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一月十七日,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圣诞。《佛说阿弥陀经》中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愿有情众生在这此殊胜吉日,诚心念诵阿弥陀佛名号!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略称弥陀。梵语Amitābha,意译无量。另有梵名意译无量寿、无量光。在藏密中,阿弥陀佛被视为无量光、无量寿二佛,若祈求智慧,则皈依无量光佛;若祈求延寿福乐,则皈依无量寿佛。
阿弥陀佛及其两大肋侍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中国民间素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之说。
相好庄严无等伦
于现存大乘经论中,记载弥陀及其极乐净土之事者约有二百余部,可见有关弥陀信仰及净土教义之深入人心。据《般舟三昧经卷》上载,阿弥陀佛有三十二相,光明彻照,端正无比。另据《观无量寿经》之说,无量寿佛之身如百千亿夜摩天阎浮檀金之色,其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之白毫右旋宛转,毫相之大小犹如五倍须弥山之高广;其眼清白分明,眼之大小犹如四倍大海水之纵广。其身有八万四千相,一 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一 一好中有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摄取念佛之众生。
成道之本缘
阿弥陀佛成道之本缘,据《无量寿经》卷上载,过去久远劫世自在王佛住世时,有一国王发无上道心,舍王位出家,名为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佛处修行,熟知诸佛之净土,历经五劫之思虑而发殊胜之四十八愿。此后,不断积聚功德,而于距今十劫之前,愿行圆满,成阿弥陀佛,在离此十万亿佛土之西方,报得极乐净土。迄今仍在彼土说法,即净土门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
为何中国佛教徒以冬月十七日
为阿弥陀佛圣诞日?
永明延寿大师(公元九〇四年—公元九七五年),唐末五代临安府余杭(浙江杭县)人,净土宗第六代祖师。
大师生于五代十国――正当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一个乱世,经过唐武宗“会昌法难”的灭佛运动之后,佛法在那个时期呈现衰微的现象,已经见不到盛唐时期的八宗共荣的兴盛景象,永明延寿大师就是在佛法式微等待重兴的时代兴出于世。
大师在当时深受吴越王钱俶的礼敬,尊奉他为国师。有一天,吴越王想举行无遮大会――供千僧斋,只要是出家人来应供,皇帝是一律平等供养。虽然说是平等供养,摆设的桌位总有上下座的分别,上座的位子谁都不愿意坐上去,大家都谦虚地推来推去。在谦让不下的情况下,大家想既然永明大师是皇帝的老师,当然请永明大师坐上首席位子,但是永明大师很谦虚,就是不肯坐这个首席位子。正推让中,来了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大耳朵和尚,往首席位子上一坐。吴越王心里很不舒服,国师没有坐首席位子,却被一个不认识的和尚坐上去,但也不好意思赶。
供完千僧斋,大家都散去了,吴越王就问永明大师:“我今天供斋,有没有圣人来应供啊?”吴越王认为如果有圣人来应供,他的福报就大了。
永明大师说:“有啊!”
“什么人啊?”
“是定光古佛今天来应供。”
“哪一个?”
“坐在首席的那个大耳朵和尚就是。”
吴越王听了之后心里就很欢喜,赶紧派人去追。派去的人到处打听:“你们有没有看到一个耳朵很大的和尚,从哪一条路走了?”后来终于打听到长耳和尚是在一个山洞里面修行,找到之后,吴越王派的人就顶礼膜拜,请他到皇宫里面来供养。
长耳和尚说了一句话:“弥陀饶舌!”――阿弥陀佛多嘴啊,泄露我的身份!说完就圆寂了。
这些人看到长耳和尚圆寂,就呆在那边:“定光古佛是找到了,却圆寂了,怎么复命呢?”想想他刚才讲的“弥陀饶舌”,说长耳和尚是定光古佛的人是永明大师啊,那“弥陀饶舌”不就是在说永明大师吗?原来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于是赶快回去报告吴越王:“定光古佛走了,阿弥陀佛还在。”
吴越王听到定光佛圆寂的消息,当然很失望,但知道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就赶紧去见永明大师,刚走到门口,就有人前来报信“永明大师圆寂了!”
后人便把大师的生日农历十一月十七日定为阿弥陀佛的圣诞。他的法号永明对应无量光,延寿对应无量寿,恰好是阿弥陀佛名号的意思。
阿弥陀佛略传
阿弥陀佛于未成佛前,在过去无量劫中,为妙喜国的国王,名为乔尸迦,他的父王名为月上转轮王,母亲是殊胜妙颜。在当时有一尊佛出世,称为世自在王如来(定光佛以下的第五十三佛)。乔尸迦王听佛说法,心怀畅悦,心地开朗,遂发无上菩提心,弃舍王位,皈投世自在王佛而出家,赐号法藏比丘。
他为救度一切众生之苦,而发广大愿力。他自因地起就喜好修持特殊之行,并希望达成最极无上的佛果。对于沉沦苦海中的苦恼众生,尤欲赐与极上无比的大安乐与利益,才能满足他的心愿。于是他仔细思维,欲达成此目的,必须先建立一殊胜极乐的世界,来摄度众生才可以,又遂复立定一种最简要的行门,能够使一切众生,易于修持而喜欢生到他的国土。
尔时法藏比丘唯不知道何尊佛的佛土最为超绝?修持法门最为简易,方能达到大愿,克成伟业。于是法藏比丘重诣佛前,顶礼已毕,长跪合掌,以颂赞佛,赞已,禀白佛言:(我发无上正觉之心,唯愿世尊广为宣演十方诸佛如来庄严的净土,并诸修证的法门,我闻已当如说修行,成满所愿,令我速成正觉,拔诸众苦)。
时世自在王佛,感念其壮志及他的高明,即细为开示诸修行门,并广说二百一十万亿诸佛刹土的境界。尔时,法藏比丘仗佛之不思议神力,并其一念真诚感应的心愿,诸佛国土即时悉现于眼前。法藏比丘闻佛所说,更加欢喜踊跃,发起无上胜愿,遂于诸佛国土中,精细选择其胜而舍其劣,则唯有西方净土,最为殊胜,最为适意。又于过去因行中,细心检定,舍其难而选取其最易的行门,莫过于称名念佛一法最为方便。是时即再白佛说:“我已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时佛告法藏:“汝今可说,悦诸大众。”法藏比丘白佛言:“唯垂察听如我所愿,遂于佛前广发四十八愿”,创设新的极乐世界,广度九品含灵,愿愿庄严极乐,愿愿拔度众生。
尔时法藏深自思维,若非绝胜殊妙的净土,则希望往生者就少,或且是因生难为修持,虽则是殊胜的净土,如何的庄丽,亦不能广摄众生,求生我国。如是奈何能酬兹大愿呢?于是就以庄严西方极乐世界,为一切众生的归宿处之果,提倡念佛法门为一切众生修行往生之因,如此绝世的大业,非是大愿大力,岂容易成就!所以法藏比丘即时发大道心,依本誓愿力,历劫修行,勇猛精进,忍力无倦,善行不退,或生为王,或为豪富,或为比丘,或为天人等,常以四事供养,恭敬一切诸佛,广修万行,多植德本,乃至修诸艰难的苦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苦行都修持过由此可知法藏比丘的用心了。
法藏比丘曾于过去的久远世,在善持劫中,世界的名称为删提岚,当时的教主号称宝藏如来,同时的法藏比丘为转轮王,宝藏如来曾为授记说:“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无量寿,世界名安乐,国土清净。”
须知法藏比丘欲达成此超世绝大的宏愿,已非是一劫二劫乃至百千万劫而修来,宝由无央无数劫中,长期的修积,方能成就此不可思议之万行功德,来庄严此绝胜的西方净土,现时说来已是圆满成就伟业,更在极乐国中,垂手殷勤,说法度生,已是十劫之久,浊世之人,死后随业报流转于六道轮回之内,轮轮转转,历经千劫,求出无期。但只要精勤心称念阿弥陀佛,在临终时,阿弥陀佛会亲自接引世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再不受轮回之苦。
念佛功德利益
佛经云:“念佛一声,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念佛的功德利益略说:
一、常得一切天神隐形守护;
二、常得一切菩萨常随守护;
三、常得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四、念佛之人,光明烛身,四十里之遥。一切恶鬼,皆不能害;一切蛇龙毒药,悉皆不受。
五、水火冤贼,刀箭牢狱,横死枉生,悉皆不受。
六、先所作业,悉皆消灭。所杀冤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
七、夜梦正直,或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像。
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九、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喜欢、礼拜。
十、临命终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持金莲花,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总之,阿弥陀佛与我们同在,现生平安快乐,临终往生净土。
念佛功德殊胜,祈愿仰仗弥陀愿力,伏愿祖祢先亡,高登莲品,获无生忍。众生灭除烦恼业,善根增长,福慧俱增,花开见佛,闻悉法音,开佛知见。
今日农历十一月十七日,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圣诞。吉日殊胜,请念佛、诵经、持咒、放生、吃素、献花、供灯、广作功德,祈愿世界和平,灾难永息,回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平安吉祥!
声明:本文章由佛教慧日平台编辑整理,配图均来源网络,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随喜转载 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