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止观》〡辨别邪伪禅发相

2023-04-18 00:0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七篇 善根发第七

1. 外善根发相

2. 内善根发相




二、分别真伪者,有二:



白话文:

第二个要点,辨别善根的真伪。有以下真伪二种禅发相:




一者、辨邪伪禅发相。行者若发如上诸禅时,随因所发之法,或身搔动,或时身重如物镇压,或时身轻欲飞,或时如缚,或时逶迤垂熟,或时煎寒,或时壮热,或见种种诸异境界,或时其心闇蔽,或时起诸恶觉,或时念外散乱诸杂善事,或时欢喜躁动,或时忧愁悲思,或时恶触身毛惊竪,或时大乐昏醉;如是种种邪法,与禅俱发,名为邪伪。此之邪定,若人爱着,即与九十五种鬼神法相应,多好失心颠狂;或时诸鬼神等,知人念着其法,即加势力,令发诸邪定邪智,辩才神通,惑动世人。凡愚见者,谓得道果,皆悉信伏,而其内心颠倒,专行鬼法,惑乱世间。是人命终,永不值佛,还堕鬼神道中。若坐时多行恶法,即堕地狱。行者修止观时,若证如是等禅,有此诸邪伪相,当即却之。云何却之?若知虚诳,正心不受不着,即当谢灭。应用正观破之,即当灭矣。



白话文:

第一种,辨明邪伪的善根开发之相。行者在修止观时,如果开发出以上这些禅相时,随之出现了一些现象,或身体搔动,或时身体粗重好像受到重物镇压,或有时身轻欲飞,或有时感到被绳索系缚,或有时萎靡不振睡眠低垂,或有时感到煎烤,有时感到寒冷,或有时壮热,或见种种奇异的境界,或有时心念闇蔽,或有时生起种种恶念知见,或有时忆念其他散乱的世间有漏善事,或有时欢喜躁动,或有时忧愁悲思,或有时恶触身毛惊竪,或有时大乐昏醉……这重重的邪法,和轻安的禅相一起发生的时候,即是邪伪之相。


如果行者对这些邪定心生贪爱,就会和九十五种鬼神法相应,多容易失心颠狂。有时候心怀不善的鬼神,晓知行者贪著于邪定之相,就会愈发用功增强邪伪的势力,让行者生起种种邪定邪智,乃至令其得到辩才或者神通,以此来蛊惑世人。愚痴的凡夫见到这样的人,还会以为他见道证果,心中对他信服供养,但此人内心颠倒,尽做一些魔道鬼法,祸乱世间。这样的人命终之后,永不见佛,还将堕入鬼神道成为他们的眷属;如果在修习时还经常行恶法的话,甚至会堕入地狱。


所以,行者在修止观的时候,如果体证到如此禅定境界时,觉察到有任何的邪伪之相,就应当赶快对治。怎样来对治呢?一旦觉察到境界的虚诳,就立即提起正心,对邪伪的境相不贪著、不执取,用正观之法来破除此境界的诱惑,那么邪伪自然销灭。



二者、辨真正禅发相。行者若于坐中发诸禅时,无有如上所说诸邪法等,随一 一禅发时,即觉与定相应,空明清净,内心喜悦;憺然快乐,无有覆盖;善心开发,信敬增长;智鉴分明,身心柔软;微妙虚寂,厌患世间;无为无欲,出入自在;是为正禅发相。譬如与恶人共事,恒相触恼;若与善人共事,久见其美。分别邪正二种禅发之相,亦复如是。



白话文:

第二种,辨明真正的善根开发之相。行者在修止观时,如果开发出以上这些禅相时,如果没有上面所说的邪伪之法出现,并且随着禅定生起之时,觉照与禅定相应,空明清净,内心喜悦;憺然快乐,内心明朗,无有覆盖;善心开发,信敬增长;智鉴分明,身心柔软;微妙虚寂,生起出离世间之心;无为无欲,出定入定均自在。这是真正的禅定善根开发之相。


就好比说,与恶人共事,总不免会产生摩擦烦恼;但若与善人共事,总是能见到他的美德。准确地分辨出禅定中邪伪的善根所带来的过患,与真正的善根所带来法喜,就是这样的道理。



三、明用止观长养诸善根者。若于坐中诸善根发时,应用止观二法修令增进。若宜用止、则以止修之;若宜用观,则以观修之。具如前说略示大意矣。



白话文:


第三个要点,准确地用修习止观法门来长养善根。如果在禅坐中开发了种种善根,应当勤修止观二法来增进善根。如果修习止可以增进善根,那就适合修习止;如果修习观可以增进善根,那就适合修习观。修习的方法如前文所说。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文殊寺简介

故事很短,道理很深 | 这部奥斯卡温暖短片治愈了千万人

古文殊寺奠基三周年|古文殊寺纪录短片合集

咫尺千里

一句佛号具足戒定慧的本体功德

禅堂里的微妙法门

怎样听法听出精华来

清凉日志|南有菩提树,北有文冠果。

印光大师:如何对治色欲?

佛子心语 | 觉知着一切,感受生命如此地美好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不当国王装哑跛(四)
· 心安即莲花
· 无常的世界 感受佛陀光芒的加被
· 我前世法力高强,为夺取他人功力,杀害三百余位道士,被寻仇七百年
· 我不能因为它的本能而放弃我的愿力
· 清凉日志|南有菩提树,北有文冠果。
· 身执、烦恼与解脱
· 如何才能如如不动
· 佛教修行最诀窍的地方
· 不当国王装哑跛(三)
· 佛子应安住于戒定慧的见地里
· 禅堂是现出修行真面目的地方
· 修行人每天的必修课
· 学佛第一关
· 不当国王装哑跛(二)
· 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情绪
· 怎样判断修行对不对路
· 地藏殿钉子户的忏悔:来寺院十一年,我不求解脱,只嚼舌根
· 佛弟子的早晚功课,要做出享受来
· 《童蒙止观》〡五种不同的内善根发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