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华诞 | 大先生,杨振宁

2021-10-01 00:57: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视频:央视纪录片《大先生杨振宁 不负韶华》


今天,是我们中国一位世界级人物——杨振宁先生一百岁生日。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关于杨先生的片子,叫《大先生杨振宁》。从这个片子里,我们可以看到跟网络舆论有所不同的杨振宁,理性的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护照上为9月22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先生必将载入人类史册。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但“诺奖得主”这个分量十足的头衔,尚不足以概括他一生的成就。


图片

这张集体合影里,都是当今著名的物理学家,比如“夸克之父”盖尔曼,但被大家一致推举站在“C位”的是杨振宁,可见杨振宁在当今物理界的地位。


1994年,美国富兰克林学会在“鲍尔奖”颁奖颂辞中,将杨振宁的科学成就与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肯定他在二十世纪物理科学上不朽的大师地位。


2000年,全球著名科技期刊《自然》,评选了人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二十位物理学家。这个榜单,霍金并没有入选,但杨振宁入选了,而且他是这个榜单里唯一在世的物理学家。与他一同登上这个榜单的其他人,都是已作古的物理学大师: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


图片



我们不能不承认,杨先生的成就普通人难以企及。而当我们试图去了解他的成功之因时,或许可以从他的年少时光中得到一些启发


杨振宁很以曾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为荣。他在接受诺贝尔奖金的致辞中这样说道:“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力于现代科学。”


杨振宁六岁时,父亲杨武之就发现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但这个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并没有急于让儿子提前学习几何和微积分,反而让他在传统文化上下功夫。


图片

   1935年摄于清华园西院11号杨家院,远在柏林念子心切的杨武之在照片背后写下:振宁似有异禀,吾欲字其伯瓌。


在初中的两个暑假里,杨武之请清华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为杨振宁讲解《孟子》。这件事对杨振宁影响深远,他在此后频频提及此事, “他(父亲)要补足我其他不足的部分,让我学习《孟子》,这个对于我的人生有决定性影响,远比我赶快学一些高等分析、微积分要有作用。”


甚至在杨振宁关于童年的零碎记忆中,老家正厅门口贴着的一副对联令他印象深刻,上联“忠厚传家”,下联“诗书继世”。中华文明深深印刻在他的脑子里,这才伴随着他过海留洋,在知识的海洋中去游弋。


图片


综观杨先生一生,他的成功,是物理学的成功,其实也可以说是他思想的成功。他虽然有数学上的天赋,但能够让他从顶级物理学大家中脱颖而出的,是他的思想、他的思维方式。他为什么最喜欢对称性理论?因为在中国文化中,阴阳鱼就是对称的,水火、天地是对称的。他用数学方式来表达这种对称,必然会呈现在物理的现象上。


图片


杨振宁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时候,有机会见过爱因斯坦。这就是他的一种灵感、一种东方的敏锐,他不仅仅见到了爱因斯坦,也能抓住爱因斯坦物理学思想当中最精华的部分。


所以当那个时代,不断有新的粒子被人们发现,差不多两三个星期就出现新的名词、新的领域时,很多人都跟随这个现象去研究它,但杨振宁没有趋之若鹜。他要透过现象去追寻本质。


图片


不被错综复杂的现象牵着鼻子走,而是要找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这是物理学还是思想?是思想。实际上佛陀就是告诉我们宇宙人生本质的人,而不单是告诉我们现象的人。所以好比一个镜子面前,这个也呈现,那个也呈现,有的人只会注意镜中的影子,有思想的人会从中总结出什么。


杨振宁觉得,不同基本粒子的行为特征应该能遵循共同的自然规律,并最终创建杨-米尔斯理论。这不仅仅是物理学的理论,实际上也是对人生宇宙认知的一种思考,这种思考最后就以非常漂亮的数学公式呈现出来。杨振宁把中华文化和中华哲学、思辨,用现代物理学和数学的方式展现给这个世界。


图片


让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他和李政道合作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宇称在强相互作用力中是守恒的,但在弱相互作用力下,它还守恒吗?这很重要。

注:

宇称,简单来说就是指一个基本粒子与它的镜像粒子完全对称。人在照镜子时,镜中的影像和真实的自己,总是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包括容貌、装扮、表情和动作。同样,一个基本粒子与它的镜像粒子,所有性质也完全相同,运动规律也完全一致,这就是宇称守恒。



图片


就像我们如果不学佛,对因果是模糊的;学了佛之后,我们会坚定地相信因果。但当我们深入地学佛之后,又会了解因果之间有一个“缘”,它是可以转变的。正因为如此,佛菩萨才出现在人间,才改变了我们轮回中的因缘果报,从业缘上,从我们的思想上、智慧上来改变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改变我们的命运。


所以佛法的出现打破了我们生死轮回的因果定律,打破了这个“守恒定式”,所以地藏菩萨有《灭定业真言》。有的人说,因果怎么能灭呢?众生造的业怎么能灭呢?如果众生的业能灭,那是不是众生的因果就不存在呢?


2分钟小视频:杨振宁谈宗教


请问,在轮回的模式下,我们的因和果是守恒的吗?表面看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但如果因果真的守恒的话,造业又何以论起?


比如一个人心情不好,看到你,劈头盖脸一顿骂或者一顿打,然后说,这就是因果,你前世欠我的,可以这么说吗?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前世因果,你前世欠他的,这一世来结算,但也可能是他这一世造恶业。


如果轮回路上因和果总是对等的、守恒的,那就因果、因果、因果,最后账都还完了,你也就解脱了。你说十八层地狱,把地狱坐穿了,是不是就可以出地狱了呢?请问实际上出地狱是因为因果相互兑换完了,最后出的地狱,还是在地狱里,反省了、忏悔了才出来的?是因为忏悔、反省,这就是“缘”。


图片


如果因果在世间法上是守恒的,所有应都对因果,那就不存在造恶业;如果因果在出世间法上是守恒的,那就不存在佛菩萨来度众生。


虽然众生造业、造业、造业,轮回不尽,但佛菩萨来教化我们,觉悟我们,从因缘上去改变强大的轮回,去撬动这个轮回的世界。


社会也是这样的,经济可以改变社会,生产力可以改变社会,甚至军事可以改变社会,政治可以改变社会,但是思想也可以改变社会,教育也可以改变社会,道德也可以改变社会,大智大悲更加可以改变社会。


所以不是说一个农民、一个工人才是劳动者,老师也是劳动者,科学家也是劳动者,历史学家是劳动者,思想学家是劳动者,宗教学家也是劳动者,都在影响着社会,影响着世界。


图片


杨振宁的数学公式,不仅仅写的是物理现象,实际上是深刻的哲学思考,更是启发信仰修行、以古文明理性看世界的一个合理的证明。它不仅仅证明了物理世界的规律,也证明了人类从自然科学界到社会科学界的规律。


图片


杨振宁的人生是具有哲学思考的人生。纵使在登上领奖台的那一刻,他还是颔首的,略弓着背,目光内收。看起来好像并不高大,也不魁梧,但是他有强大的思想,是他的思想引领着他用手中的数学工具呈现他内心思想的公式。


不仅在数学界、在物理界,他在人生中也巧妙地运用他的因缘为这个世界做贡献。很多人不理解他,说那些科学家都回国了,他为什么不回国?因为他不是在实验室里直接制造产品的人,他是理论物理学家,他要在那样的环境下才能产生他对人类的贡献,而他对人类的贡献,就是一个中国人对人类的贡献。那就是他为国家赢得尊严最好的地方。


图片


假如今天有人问我,你觉得你这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这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改变了中国人自觉不如人的心理作用。


——杨振宁在颁发诺贝尔奖贺宴上的讲话


图片


也由于他在国际上的巨大影响力,他用他的一己之力护祖国、保人才、推动中国优秀的人才到美国学习、为中国学者筹募到美国深造的资金。


1971年的一天,杨振宁在美国报纸上看到政府公告,中国从美国公民不可访问的国家名单中取消了。他激动不已,立刻给父亲写信,表明自己决定回中国探亲。1971年7月19日,杨振宁踏上了巴黎至上海的飞机,由此成为美籍知名华裔学者中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


此后,杨振宁多次回国访问。每次他回国前,中国政府都要求他列一张会见名单。杨振宁列的很多人,都是那个年代正在劳改的科学家。“这份名单的实际效果就是救人。因为只要会见后,这些人就不再被关押,有些甚至可以继续从事和科学相关的工作。邓稼先就是因为在会见名单中才被放回北京的。”


图片


杨振宁还在纽约组织成立了“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成立的目的,便是帮助中国学者到美国学习访问。”在杨振宁的推动下,一千多名中国高端学者得以到美国深造,归国者有多位当选中国两院院士,其中包括后来的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复旦大学校长的杨福家、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谷超豪等。


姑妄言之,“强作用力”、“弱作用力”,杨先生美妙地在现实社会中加以运用。所以严格来说,他不仅仅是一位物理学家,更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思想家。




图片

图片
图片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扫描二维码关注

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相关文章
· 甘露醍醐 | 爱国爱教,是在佛教氛围中自然而然实现的
· 喜迎国庆|爱国,佛教从来都是认真的
· 佛陀与祖师的苦口婆心,都是为了让我们了解真相
· 悟公上人 | 念佛法门如箭射大地,箭箭向矢
· 总有人在做着不容易做的事情
· 【谈谈闻思修】如何修学佛法——佛法的核心
· 【悟道法师净土精要】知道你这一拜有多少功德吗
· 【瑞典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视频】兜率净土
· 甘露醍醐 | 皈依自性三宝
· 如是做,身口意三业都得清净——日诵净行品38-39愿
· 我们需要有爱的情感,更需要爱的能力
· 这是祖师的婆心
· 【音频版】五台山之旅 | 南山寺
· 汉文字之美
· 印光大师: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
· 甘露醍醐 | 把自己锤炼得柔软
· 这是一个殊胜的教法
· 这是对信仰,最好的供养
· 悟公上人 | 五浊恶世有哪五浊?(下)
· 此“无神”非彼“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