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祥云起 三界普蒙熏——传喜法师朝礼蒙山施食祖庭四川永兴寺

2018-11-12 08:05:00 发布: 人气:9
图片

看了就要关注“佛教慧日同发菩提心

佛 教

慧 日

每一篇都是滋养心灵的甘露

每天阅读 如饮甘露

图片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2018年11月11日传喜法师一行来到四川名山县朝礼蒙山施食祖庭蒙山永兴寺。



永兴寺

图片

蒙山施食祖庭四川永兴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蒙山位于西蜀雅安市名山县北十五里,古称禹贡蒙山。相传大禹治水功成后,曾拜祭蒙山。蒙山顶巅,五峰环立。中曰上清,左曰菱角、灵泉,右曰甘露、毗罗,状如莲花。永兴古寺地处蒙山西麓,五峰龙脉流注于此。

图片


现代《名山县志》“永兴寺”条云:“相传为三国时所建。”相传(公元220–280年)天竺僧空定大师来此结茅,至西晋(公元265–317年)初年,始改茅为寺,名曰大梵音院。乃取其“梵音远播三千界,各随其心而得解”之意也。是为蒙山建寺之始。


图片


甘露祖师,本名不动,乃西域僧也。一说为天竺僧。自西夏(公元1032–1227年)夏州(今宁夏银川)泛游汉地,而达蒙山。


图片
图片
图片


甘露祖师住锡时寺院称蒙龙院,明代末年改为蒙泉院,清乾隆年间更名为永兴寺。今山门石壁犹存道光年间所刻“甘露宗风”四字,尤为呈现祖师之风采,光照千秋万代也。


图片
图片
图片


山门前照壁上的正中的“福”字与两边“千祥云集”遒劲古雅、圆融无碍,皆出自蜀中名士黄云鵠(黄庭坚之后人)之手迹。由住持僧道乾负责刻石。此石刻有一段奇妙因缘:予游蒙山,宿永兴寺,梦巨石,现此数字。醒,以语僧道乾。僧曰:“寺前有数丈石壁,尚未书,前僧留待百有年矣。”请即书此。


图片
图片

永兴寺内亦有多处蜀中名士黄云鵠的真迹石刻。


图片
图片

寺内还有多处书法石刻


图片


不动祖师于永兴古寺创编《蒙山施食仪》,永兴古寺遂成《蒙山施食仪》发源地,为“蒙山施食”之祖庭。不动大师以悲天悯人之情怀,而扩延于冥道有情,以水食与法食二种而广施于鬼神,乃至六道一切众生,遣除其身心二苦,究竟解脱。其愿弘深、其心悲悯,其行弥笃,如甘露之无上妙药,洒济六道一切众生,时人感念其恩德故以“甘露”之名美之,呼曰甘露祖师。甘露祖师修唐密金刚界法,功德殊胜。


《佛光大辞典》第一册中有云:“不动,宋代僧,天竺人,通显密、性相之学。初至西夏,止于护国寺,传译密部经典,人称金刚上师。后迁至四川蒙山(今名山县境)。依唐代金刚智(公元671—741年)《瑜伽施食仪轨》,重译之,称为《瑜伽焰口》。又演为小施食法,号甘露法,又称蒙山施食法。”

图片
图片
图片


甘露祖师依据《佛说观药王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中所载五十三佛名、《决定毗尼经》和三藏法师不空所译《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以及《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十大愿偈,连缀辑为一体,而成《大忏悔文》。就修证佛法而言,忏悔可消无始劫来之罪业,并发愿回向一切众生,皆能成就无上菩提,如是功德无量无边也。故为后人广泛拜诵,列入于《禅门日诵》与《早晚念诵集》之中。


图片




空定梵音城

不動甘露心

五峰祥雲起

三界普蒙熏






——佛曆三千四十五年2018年十月初四

五台山古文殊寺沙門傳喜朝拜蒙山施食祖庭仰讚



图片


感念祖师恩德,传喜法师领众于大雄宝殿前念诵《蒙山施食》仪轨供养甘露祖师,愿六道群灵离苦得乐,道场常兴!


图片


传喜法师赠予永兴寺常住普明法师琉璃药师佛和长寿佛佛像,并赠予手抄的《药师经》《佛说无量寿经》。


图片

千佛寺

图片
图片
图片



千佛寺


传喜法师与众人朝礼千佛寺,寺内溪水流潺、古树参天、禅门宗风、印迹幽远。


图片


蒙山禅茶溯源


晚唐(穆宗至哀宗朝,约公元821–907年间)道宗禅师于大梵音院旧址之上重修,取其“蒙山之龙脉”,并有灵泉流注于此,而更名为龙泉院。道宗嗣法于南宗法脉,首行“丛林清规”于蒙山,“茶禅并举”。此时蒙山茶叶已入主贡品,盛名于天下。衲子善信藉茶悟道,文人士夫品茗参禅,成一时之风尚。蒙山禅茶自此始。佛教十供养的赞里有云:蒙山雀舌,独占先春,赵州有语遍禅林,三盏退魔军,爽快精神,堪献大能仁。


图片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蒙顶山茶正式列为贡茶,并且在全国40种贡茶当中名列第一,成为皇家祭天祀祖专用礼品,又被称为“皇茶”。唐宋元明清,历史兴衰更替,蒙顶山茶的“皇茶”地位却没有改变,一直到清朝末年,蒙顶茶的“贡茶”历史长达为1169年绵延不断,这在中国茶叶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殊荣。茶圣陆羽在评价名茶时也说:蒙顶第一,顾诸第二(顾诸茶产于浙江长兴,是唐代名茶中的珍品)。


图片


古时蒙顶山上寺庙众多,专司贡茶制作,形成“贡茶院”, 由寺僧掌管,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有种茶僧、薅茶僧、采茶僧、制茶僧。其中,千佛寺专管种茶、净居寺专管采茶、智矩寺专管制茶、天盖寺专管评茶。贡茶文化和佛教文化的交融,让蒙顶山禅茶文化逐渐兴起。在唐代,除每年的贡茶必须由僧人采制以外,蒙顶茶同时成为祭拜佛祖的奉品。

图片


据清代名山县长赵懿记述“采制贡茶的过程,当知皇帝祭天及祀太庙用之”的黄芽,是蒙山智矩寺僧人主持法事,焚香礼拜诵经,净心至诚,再入“皇茶园”采茶。笼回智炬寺,由僧人制作,仍需诵经、至心至诚。县官在旁督制,制好后,正贡由银瓶装,副贡由锡瓶装,皆盛以木箱,黄缣丹印封之,临发,县官朝服叩阙,选吏解赴布政司投贡房,经过州县,谨护送之,其慎重如此。


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赞颂蒙顶茶的文章:白居易在《琴茶》一诗众写道:“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唐代黎阳《蒙山白云岩茶》诗中称颂“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病中,有僧人来看望他,他作诗谢云“添炉烹雀舌,洒水净龙须”之句。宋代文人《谢人寄蒙顶新茶诗》:“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图片
图片


禅茶的的清香与这圣境忽而一体,袅袅梵音不余耳际。曲径上的青石板,阳光下的青苔,千百年间,一代一代的修行人曾在此往来不绝。今天我们亦随着师父的足迹,朝礼祖庭。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先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先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往期精彩回顾:

法国国会高票通过:自2018年9月起,法国全部学生每周至少吃素一次

你的双十一是: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吗?

如何避免修行到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苏州西园寺主动退出国家4A级景区?真相竟然是……

长寿、节俭、慈悲与仁心——李嘉诚和杨绛的人生智慧

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闭幕啦!看各国高僧在论坛上都说了些啥?

治国有常民为本——从“平‘语’近人”中感受总书记对人民的关切

50岁前没说过话、没走过路,50岁后却落发出家,成为一代祖师——祖师们的故事

勤俭也是大美德!——今天是世界勤俭日,请为我们的家园,做出改变!

全球高僧齐聚福建莆田,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盛大开幕!

“你的老师是谁?”“是水。”

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啦!论坛论文新鲜速递:潘宗光从慧远大师谈文化交流的启示(选编)

你信与不信,观音菩萨都是为你而来……——写在观音菩萨出家日的思考

以前,你是我的同学,现在,你是我的老师……——祖师们的故事

她为何让我如此动心——一位行者对寺院的告白(庙宇风采,让人神往)

孝行天下——“以孝治家”在行动

印光法师: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



图片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图片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


相关文章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十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二十
· 安贫
· 加油,熊孩子!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二十九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十九
· 病是吾辈良药
· 手拉手,一步两步三步四步要解脱。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二十八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十八
· 以克磨恶习,为入门初地
· 来来来,我们一起聊聊轮回之苦
· 农历十月初三道宣律师圆寂纪念日
· 前世今生--9·11事件转世儿童回忆录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二十七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十七
· 举世在忙中,谁为看忙者?
· 用万德庄严我们的世界
· 他最终明白:“爱一个人与爱众生没有分别!”--「慧」看电影之《女儿国》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二十六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 之十六
· 知苦,是入道的因缘
· 发了一个菩提心,福报却变了!?
· 酒肉是穿肠过了,可是佛祖去哪儿了呢?
· 烧香拜佛不是为了供养神灵,而是礼敬觉者、降伏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