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去极乐世界的因——《大乘五蕴论浅释》第4课

2020-06-06 01:25: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前言


2010年7月,传喜法师为夏令营学员讲解了《大乘五蕴论》和《大乘百法明门论》等经典。这些知识,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撒播到每一个营员的心中,在他们生命中生根发芽。佛教慧日将这些珍贵的影音制成视频,整理成文,在今后陆续发布。敬请期待!


图片


天地万物都是

从智慧里面生出来的

——《大乘五蕴论浅释》

第4课视频






这两天我们学的是不是圣贤的思想、圣贤的智慧?圣贤的智慧到你的身体里,到你的心里还会有斗争吗?会啊!因为我们认为这个身体就是“我”,“我要吃甜的”,“我要喝凉的”,“我要多睡一会儿”,实际上这是不是“我”?


佛性要不要睡觉,要不要吃饭?智慧不生不灭,智慧不需要吃饭,也不需要睡觉。天地万物都是从智慧里面生出来的,比如说我们吃的饭,米、稻子都是从那里生出来的,那它还要吃饭吗?不要的。


图片


所以我们学了这些佛教知识,要好好地去悟。这个道理明白之后,也要做思想斗争的,我们到底要做凡人还是要做圣人,这是要斗争很久的。


这两天学习,大家虽然有一些辛苦,但如果你学会了,你开智慧了,那就一劳永逸,永远快乐,我们当下就在叩极乐世界的大门。我们如果知道有极乐世界,也知道怎么修才能去极乐世界,我们跟阿弥陀佛、跟一切佛菩萨配合,那要不要也把父母都带去啊!


图片


生生世世无量劫、无量的时间,我们生了无量次,每一次都有父母,所以我们的父母也是无量的。世间所有的一切人、小猪、小狗、小鸡、小鸟,是不是都做过我们父母!这是可以用数学推算出来的。


我们现在学习佛法,就是制造去极乐世界的因。我们要好好觉悟、发愿,乃至还要去度化其他众生。我们自己制造了不生不灭的功德,才能去度化别人。


——摘自传喜法师开示





往期精选


出家,这是一个大课题

佛说,我们拉个勾吧

【殊胜福田】供养安居僧,功德原来这么大!

这条路上,师父也只是配角

慧日寺的名字原来和这尊佛有关,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我心但欲与莲并,不染尘埃自清净 ——文殊菩萨圣诞日,慧日禅寺双色莲花盛开

情绪管理这条路,于谁都是一场修行

修行要不怕修改,三宝地里的一切都是你修改、进步、最终圆满的助缘

传喜法师《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讲记合集全11集 {精美版}

超越时间之流 创造有序生命 ——慧看电影之《宇宙的构造·时间假象》

【道心惟微】事事差不多,人生差很多

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 ——慧日禅寺进入结夏安居

【清凉梵音】佛曲《处世梵》的甚深义

把我搞定

你真的了解“三皈依”和“常住”吗?

清凉之气

把业力的生命转化为愿力的生命

你那么想要超度他们,却又转头吃了他们

念佛究竟有多少好处?佛陀说,增一劫减一劫都讲不完

【清明之祭】什么是真正的香火?

他看你一眼,那一眼就是永恒

静中悟佛智  慧可化群迷

渊默雷鸣

清明之祭

疫情下的清明节,如何是真正的“云祭扫”?

如果一千年后,我们能用智慧的眼睛,回头看现在的自己......?

你我的时间,不一样

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不属于你

一起开脑洞 | 如果有一天,古代的神医们来到我们面前……

【祈愿国泰民安】见佛足印,如同见佛(见者增福增慧,转发功德无量)

你是谁?(内有独家专访视频,超精彩,别错过!)

“八段锦”被央视官宣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宅家也能强身健体(内有视频)



图片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图片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图片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


相关文章
· 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之间,难的是距离吗?
· 请佛住世——是请我们自己如理如法地修行︱《普贤行愿品讲记》第14集
· 宣化上人:修道人要以“六和敬”为标准
· 真正的清净不在外在的环境里
· 佛教到底对我们人有什么用?
· 你一觉悟了,尘刹世界就都觉悟了︱《普贤行愿品讲记》第13集
· 印光大师亲传的六字四声念佛法
· 五句口诀,受益一生!
· 即使有一万个理由,也不要做情绪的奴隶
· 甘露法语 | 福慧圆满
· 【世界环境日】佛陀也环保:关爱自然,从心入手
· 全美暴乱持续,但很多人选择用信仰和爱来化消纷争
· 疫情后,五台山寺庙群逐渐恢复对外开放
· 真切地去感受才能产生随喜的功德︱《普贤行愿品讲记》第12集
· 关于佛塔,你了解多少?
· 【殊胜祥瑞】结夏安居第二十七日,又见双色莲
· 出家,这是一个大课题
· 虚云老和尚:不要说“忙得要死,还讲什么威仪”
· 追求真理有两种方式
· 憨山大师:修行之方 亦有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