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法师一起谈谈“心”

2023-01-10 00:00:00 发布: 人气:2



图片



图片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图片



《华严经》中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不管是黄金做的佛像、菩萨像、声闻像、缘觉像,还是黄金做的天人、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的像,黄金的本性都没有改变,只不过这十种像之间存在差别,这个差别可以用 “十法界”来比喻,而黄金所比喻的就是我们的心。

 

悟公上人圆寂前跟大众开示:“三点如星相,斜勾似月牙。披毛从此得,作佛也由它。”“三点如星相,斜勾似月牙”,就是心。

 

成佛是心的圆满相,不圆满的业报相,比如地狱、饿鬼、畜生,也都从心而来。了解了这个道理,修行就会变成我们自觉的行为。





图片



“心”是大方广的,心的宝藏、功用是大方广的、是华严、是无障碍、是解脱、是极乐。但是众生不知道“心”之后呢?就迷失在境当中,就随境流转,这就是“轮回”的相。六道轮回就是因为我们在境中迷失了心。什么叫苦呢?就是在境界当中,不知回归我们的本源。


《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相从哪里来的?相是我们自己的心造的。所以佛陀成道之后说,我已经找到建轮回房子的主人了,三界的房子从此不再造。阿罗汉也是如此,“我身已尽,不受后有”。


我们要想脱离轮回,见境时,要知道一切境都是因心而显,所以应当回归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地宝藏”,造了种种一切,都变成了我们轮回的对境,苦的世界。欲免轮回苦,就要回光返照——所以“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佛成就了“道”,我们谁不能成就呢?众生个个有心,所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就是我们所有人学佛最大的一个因,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一切众生的佛性——智慧德相,皆是圆满的,具足一切诸佛之德相。我们迷在境里面了,就是众生,就随业流转,所以要在苦海无边之中,能够回头过来,那就登上涅槃岸了。





图片



娑婆世界是众生业力所呈现的,乃至我们的肉体也是业力的流转。在这样一个世界,因为自身业力的先天狭隘性,所以我们见不到一个完美的世界。


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完美自己,但有可能大家看到的我,我看到的你都不完美。虽然我们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心,但是我们很难在自己的身心,特别在这个娑婆世界去完美它。


但是当我们追随佛陀,真正地打开了信心的眼睛,启迪了智慧的时候,我们愿意相信有一个完美的佛陀的家园,佛陀的净土。我们愿意把生命中所有最美好的福德智慧回向佛国,我们愿意超越这五浊恶世来重塑自己的生命。


同时,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我们用佛陀制定的戒律来修正自我的行为,补缺生命的漏洞,但这是对自己的承诺和制约,是用来对治自己的,不能成为衡量别人的工具。


当我们用戒律去比对别人的时候就会变成斗争。我们要知道人无完人,我们在自己的要求下都难以完美。我们要将心比心,要去包容别人,包容别人的不完美实际上就在深刻地反省自己的不完美。这样的人有忏悔之心、惭愧之心。





图片



当我们生起了宝贵的信仰,不是说就随时可以展露你的赤诚、你的品格了,这也需要时节因缘,是有对境选择的。我们对三宝的恭敬行为也要注意场合,因为一个信仰者展露其虔诚的时候,没有信仰的人是不会理解的。


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曾经看到别人信佛也是无法理解,经过多少的铺垫、转换,才建立起现在的信仰。一个纯善之人,有好的习气,有好的功德,那是很自然的。一个烦恼重的人,贪嗔痴的恶业是他生命的常态。


所以我们不仅要了解,还要保护别人,不要成为引发他人贪嗔痴的一个契机,这也是护念众生的根基。






图片
图片

古文殊寺简介

你的心,也曾经柔软过……

解脱难?老佛爷直接为我们改“跑道”

面对病魔、怨敌、违缘,应该修什么?

师兄弟是我们今后解脱最主要的助缘

追忆绍云长老|绍云长老:参禅的下手方法

【清凉福城】此八法,为入座修法者之基础

怎样正确打坐(一)|毗卢遮那佛“七支坐法”要点详解

怎样正确打坐?(二)|呼吸的要点

珍惜,是最好的报答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复本清源”要靠这个方法
· 甘愿将自己交与怨敌(上)
· 师父留给我们的课题
· 我们是轮回的德性,还是出三界的德性?
· 如何能稳稳地解脱
· 从乌龟壳,到“常乐之铠”
· 悟公上人法语 | 如何做到六尘依然却烦恼不起
· 又逢十斋日,如何恭迎“天界检查团”?
· 修行,你不能玩情怀
· 忍言尊者安忍不动(下)
· 你愿意成佛吗?
· 这些都是积累求受菩萨戒的资粮
· 回归正觉的生命,会很幸福
· 他们预知时至,解脱自在〡领略一代宗祖的修行德范
· 谁给我们世界的光明?
· 佛要帮助我们解决的,是每个众生永恒要面对的
· 心入光明即修行
· 请注意,你已深陷在一段关系中——人和手机,谁玩谁?
· 忍言尊者安忍不动(上)
· “听话”也是一种与佛陀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