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路上的沟壑怎样填平?

2023-02-19 00:0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图片

0


因缘

善知识者是大因缘”,善知识可以带领我们超越万劫的历程。怎么超越的?是善知识把他无量劫的功德力贴补给我们,把我们一万劫的鸿沟给填平了。



02

/

19




星期日






我们现在的出家人,要经常忆念我师父他们老一辈的那些出家人。他们一生无论在任何境遇下都能够坚定自己的信仰,不违背,不舍弃自己的信仰。用现代话讲就是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在我师父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别人都反对、都讽刺,别人都不认可他的信仰时,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一如既往地坚定自己的选择。





一、普通意义上的三种信


我们对于佛教的信仰,这种信也是分好多个层次的。从普通意义上讲,我们对三宝的信仰,至少可以分成三种。


第一种是态度上很虔诚,愿意相信,愿意皈依,这种叫诚信。处于诚信状态的时候,如果别人问你为什么信,你可能会回答:“我也说不清楚,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就是觉得这个好。“这时候比较容易被别人说成是迷信。

 

从这种诚信的状态入门了之后,我们再通过听经闻法,通过学习佛菩萨的传记、高僧大德的事迹,再结合我们自身的实践,会产生一种更深入的信,叫清净信。这种信更加细腻、更加确定。

 

在清净信的基础上再深入地在戒定慧三个方面实践修行,从而遣除烦恼,让内在的智慧显发出来,会进而产生深解信


对于我们每一个学佛的人,这三种信的阶段是一定都会经历的。





图片




二、生起大乘信心的万劫鸿沟,善知识为我们填平



图片



在《华严经》里,信分十个位次。《华严经》里讲的信,指的是《大乘起信论》里的信,信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是指这个的,这不是普通的信。《华严经》里的十种信,是很甚深的,是深解信之后才会启发出来的信。

 

修这种信心,《大乘起信论》里面说要经历一万劫的修行,这挺“吓唬”人的对吧?有时候经典里是特意先设定的,按照理论来说是这么远,就像按照理论极乐世界离我们这十万亿佛土一样。极乐世界离我们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土,这是佛陀讲的,是真实不虚的。但是我们能不能往生到极乐世界去?能。在经典里,佛陀又说以至诚心念佛之人,于一念倾,得生彼国。

 

这就是佛法的魅力。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我们的佛性跟佛是一样的,在生不减,在佛不增。佛陀一边告诉我们要生起我们的佛性与佛无二无别这样的信心需要一万劫。但是我们听了长老那么细致入微地讲解的《大乘起信论》之后,竟然信心有一点启发了。


图片


这就是善知识的功德,他能带领我们超越一万劫。这一万劫,是定量吗?不是的。实际上它是一个变量。影响它变化的主要因缘是什么?是善知识。经中云:“善知识者是大因缘”,善知识可以带领我们超越这一万劫的历程。怎么超越的?是善知识把他无量劫的功德力贴补给我们,把我们一万劫的鸿沟给填平了。

 

要让我们自己去走,那是真的就要一万劫啊。一万劫生起大乘的信心,跟我们无量劫的轮回比起来,这都已经很好了。我们现在以为一万劫很远,实际上我们轮回无量劫了呀,我们轮回的时间不可称计啊。

 

无量劫的轮回如果因为学习佛法,万劫就能生起大乘信心,这是很幸运的。大乘信心生起来了,这是成佛的因。跟成佛比起来,这一万劫还是小意思啊,但对我们凡夫来说就已经不可想象了。如果说这一辈子出家,最后能生起一个大乘的信心,很多人就觉得受不了了;如果说这辈子出家,这辈子就能去极乐世界,有的人也没耐心,他说到底真的假的?万一骗我的呢?出家一辈子,最后没去极乐世界,这怎么办?人就是这么难度。

 

所以,我们现在只能说来到寺院,你们觉得清净吗?能感觉到清净就行了,这是当下就能感觉到的。所以,不管是佛陀还是祖师,或者是现前的善知识,他们引导我们学佛,都是不容易的。我们要心生惭愧,精进努力。


——三参法师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旁生亦行持安忍(三)
· 这是学佛路上非常重要的加持
· 出家人肩负的重担
· 恭逢正智老和尚圆寂纪念日
· 佛弟子常常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 禅修漫谈(视频合集)
· 《童蒙止观》〡修止观要先外具的其他四缘
· “怀疑人生”,竟然是智慧的象征
· 不要用世间的心来应付这个宝贵的机会
· 为什么文化的传承这么重要
·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只要坚持,终会实现
· 以退为进、以众为我、以无为有、以空为乐的一生
· 这既是智慧,也是定
· 佛度化我们的落脚点
· 旁生亦行持安忍(一)
· 人间修道德,天地间才会有善的力量
· 一个“舍”字的修法
· 你知道吗?这才是一个生命应该有的正面建设
· 共善业力的加持,不可思议
· 法水长流,光耀五洲,缅怀星云大师〡他曾说:我没有舍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