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从修行上来说,念佛叫持名念佛,参禅叫实相念佛,都是念佛。但能不能实相念佛,也不是一下子就入门径的,不是一下子就探知堂奥的,也要借助持名念佛。只不过进禅堂的这个门槛很高,禅堂一般不准带念珠,也不能出声音,念佛都是心里默念、观想。
实际上,一句佛号即是无上深妙禅。“南无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是无我相、人相、众生相的,这里面有戒定慧的本体功德。
戒的体无表色,它也是无量光无量寿的。这个无表色是佛的身体,是戒法里的体,戒体里的这个色有解脱特质,它是清凉的。戒也是,入戒能入三摩地,入戒得定,这个定的体也是清凉的,它也是佛陀的功德。慧也是,慧的体更是无漏的。
戒无漏,定无漏,慧无漏,佛陀的戒定慧三无漏学都有解脱特质。佛的国土是我们众生的归宿,学佛最后去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教主是阿弥陀佛。
戒也好,定也好,乃至教也好,都是来阐释、践行这一句佛号的。佛号不碍戒定慧,戒定慧更加增益佛号的落地,佛弟子就转修行为生活,生活就是修行。
佛说的八万四千门,都是“归元无二路”,归元处都是解脱地。天台宗讲“教学天台,行归净土”,“行”也是归到极乐世界。
参禅是下手的一个方便,祖师的规矩是耳提面命,亲炙教诫;禅宗是不客气的,以种种方便直指心性,这是禅宗的宗旨,讲的是“于道上会”,什么道?就是第一道、第一义谛。
墨宝:教宗天台 行归净土
一个寺院有道场,有法主,有修行者,就构成了一个道场最主要的三要素。道场也叫非情境,法主、修道者、同参道友,乃至追随圣法的这些人,叫情境。虽说善知识宝贵,但追随善知识的这些人也很宝贵,也是世间庄严。
有道场庄严,这很殊胜;有法,肯定有法主,叫法庄严;有来学法的弟子,叫弟子庄严。这三庄严就构成了正法的一种标志。
墨宝:入圣流 莫分别 道上会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