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仅二百六十字,诠理最深奥微妙,浓缩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摄尽了世尊二十二年般若谈的精华。
从佛法上来说,般若是一切诸佛之母,是长养我们法身慧命的“妈妈”。大乘经典都以般若为基、以般若空性为体。般若又有回遮之功,能转危为安、转染成净、缔造吉祥。
岁末年初,也是业力交集之时,我们要多念诵大乘经文,其中以般若最为重要。《心经》虽然短小,却是最重要的般若法门,我们要多多念诵。
■ 玄奘大师与《心经》的故事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初,法师在蜀,见一病人,身疮臭秽、衣服破污。愍将向寺施与衣服、饮食之直。病者惭愧,乃授法师此经。因常诵习。至沙河间,逢诸恶鬼,奇状异类,达人前后,虽念观音,不得全去。即诵此经,发声皆散。在危获济,实所凭焉。”
玄奘大师取经路上,到了四川的空惠寺,看到寺里住着一位生病的老和尚。老和尚身上长满脓疮,衣服破破烂烂,人们都不敢靠近。年轻的玄奘法师,亲自为他擦洗脓血,调治药物,悉心照顾。
老和尚的脓疮痊愈后,为了感谢玄奘法师的救命之恩,从怀里掏出一卷发黄的纸。纸上写的就是梵文《心经》,并一再叮嘱玄奘法师,遭遇任何苦难危险时,只要一心恭敬称念,定会得到感应,远离一切苦难。玄奘大师十分欢喜,发心受持。
后来,经过八百里大漠的时候,上无飞鸟,下无人迹走兽,妖魔鬼火之多,犹如天上的星辰,玄奘大师依靠《心经》化险为夷。
■ 印光法师说《心经》
“文虽简略,理极宏深。至圆至顿,最妙最玄。诚为诸佛之师,菩萨之母。六百卷般若之关键,一大藏圣教之纲宗。以故自唐至今,闻人名士,每事书持,多有读至数千万遍者。须知此经在处,即佛所在。消除灾障,致多吉祥。务须恭敬供养,受持读诵。则度一切苦,成无上道。”
■ 弘一法师说《心经》
《心经》虽仅二百余字,但摄全部佛法。
每年辞旧迎新之际,我们都呼吁大家多念《心经》。用般若空性的力量,用佛的智慧,既对过去一年有一个好的总结,也为迎接新年创造好的开端。
不管哪一年,都是人间业力的构造,而《心经》是佛的智慧,当我们用佛的智慧光明去照,去面对人的业力的现在和未来时,我们的生命就会变得无畏,就像穿着一双好鞋,你就不怕路不平了。
有了佛法的智慧加被,我们就不会迷失。无论未来发生什么,我们都会有一个好的生命状态去面对。
我们是积极的、光明的,这个世界就是积极的、光明的。作为佛弟子,我们要成为这世界的“安定剂”,成为吉祥的调和力量。越是面对新旧交替,面对多变的未来,我们更需要有一种稳定的智慧去面对。
点击下图获取
《心经》浅释合集
《心经》全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