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降人才,会选择什么样的家庭?

2023-04-11 00:01: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图片



过了清明,农民们开始播种、犁地。农民要按照节气来耕作,他首先对大自然要很了解,再加上自己的感受、经验,什么时候可以开垦地了,什么时候可以播种了,他都是知道的。


所以,不要小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有时候反而他与天地之道比较相应。一个人越是淳朴、越是勤勤恳恳,脑子里也不想其它太多的,干着这个他就很满足,这样的人家里往往会出大人物的。


一个农耕的家庭,略略又懂一点诗书,他积累的福报就在增加。他虽然没有太大的智慧通达天地大道,但是他老实巴交,暗合于大道。所以,天地降人才,才会到他家里。


所以,就有人总结,在上古时期,道的承载者是三皇五帝这样的帝王,往后是大臣,再后来,道就在田地里,在社会底层,现在讲的一句俗话叫“高手在民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祖祖辈辈在皇天后土上积点福德,给子孙能用一用,但是如果这个子孙不通于道,没有站在道德的层面上,那也是一个灾祸。他可以飞黄腾达一下,但他压不住,不仅他自己这一代难以善终,甚至还会把祖祖辈辈的福德耗尽。


过去中国人有句话叫“一世为官,九世为牛”,如果没有道和德,不仅自己要九世为牛来偿还,祖祖辈辈的福报也都在他一个人身上耗散掉了。所以,不仅仅说“富”不过三代,就是家里“出人才”也很难超过三代。


小时候,爸爸带我们下放到安徽凤阳,从小耳朵边就听到这句话——“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这个地方在江淮丘陵地带,四季平衡,本来是非常有灵气的,但是出了这样一个人物,“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不是说朱元璋不好,而是这个人物很厉害。他出生在凤阳,这个地方的地利、能量会汇聚到他的怀里,被他用在自己身上,他有这个能力转变天地时空的次序。


就好像一片地如果种过人参,地里的营养都会被吸收掉,其它植物就种不了了。人也是这个道理,如果这个家族出一个当官的,你再指望出第二个就很难,因为福报都让他享了,除非他在任上忍辱负重、积德行善。


有的家族还有这种文化,出一个能影响社会的人才,这个家族马上休养生息,子孙默默地潜伏着,做回普通人,在天地间去参悟、去长养。过百年又出一代人才,再为社会做一点事情,就像长过人参了的地,休养生息了之后,再种第二茬子参。


图片
图片


中华的文化就是这样,普及了之后,天下百姓此起彼伏,交替着为这个社会服务、为众生服务。


我们普通人以为,一个人能晋升到高位仅仅是个职位而已,实际上他人生的修养、道德,就像冰山一样,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角,下面有庞大的体积支撑着,它才能浮出海面,露出那一点。


中国人往往有这个道德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祸福趋避之”,为了国家和社会,可以不顾自己的祸福,甚至不惜子孙的福祉,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圣贤精神。这样的人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一个国家、民族有希望,就是因为一批一批这样的人,愿意把自己的身口意、自己的福禄寿、家族的福禄寿倒贴给每一个时代。 


我们修行积累资粮也是这样。如果我们消耗福报,那祖先还要贴你,你就连累祖先;如果我们自己就是个修行者,能积累福报,那就能光宗耀祖。不管祖先投胎在哪里,都可以精准地追到他。


有经典就曾讲这个道理,一户人家一直做善事去回向,有一次问佛陀,要一直回向吗?要每年都超度他吗?佛陀回答,虽然他投胎了,但是如果没有人再回向他的话,他做人的福德就很少,受用也会很贫乏;如果有子孙还在给他修德回向,无论做人或者天人,受用还是很广大的。


祖上有德,可以荫庇子孙;子孙有德,就能光宗耀祖,子孙没德,就会辱没宗亲,老祖先都会被连累。我们慢慢了解之后,就会知道为什么佛教是人类、社会、国家的福祉,为什么出家人是人天的福田,为什么三宝是国家的福祉?因为个人要修福、民族要修福、国家要修福、整个人类都要修福。


三宝是永恒的福祉,僧宝是永远的人天福田。修行人天天忙不是为自己求安乐,他是愿众生得离苦啊,这就是僧宝。修行人讲“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能够与圣贤文化相应,能够体解天地大道,自然就会无私地奉献。因为无私奉献本身就是道的状态、光明的状态。修行既不是为了得到世间的认可,也不是为了世间的名利,这是由佛弟子的特质所决定的。



图片

墨宝:崇德


图片


图片

一句佛号具足戒定慧的本体功德

珍惜有暇的此生

人间的福田

植物,也有如菩萨一般的品格

如果你发现内心充满杂草

《童蒙止观》〡面对种种因缘境界时,如何修止观?(中)

当你战胜它的时候,外在是没有敌人的

世界读书日|如何读经书,能快速增慧增福?

观音菩萨传他三世诸佛心要法门,为其钦定万里师徒缘

遇著境界,放不下的也要放下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舍物舍身而求法(三)
· 迷悟不远,结果却是天渊之别
· 理清楚禅、戒定慧和念佛的关系
· 伤害生命就是伤害自己!请将心比心地珍爱一切生命
· 寂静地
· 每一天都不会再来
· 在圣地要再三地对自己说“珍惜、珍惜”!
· 舍物舍身而求法(二)
· 佛门圣地,不仅仅是观光
· 【恭逢观世音菩萨圣诞】请忆念内心的观音菩萨
· 轮回残酷:我舍不得儿子,投胎回家做狗,他却把我杀了吃肉
· 心若转变,世界就变
· 恭迎观世音菩萨圣诞〡千手千眼,赴感随机,有求皆应
· 有急难,赶快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 微信公众平台
· 舍物舍身而求法(一)
· 做佛法的“搬运工”
· 让我们在“信”中,锲而不舍地叠加福德资粮
· 观世音菩萨圣诞特辑|寻找观世音菩萨(原创漫画)
· 一句佛号具足戒定慧的本体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