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思大师(515-577),俗姓李氏,北魏南豫州武津人(今河南上蔡),生于魏孝明帝延昌四(515)。儿童时曾梦梵僧劝令出家,见同伴中有读《法华经》者,生大喜悦,借经本至空山塚(音:种)间独自观看。
师深慨无人教授,日夜悲泣。因荒山非人所居,乃移托一古城,凿土为穴,以栖其身。昼则行乞,夜则不眠,对经流泪,顶礼不休。时久雨不晴,得风湿症,举身浮肿,忍苦看经,病忽自失。又曾梦见普贤菩萨乘白象王而至,为其摩顶。自此不识文字,忽然自解。所摩之顶,隐起肉髻。
天台宗三祖南岳慧思大师
魏孝庄帝永安二年(529), 年十五岁,出家受具后,谢绝人事,专诵《法华》 ,日唯一食,不受别施。所居小庵,为无赖所焚。不久无赖得疠疾,向师悔过,其疾即愈。师重构草堂,诵经如故。又梦见梵僧数百,形服瑰异,中一上座僧谓思曰:“汝先所受戒,律仪非胜法,岂能开发正道”,即有四十二僧(盖四十二位法身大士也),为之加授羯磨圆满戒法。
既寤,益加精进。一日,又梦弥陀、弥勒为之说法,乃造二像供养。又曾梦弥勒与诸眷属在龙华会上。醒来,转複精进。所居之处,瓶水自满,诸供养事,不求自得,如冥中有天童奉侍卫护。
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因读《妙胜定经》,经中歎禅定功法,遂发心修定,遍访明师善友。时北齐慧文禅师,聚徒数百,道风清肃,僧俗共钦,乃往谒之。文师口授观心之法,师昼则勤劳僧事,夜则坐禅达旦。
初三七日,发少静观,见一生善恶业相,倍加勇猛,遂动八触(即重、轻、冷、热、涩、滑、软、粗)发根本初禅。禅障忽起,四肢疲缓,无力行步,身不随心。师深自观察,我今生病,皆从业生。业由心起,本无外境。反观心源,业不可得。观己身影,相有体空。如此观已,颠倒想灭。心性清淨,所苦顿除。
又发空定,心境廓然。九旬法岁将圆,慨无所获。自伤昏沉,生为空过,深怀渐愧。放身倚壁,背未至间,豁尔开悟,法华三昧。大乘法门,一念明达。十六特胜,背舍徐入,便自通彻,不由他悟。后往鉴、最等师,述己所得,皆蒙印可。研练愈久,前观转增。于嵩阳间,名行远闻。学徒日盛,乃以大小乘中,定慧等法敷扬引喻,用摄自他。
业齐天保元年( 550 ) ,年三十六,在河南修习大乘,亲觐诸大禅师,游历诸郡。是岁,郡刺史欲送师归邺(齐之都城),但师意欲南下,即舍众渡淮。时朝廷敕国内大德禅师入台供养(南北朝常称朝廷为台内),师设法辞避不赴。天保四年至郢(音:影)州(今湖北省境内),为刺史刘怀宝讲摩诃衍义。时有诸恶论师,以生金药置毒食中,师误食,命几垂尽,一心念般若波罗蜜,毒即消散。
天保五年( 554 )至光州。值遇梁孝元帝倾覆国乱,前路梗塞,暂止大苏山。数年之间,归从如市,每示众曰:“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亦不得,得亦非真。”师摄受徒众,供以事资,诲以理味,只欲学人悟自本心。用道俗福施,造金字般若二十七卷,金字法华琉璃宝函。
大众请讲两经,即随文释义,曲尽幽玄,複从命智顗(即智者大师)讲金经,至一心具万行处,智顗有疑请问,师曰:汝向所疑,乃大品次第意耳,未是法华圆顿旨也。吾昔一心顿发诸法,吾既亲证,汝不用疑。
师住光州凡十四年,时往邻郡为众讲经,名行远播,归从者众,未免龙蛇混杂,由是是非数起,乃谓徒属曰:“大圣在世,不免流言。况我薄德,岂逃此债,此乃宿业所感,宜当顺受,此私事也。”北齐国祚(音:作)将尽,佛法不行,师念当往何方避难?时空中有声告曰:“汝欲修定,当往南岳。”光州地处陈齐边境,烽火之警迭起,徒众惶恐,不安其地。
师乃于陈光大二年(568)率四十馀僧,离光州径往南岳。至即告众曰:“吾止此山,只十年期耳,过此当事远游。”先是,梁僧慧海居衡岳寺,见师欣然如旧识,即以寺请师居之,海自去他所。师一日登祝融峰,遇岳神会棋于此,神揖师云:“师何来此?”师曰:“求檀越一坐具地。”
神曰:“诺。”师飞锡杖,即以锡杖所停处造寺(今福岩寺)。神曰:“师已占福地,弟子当何所居?”师以神力转动一石鼓,石鼓逢平地而止,与神作庙址,所塑岳神犹坐石鼓(即今上封寺)。岳神乞戒,师为说法要。
一日师指岩下谓众曰:“吾第一生曾于此坐禅,贼断吾首。”众共掘地,获枯骨,果无首,今名一生岩者是也。至西南隅,指一磐石曰:“吾第二生亦曾居此,此下吾前世骸骨。”众举石验之,果得红白骨,联若钩锁,即于其地垒石埋骨,上筑一塔,以报宿修之恩,今名二生塔者是也。
又至一草木丛生地,指曰:“此乃古寺址也。吾第三生曾托居其处。”使人掘地,果有僧用器皿及堂宇之基。其地高爽,居岳之中,即于此筑台,为众说般若经,今名三生藏者是也。寺乏水供众,师以杖卓崖,有虎跑地,泉水涌出(即今虎跑泉)。
陈太建元年( 569 ) ,有九仙观道士欧阳正则,望南岳有佳气,与众谋曰:“此气主褐衣法王,彼众兴盛,吾法必衰。”乃凿断岳心,钉石作巫蛊事,埋入兵器。诡奏陈主,诬思北地僧,暗受齐使,掘断岳心。敕使至山,验彼真伪。初度石桥,见两虎咆哮,惊悸而退。次日前进,见师宣旨,请入京辩对。
思曰:“尊使先行,贫道随后即至。”师飞锡而往,金陵四门,同时见师进来,敕使始至,乃同启奏。帝坐便殿引见,陈主见师乘空而下,梵相异常,惊悟其神,就送栖玄寺安住,一无所问。帝既得谋伪之情,即追究道士,欲刑于市曹。
师奏曰:“害众生命,非贫道之意,乞敕彼还山,服侍僧众,亦可少作惩戒。”帝准奏,敕有司铸铁券十四枚,以十四道士姓名刻券上,随师还山服劳。一日师往瓦官,遇雨不湿,履泥不污,僧正慧嵩与诸学徒于途中相遇,惊曰:“此僧神异,如何至此。”
由是举朝瞩目,道俗倾仰。大都督吴明彻,亲近闻法,奉以犀角枕。别将夏侯孝威往寺礼觐(音:进),于路上默念:吴仪同所奉犀枕,思欲一见。及至师所,将行礼敬,师谓威曰:“欲见犀枕,可往观之。”
又于一日,威闻有声告曰:“洒扫庭宇,圣人将至。”须臾师到。威大惊异,言于道俗,故不论贵贱缁白,皆悉归敬。朝廷不敢稽留,欲送师归南岳,帝饯行以殊礼,称思大禅师,人船供给,送至江边。
师曰:“吾寄迹南岳,止十年期耳,期满当他往。”众不悟其意,及还山,陈主三次遣使参拜慰劳,供施之物极多,荣盛无比。师说法倍常,神异难测。或现形大小,或寂示藏身,或异香奇色,祥瑞非一。久之,道士等以老病告求,愿将田数顷充香积田(即寺院斋粮田)以赎其身,乞师慈悲还放,感恩不尽。
师曰:“汝造业非我累汝,汝既留田,亦从汝愿。”遂以田归寺,名曰留田庄,俗呼赎身庄是也。所赐铁券,悉收藏之。勒石纪其事,名曰:“陈朝皇帝赐南岳思大禅师降伏道士铁券记。”
师将临终,从山顶下,于半山道场,大集门下学众,连日说法,苦切呵责懈怠,闻者寒心。告众曰:“若有十人不惜身命,常修法华、般舟、念佛三昧、方等忏法,能如是行者,我当供给所须,如无,吾当远离。”以苦行事难,竟无应者。因摒众敛念趺坐示寂。
弟子辩灵,不觉号哭,师开目呵之:“痴人出去,为何惊动,妨乱我耶。”因更摄心谛坐。门人请问所证,是十地位否?师曰:“不是。吾一生望入铜轮(圆十住位),但以领众太早,损己利他,但居铁轮耳(圆十信位)。”
命尽,众闻异香满室,顶热身软,状貌如生。春秋六十有三,时在陈太建九年,岁次丁酉(577)六月二十二日也。
师于光大二年(565)入南岳,至是刚满十年,预言果验。师苦行卓绝,布服终身,缯纩之属,一切不受。冬天以艾纳布中御寒,徒属服装,也是如此。凡有著作,口授成章,无所删改。有《四十二字门》二卷、《无诤行门》二卷、 《释论随自意》、《安乐行》、《次第禅要》、《三智观门》等五部各一卷、《大乘止观》四卷,并行于世。南山道宣律师有赞,文繁不录。列位台宗三祖。
往期精选:
他们的深情真的冲破了生命的困局吗?——「慧」看电影之《地久天长》
传喜法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合集全22集 { 精美版 }
恭逢地藏菩萨圣诞(孝亲报恩月最后一天,为了历生父母请多行善事,转发功德无量)
(极为罕见!慧日禅寺双色睡莲盛开)莲花在佛教修行里的甚深寓意
恭逢观音菩萨成道日——寻声救苦,千处祈求千处应(转发功德无量)
为什么每个人都需要忏悔?——当收视口碑爆棚的《与神同行》遇见佛法
汉传佛教蒙山施食殊胜的功德利益(日全食 | 功德九亿倍,转发功德无量)
爱因斯坦的选择让我们反思: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人类该何去何从?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合集 全68集(视频&文字精美版)
送彩蛋!「慧」看电影之《地球脉动II》干货笔记:天地间真正的生存之道
回向
○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