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道须借大因缘

2022-05-16 08:44: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图片


南朝宋元嘉五年(428),道生大师来到苏州虎丘。他聚石为徒,讲《涅槃经》,说到一阐提有佛性,群石皆为点头。


我看《涅槃经》的时候尤其注意这一点。《涅槃经》下半部讲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有佛性,也能成佛。但佛陀说,不能说一阐提者都能成佛,也不能够说完全不可能。一阐提成佛的可能性是什么?是遇到善知识,能反省自己的过错,愿意戒恶修善,信受奉行,这样修持渐增,最后也会成佛。


所以不能抛开因缘来说能与不能。如果一直没有这样的因缘,一直不能够反省自己,那这一阐提就做定了。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殊胜因缘,还是可以成佛的。



图片



文殊菩萨也说:一切佛子,依教修行,个个成果得道。祂不是说“一切佛子个个成果得道”,必须要加一个很重要的前提——能依教修行。这是很关键的因缘。


灵岩山法因老法师在解释《金刚经》时,讲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句话,也把“是人行邪道”作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缘起。


图片
图片

苏州灵岩山宝月法因法师(1911—1992),原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教授师,唯识学集大成者,唯识宗法脉继承人、慈宗法脉一代宗师。


老法师说,不能见如来,不是因为“以色相见我、以音声求我”,而在于“是人行邪道”。就像一个人给佛又磕头又作揖,最后求偷东西顺利,那佛肯定不会加被。



图片


图片
图片


修行是可以以色相见如来的。小乘、大乘经典都讲到观佛相好的功德。《观佛三昧海经》里,讲到观佛三十二相,每一相都消无量罪业,比如“谛观佛眼于少时间及观像眼,未来世中经五生处,眼常明净眼根无病,除却七劫生死之罪。”


以音声求佛也可以得利。《观无量寿佛经》里就说:“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也有一个公案讲到,过去有人在山里遇到老虎,紧急之下喊了一句“南无佛”,当下恶缘消散,老虎退却,未来也因为这个因得以出家,证果得道。


所以老法师说,“以音声求我”是不错的,“以色相见我”也是不错的,只要不行邪道,如理如法地修行,那也相应。但如果行邪道,那称名也好,求见色身也好,都不得见如来。


——三参法师

图片
图片




【注释】

①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义熙十四年(418),法显大师与佛陀跋陀罗(即觉贤)大师译出《大般涅槃经》初分,即六卷《大般泥洹经》,经中说除一阐提外,皆有佛性。道生法师剖析经旨,认为“一阐提人皆得成佛”。此说引起旧学守文之徒的激烈反对。


南朝宋元嘉五年(428),大师到苏州虎丘。传说他曾聚石为徒,讲《涅槃经》,说到一阐提有佛性,群石皆为点头(见《佛祖统纪》卷二十六、三十六)。


后来昙无谶译出的全部《涅槃经》传至建康(今江苏南京),经中果然讲到“一阐提人有佛性”,可以成佛,证明道生法师说得正确,大众这才佩服他的卓越见识。


②经典原文

诸众生皆有佛性,以佛性故,一阐提等舍离本心,悉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般涅槃经(第21卷~第30卷)·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四》


“断善根人,以现在世烦恼因缘能断善根,未来佛性力因缘故还生善根。”

迦葉言:“世尊,未来云何能生善根?”

“善男子,犹如灯日,虽复未生,亦能破闇。未来之生能生众生,未来佛性亦复如是。”

——《大般涅槃经(第31卷~第40卷)·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三》


善男子,若有心口异想异说,言一阐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知是人谤佛法僧;若人心口异想异说,言一阐提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亦名谤佛法僧。

善男子,若有说言:“一阐提等未生善法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亦名谤佛法僧;若复有言:“一阐提人舍一阐提,于异身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亦名谤佛法僧。若复说言:“一阐提人能生善根,生善根已相续不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言一阐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是人不谤三宝。

——《大般涅槃经(第31卷~第40卷)·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四》


云何续善根?谓由性利根故,见亲朋友修福业故,诣善丈夫闻正法故,因生犹豫证决定故,还续善根。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唐玄奘译》

③经典原文

乃往过去有一贫人,入阿练若山采取薪柴为虎所逼,以怖畏故称南无佛,以是种子得解脱因。……尔时婆伽婆即度彼人令得出家,佛自教化,比丘心悟得罗汉果。

——《大庄严论经卷第十》



图片


——三参法师



图片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扫描二维码关注

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相关文章
· 丛林节日之首——带您走进“结夏安居”
· 安居时节,如何迅速积累福慧资粮
· 这个时候,才是最究竟的修
· 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九)
· 道风的传承
· 安居 | 找到修行的感觉
· 【恭迎佛吉祥日】卫塞节——忆念佛恩 愿一切吉祥圆满
· 怎样做,才不枉我们学佛的初心?
· 【清凉梵音】佛曲《处世梵》的甚深义
· 联合国卫塞节〡佛吉祥日 来自全世界的共同感念
· 当你战胜它的时候,外在是没有敌人的
· 佛吉祥日〡联合国卫塞节,来自全世界的共同感念
· 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八)
· 【联合国卫塞节】吉祥日,愿佛陀的智慧光照耀全世界
· 丧葬为什么要披白衣孝服?
· 印光大师:欲生净土,当净其心
· 受戒时,如何能得上品戒体?
· 净宗十一祖省庵大师纪念日| 一句佛号了生死
· 解冤解结,最大的冤结是什么?
· 师父,弟子刚开始修行应该看什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