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刚体性 /
普贤菩萨
● 我们在忏悔时,普贤菩萨就是我们的忏主。这个从佛陀到历代祖师一直传下来都是这样的。
●普贤菩萨代表着金刚体性,这金刚体性,也是佛的金刚体性,二者是无二无别的。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都是仰仗着诸佛果地的金刚体性才能净化业障。
我们得戒,戒体从哪儿得?从释迦佛陀得。实际上我们拜忏的时候,在忏悔堂里受戒的时候,就是修普贤忏悔法,以这个清净我们的身心。
我们现在能看得见的是自己这个业报身,但请问我们每个人的业报身内有没有能量身?有能量身的。这个能量里面有业报身的能量相续,也有清净体性的能量的相续。就看我们是站到哪一边了。如果我们修戒定慧,那清净身的能量就会增加,就会显出来,业报身的就慢慢隐没。
如来三身我们每个人也有的,但是我们不显,我们显的是我们的无明,无明就是我们的大本营,这个无明的相续就是我们的业报。如果我们能够破无明,就证法界体性智,诸佛的法身就现前了。所以见地很重要,见地有了我们修行才有迹可循。
修行是要我们好好去反观的,有这个“我”,那就危险了。要证金刚体性,首先得把“我”砸掉,砸这个不容易的,年纪越大越难。年纪越轻越好修行,四大调柔,特别容易证得无我。
修行一入定就可以空,一旦空了,心从束缚里解脱出来的时候,会把我们的神经、脉络全部打开。如果心不能解脱,这个神经系统就不能解脱,我们的气脉就畅通不了,这样的话,这个业报身想转化成能量身是不可能的。我们无量劫以来的业报就是一个监狱,三界的牢狱在哪里?不是说在三界,就在你的身体里,你的身体就具足欲界、色界、无色界。
这次我们讲课也讲到这么一句话,所谓小乘、大乘、金刚乘的功德,实际上就是你的品性。你的心性品格比较粗重,那只能修下士道。那个我执就是下地狱的种子。我执重体现在哪里?就在贪、嗔、痴里嘛。一个人是地狱的心相续,还是饿鬼的心相续,都在当下我们的身心世界里。
所以我们要真正深入去体验,把整个身心都融在佛给我们施设的家当里面,去修行,把这个我执透过去。
就像一扇玻璃窗,污垢多了就黑乎乎的,你以为是铁板。有人告诉你这不是铁,里面的体性不是金属的体,是玻璃的体,只是因为年份久了,都是黑灰。你不相信,拿个铲子铲,一铲,壳起来了,仔细一看,里面真的是玻璃。然后再弄点水,一浇,一软化,玻璃体出来了。再擦,越擦越亮,越擦越透明。
我们修行也是这样,一开始就像一块顽石,也不知道自己有金刚体性。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学教理?学教理有了这个知识,这个概念之后,你就知道这是我的目标。有了正确的目标,你就不会走弯路。
你说什么时候能实现这个目标?只要你不歪掉。佛陀在《四十二章经》里面说,就像一根木头在河里面漂流,只要不搁浅,也不被别人捞走,就这样漂,一定会漂到大海的。
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左触岸,亦不右触岸。不为人所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其入海矣。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七章
寻流:顺流。洄流:回流,指迂回之水流。住:阻挡。【译文】修行佛道的人,如同一块木头在水中顺着流向而漂行,就不会碰到两边的河岸。不被人从河中拿走,不会被鬼神遮蔽,不会被回流所阻,也不会腐烂,我保证它能流到大海中。
——三参法师 古文殊寺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扫二维码丨关注我们
佛教慧日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