍利弗。这两句是佛要讲“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八个字,所以自己先问一句,下边是佛自己回答解释。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

“受持”,就是记住上边所说“一心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依了去做。佛在《无量寿经》里头说道:有许多菩萨,要听这“一心念阿弥陀佛,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一世就修成佛的方法”,都还听不到,那么听到这《阿弥陀经》实在是很不容易,现在我们这些人都听到了,真是不晓得前生修来多大的福气,还可以常常放在心上记住,依着这个念佛方法去做。


《华严经》里说:情愿受地狱的苦,能够听到佛的名字,我也不情愿生到天上去。我们现在也是这样,“宁愿生到下下品,不愿生天宫万万辈”,天上我不愿意去,听不到佛的名字。所以说“八难”,北俱芦洲也是难,无想天也是难,三涂也是难,佛名听不到就是苦了。能够听到佛,就是堕地狱去也有办法。


也是很不容易的,现在我们这些人因这一部《阿弥陀经》里头,听到了许多的佛的名字,不是简单的,这六方六佛,听到一佛名已经不得了了。一称佛名,单单称一个佛名,我们已经是福德大得很,何况诸佛名号都能够听到。



“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像这样的许多善心的男子、善心的女人,这是我们听到啊,并且还要常常承一切佛的忆念,因为这个缘故,那些人修行的心就都能够永远不退转了,“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并且能够得见佛的智慧了。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永远不会退转了,成佛的果位了。


梵语“阿”字,这里是“无”字。“耨多罗”三个字,指“上”字。“三”是“正”字,“藐”字是“等”字,“菩提”是“觉”字,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合起来讲的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六个字,若是分开来讲,“无上”两个字是“最高最上”的意思。“正等”两个字是没有“邪见、偏见”的意思。那么“觉”字是“醒悟”的意思,合并起来讲就是叫“佛的智慧”,就是“成了佛”。


因为念佛的人,都依靠了各方世界无穷无尽的佛保护、忆念的力量,所以修行的心能够永远不退转,一直得到佛的智慧。照这样说法,就是一世没有来得及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究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善根已经种好了,一定有一天可以结成功德圆满的果。


所以我们平常讲,娑婆世界念佛是因,生到极乐世界就是果。所以印光老法师《文钞》说的“因赅果海”就是这个道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果,叫“因赅果海,果彻因源”,不会退转的。实实在在是最好的这部《阿弥陀经》,无论圣人还是凡夫,都要依了这个方法去修,这个要紧。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佛又告舍利弗:以是之故,舍利弗前面为何加一个“汝等”呢?这个法会舍利弗是一个影响大众的,实在讲呢,“汝等”两字是对舍利弗等法会大众说的,不独是舍利弗尊者一人。劝那个时候所有听佛说法的大众,同后来世界上一切的众生都要相信,混称“汝等”两字。


“皆当信受我语。”这个“信”字底下再加一个“受”字,就是要劝众生不但是要相信,听过以后还要奉行,依佛所说来依教奉行。能够晓得念了阿弥陀佛,有想不尽、说不尽的功德,就是相信释迦牟尼佛的说法,再能够晓得念了阿弥陀佛,一切的佛都保护我、忆念我,就是相信鸠摩罗什翻译的六方许多佛的话。


所以说了要相信,说了还要奉行——“依教奉行”。因为若只是相信,不肯依了佛所说的去发愿、去念佛的话,那么同不相信有什么分别呢?譬如有人送我一样宝贝,宝贝么你要拿去,你没有拿去么,这个用不来的,但是并不是收受它。那么宝贝是宝贝、我是我,有什么益处呢?这是佛第三次劝众生要发出信心来,主要是要相信佛所说的话,要相信六方诸佛所说的话。



图片

十六世纪|阿弥陀二十五菩萨来迎图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这时佛又叫舍利弗,佛所说的要我们发愿,发什么愿呢?就是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愿。


应当的“当”字,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三种愿:已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这叫“已发愿”;现在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叫“今发愿”;“当发愿”呢,就是将来也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这样子叫“当发愿”。


已经、现在、将来,这就是三个时候,就是要记得:只要发愿心,无论什么时候,没有不能够生到西方去的,就怕你不肯发愿,那是没有法子。并且生到了西方,就都能够得到佛的地位,不会退转回来的。这一段看起来,愿心的力量真是非常大。


“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除非你不生到西方去,一生到西方去,个个都能够得到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你到了极乐国土以后,于彼国土,那么你已发愿——“已生”,今发愿——“今生”,当发愿——“当生”。除非你不发愿,没有办法。



“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佛是屡次对舍利弗讲,对舍利弗讲就是对法会大众讲,这个我们要了解。那么既然发了愿心,就没有一个人不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都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所以这些善男子、善女人只要有了愿心,第一要信心,应该要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愿心。这是佛第四次劝众生。


若然不是像佛这样的慈悲,哪里肯这样地恳恳切切,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到第四次也要劝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若不是像上边所说过的种种好处,佛也哪里肯这样地不怕烦琐来劝人呢?我们这些人还可以不相信吗?还可以不赶紧地发愿去修行吗?若是再不肯发愿修行,不要说对不起佛了,就是自己也觉得对不起自己了,我们就对不住自己了。


所以佛劝我们,这是佛的大慈大悲,叫我们生西方去,我们一定要去,一定要念佛,一定要发愿,这三样东西缺一不可。你只是相信,你不发愿,也不能生到西方。那么信也信了,愿也有了,行门不正确,不专门念佛,三心二意,这也不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蕅益大师就是这样子讲:“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念佛有深有浅,你若每天精进勇猛念、专一其心念,那么这个行门品位就高,这是一定道理。所以“娑婆勤惰才分,极乐荣枯顿现”,马上现出来。


所以生西方去,这朵莲花就是最初发心时,莲池里面给你标名的一朵莲花,阿弥陀佛就是将这朵莲花拿来度你,是这样子。所以你不发心,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你的名字,发心以后,就有你的名字。但是一天一天欣欣向荣,那么你就是一天一天勇猛精进,这样子;假如这朵莲花渐渐枯下来了,那么你自己道心退掉了,因为娑婆世界修行是不容易的,容易退道心,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生即不退。


图片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圣境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

“如我今者”,就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这样子说,六方许多佛各各劝他们本国里面的众生要相信这位阿弥陀佛,就是六方诸佛这样子多的佛,都赞叹释迦牟尼佛、赞叹这部《阿弥陀经》。六方许多佛各各劝众生要相信这部《阿弥陀经》,同了说明白一切的佛都要保护、要忆念那修行的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称赞许多佛的不可思议功德。


但是有一层,即这部经上说:“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若是照玄奘法师的翻译,经本上仍旧要说:“如我今者。称赞无量寿佛”,那么两部经比起来,不是不同了吗?这是有道理的,《华严经》上说:“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既然一切的佛,法身总是一个,那么阿弥陀佛,也可以说就是各方的许多佛。各方的许多佛,也可以说就是阿弥陀佛了。故所以我们祖师念佛就是:“刹那念尽恒沙佛,便是莲花国里人。”


我们虽然念一尊阿弥陀佛,等于念十方诸佛名号无二无别。十方诸佛不是少数,恒河沙数诸佛名号,同念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没有两样,就是这样子。像《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你念观世音菩萨等于念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也是一样,这就是诸佛的洪名,佛佛相同。因为念一尊佛我们自己想想比较容易,你念恒河沙数诸佛,你念到哪一年间可以念成功?不容易。


但是这地方我来插一句,过去一位是德森老法师,一位是了然老法师,在灵岩山亲近印光老法师,这两位老法师都是亲近了二三十年,但是德森老法师要这样子:一天要拜八十八佛六次,他为什么这样子呢?他单念一句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念惯了,这中间还要起妄想,拜八十八佛妄想起不来了。他拜一尊要念一尊,拜一尊要念一尊,要连连接下去,这也是一个方法,这是灵岩山德森老法师。


德森老法师临命终时生西方的,大众给他助念当中,他是坐着的,助念当中他就讲了:“念佛人决定生西,念佛人决定生西,我们念佛的人决定可以生西,不要怀疑。”好了,三句念过之后,端坐而去,这是德森老法师。


同时,这样子讲起来,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不要去疑惑:我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生西方了吗?祖师和佛都是“一个鼻孔出气”,就是讲“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法身就是一个,你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念十方恒河沙数诸佛功德无二无别。所以古来祖师就是讲这句话:“刹那念尽恒沙佛,便是莲花国里人。”到极乐世界,他不是母亲的胞胎,他是莲花化生。


所以《观无量寿佛经》上说:看见了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代表十方诸佛一齐都看到了,这个道理是《观经》里讲的。《观经》里还有讲:念一句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名号,不要讲念诵、听到就能够消灭无量无边罪业。这也是《观经》里讲,同是一个待遇,就是佛的法身是无二无别。譬如天空里的月,实在只有一个月,但是有江里的水、河里的水、海里的水,水清月就现出来了,所以“千江有水千江月”,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众生,若是有一个众生心清净,那么阿弥陀佛就现在你心中。若是百千万亿个众生心清净,阿弥陀佛就以百千万亿身都现在你的心中。一样道理,只要水清月现,只要众生心清佛现。所以看到佛,就是你心清净。


所以晚上做梦能够看到佛是不容易的,因为你念佛心清净了,念到清净心了。所以天台山寒山大师说了:众生心清净,就能现佛身。叫“一念清净心,便是法王印”。你一念心清净了,佛称为法王,一颗印给你印定了,好了,你将来能够成佛。


念佛决定可以成佛,《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得非常详细:“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见到佛就了生死了,那么就可以将来一生补处成佛,将来就可以成佛了。


一切佛的应身,应身是从法身里面现出来的,就是一尊佛也有无量无边的应身佛。像《观无量寿佛经》上说:“无量寿佛化身无数。”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晓得“一个”同“多个”没有分别,一样的。既然“一个”同“多个”一样的,就可以晓得“一佛”同“一切佛”也没有什么分别了。所以说称赞许多佛,也可以说就是称赞阿弥陀佛;称赞阿弥陀佛,就是可以说称赞许多佛。那么阿弥陀佛自然在里头了。所以只看两部经的文字就晓得,但是讲起道理来实在是一样的。


《华严经》上又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不要讲佛是一样的,我们众生如果心垢净,佛就影现中,菩提影现中,哪里有两样?没有两样。这是《华严经》上解释,是说我们自己本来有的真心。六祖大师不是讲得很清楚嘛,自性本来是清净的、自性是本来光明的、自性是本来具足的,这就是发明《华严经》的道理。祖师说出来的,同佛说出来,同一鼻孔出气了。所以要晓得,我们众生是诸佛心内的众生,诸佛是众生心内的诸佛,所以“念佛念心心念佛”,一切众生的心说起来就是这个道理。法身本来是平等的,无有高下,但是要显现,必须你心要清净。心不清净,佛不会让你见到。


要晓得一个人的心里头,本来完全满足无量无边的功德,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哪里有两样的呢?只因为众生被那无明遮蔽了,糊里糊涂、不明白了,不能觉悟,对自心现出来的各种虚假的境界,认作是真实有的,就起了种种乱念头,造出种种业来。所以常在六道轮回里头,冤枉受苦恼的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犹如火轮没有休息。像大海水一样,前浪推后浪、后浪推前浪,也如同做梦一样,弘一大师讲:不但眼前白天是梦,你觉得晚上做梦,白天也是做梦了,生梦死梦,梦生梦死、梦死梦生,这个梦就是不明白佛法,一天到晚就在做梦。


我们实在要晓得,在诸佛身上不增一丝毫,在众生份上不减一丝毫,虽然这个身堕下去了,堕下去了堕到三恶道,但是原来的本性还是一样的。就是我们现在是自己的身体,也就是自己的心,这层道理只要用梦来一想就可以明白了:一个人做梦的时候,梦里头的境界有自己的身体、有旁人的身体,或者还有种种众生的身体,醒来一想,自己的身体明明睡在床上,那么梦里头的境界哪里来的呢?所以自己的身体、旁人的身体,同种种众生的身体,究竟是哪一个呢?还不是完全从自己的心里头造出来的。


晓得了梦里的境界是自己的心里头造出来的,那么就应该晓得,醒着的时候种种的境界也都是自己心里头造出来的。梦里头的境界的确是虚假的,醒着的时候的境界也哪里是真实的呢?明白了一切都是从心里头造出来的道理,那么自己的心造出种种佛来,这个就是讲:“心能作如来,应作如是观。”


我们应当要这样子想,我们应作如是观:“心能造如来”。非但是造如来,十法界都是从一心中出。你念佛了,佛法界显现了,九法界名没;你念众生了,那么九法界显现,佛法界名没,道理是一样。所以“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都是从我们自己心里造出来的。我们要知道:“终日向东走,回头便是西。”就是要回头,回头就是涅槃的彼岸;不回头,一天到晚在六道轮回的生死此岸,这个道理要晓得。


图片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一课  终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药师佛大愿 | 《药师经》讲记连载(二十一)
· 悟公上人 | 阿弥陀佛的功德,各方诸佛都要赞叹
· 抚平痛苦之手 | 《药师经》讲记连载(二十)
· 悟公上人 | 真正的孝敬,念句佛功德最大了
· 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与阿㝹楼驮尊者|讲记10
· 看见佛陀向你微笑 | 《药师经》讲记连载(十九)
· 不可轻慢任何人,要一切恭敬 I 讲记09
· 悟公上人 | 信、愿、行,三资粮要具足
· 打开佛世界 | 《药师经》讲记连载(十八)
· 你需要“极善思维” | 《药师经》讲记连载(十七)
· 悟公上人 | 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想阿弥陀佛来度脱我们
· 这位尊者,四天王居然被他叫得站起来了 I 讲记08
· 摸到修行的门槛 | 《药师经》讲记连载(十六)
· 悟公上人 | 在极乐世界,眼见耳闻都是大善知识
· 周利槃陀伽尊者 I 讲记07
· 人间乐土 | 《药师经》讲记连载(十五)
· 光阴宝贵莫空过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五课
· 佛陀那些“排名第一”的弟子们|讲记06
· 《佛说业报集(三)》 | 角宿大象(圆满)
· 这四念处非常重要,我们依此可得安住 I 讲记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