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佛法不是学问,
是超越生死的方法
我刚开始学佛的时候对于法相、概念了解得并不多。起初,我只是对人生的意义产生了疑惑,于是每天我都在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因为带着这种参的意念,我接触到了传统文化,后来遇见了佛法。
学习佛法的时候,佛经里的每一句对于我来说,都不是学问而是方法,都是能够切实解决我的问题的。每读一句,我都要去理解、去琢磨、去消化、去受用,去全身心地实践。
佛法是需要我们实践的真理和方法,而不是增长我们的分别念的知识、学问。不管是佛陀所讲的经典,还是祖师大德传承下来的教法,所有的这些在我面前都是甘露,是法药。我沐浴在佛法的甘露里,畅饮着佛陀给予的良药。
佛法的大海浩瀚广博,可能穷尽我们一生也无法全部融会贯通。但是只要在其中一点得受用了,我们就能深入佛法之海。只要入到里面,尝到一滴海水,就味同全海。就怕我们一直徘徊在海边,一滴佛法的甘露也没有饮到,最后连佛法是什么也不知道,连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是什么意思也不明了。
师父老人家曾经这样教导我们,师父念一句观世音菩萨圣号,然后他说:“我念观世音菩萨,要念观世音自在菩萨。”他的意思是说,我们不仅口中要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我们还要与这句圣号相应,我们的身心要是自在的。师父称念的观世音菩萨是自性里的,这既是方法窍诀,也是我们自性里的佛相,这里面具足了戒定慧的功德。
师父老人家是具有实修实证的功德的,从他嘴里念出的一句观音圣号,与普通人泛泛讲出来的并不一样,师父他是能够做到身心自在的。就连师父看我们的眼神都是穿越时空投射过来的,所以我们在师父的眼神里就可以入定,师父的眼神是具有戒定慧功德的。
万事万物都需要有心人去发觉、去留意,殊胜的功德更是如此。师父的功德再大,师父的福德再具足,也需要有心人去体悟。如果不用心参悟,一般人看师父就会认为他只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如果以世间的知见去看师父,最多只能从学术的角度介绍师父,说他学识渊博,精于内外典,佛教功底深厚,佛法造诣高深。他们并不了解师父实修实证的真正功德。
佛法并不是学术知识,而是医治众生身心病苦的良药,是救度众生离苦得乐的舟筏。众生处于迷茫之中,佛法良药放在这里,众生却不闻不知。这正如《法华经》里所描述的场景,孩子中毒深了之后,父亲亲手调制的美味良药他却不吃。
佛法不是知识
是要实践的
02 令我们得受用的法,
就是第一殊胜之法
佛法的哪一种药都是对治众生身心病苦的良药,哪一种法都是相应于不同众生根机的殊胜之法。今天有居士问我,他说:“师父啊,哪个法是除灾障最殊胜的法呀?”我回答他说:“佛法的哪一个法都是最殊胜的,就看你有没有真的去学。”哪个法不是最殊胜的?佛法里没有第二殊胜的,每一个法都是第一殊胜之法。
《楞严经·二十五圆通章》里面,二十五位大菩萨出来讲解自己的证悟法门,都各自称其是因此法而得以直入三摩地的,此法是为第一。
都是第一,佛法里没有第二的,我们受用哪个法的时候,哪个法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第一。佛法的八万四千法门,无论大小各乘,各个宗派,只要祂是真知真见,都是无边殊胜的,都是可以解脱无量众生的。
——三参法师
八万四千法门都无边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闇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扫描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公众平台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浙(2022)000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