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在疫情流行的季节,我们自己要做好防护。如果被传染了,也不用恐慌。就像吃酸的东西会感觉酸、运动量大了会喘一样,这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
病毒进入身体了,它只不过是来“旅游”一趟,你就让它旅游吧!心态放平一点,不要自己吓自己,有可能恐慌要比病毒的危害性还更大。
但同时也需要修忍耐,需要提起正觉,要细心地观察它,体验这个病变的过程。我们修行人修的就是一个觉照——照见自己本有的四大、五蕴,还要去照见五蕴是皆空的。
二零一九年前我得过一次重感冒,我就是看着它怎么慢慢地在身体的各个器官去“旅游”的,看着它怎么深入到体内各个层面去。鼻涕也好,发热也好,普通的病也好,病毒感染也好,以平常心面对它就行了,不要人为地去恐怖,要知道,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我们每天活着还要训练怎么样面对死亡呢!
实际上,每个人身上的微生物都是很多的,每个人都是移动的“细菌群”。在佛教,很早就把我们这个身体称为“大虫聚”。
你能想象吗?每个成年人身体内的细菌份量就有一点五公斤,将近一公斤在肠、胃道,其他的分布在各个器官。一颗门牙上有可能就有多少亿个细菌,每一平方厘米的皮肤下可能有超过十万个、百万个细菌,所以我们这个身体本身就是一个“大虫聚”。
诺贝尔生物奖获得者、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前校长里德伯格教授有一个著名定义:人是与细菌共生的超级生物体。实际上,没有这些细菌,就没有你。你能活着,是因为它们在运作着,所有你吃的饭菜、喝的水,都是它们转成你能吸收的各种营养。你的体内也有一个“大寮”(厨房),它们都是在里面干活的。
一个人的存在就是一种因缘,所以我们每天吃饭的时候,就要想着:我又在喂养这个身体了。出家人晚上吃饭为什么叫药石呢?因为我们要想到吃饭是一种病态,点点心而已。为什么点个心?就是点个虚妄。
所以,对于人跟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不需要恐惧的。我们的健康就是它在维护着呢!没有菌群的贡献,没有菌群的平衡,就没有我们身体的健康。
如果某种新型病毒要想在你的身体内混得下去,它第一个要面对的就是我们的免疫系统,它们会有排异反应的。免疫力强一点,排异的时候就把这些病毒打败了,它过不了这一关;当然,外来的病毒也会慢慢变异,最终与人体达成某种平衡而实现共存。
【此时正当修行时】
一个会修行的人,他身上的微生物都是会修行的。如果我们修行得越来越好,身上的菌群也会变成菩萨的。经典里就讲到,一个持诵《六字大明咒》的人,连他身上的寄生虫都能证得不退转的菩萨果位;一个持诵《大悲咒》的人,他洗过的水流到哪儿,众生就解脱到哪儿,就有这么大的殊胜功德。
所以从终极的角度来看,不论面对什么,还是要靠修行。如果我们能把它们都教化得会念佛了,那就都解脱了。
所以,我们要觉得很惭愧,一个微生物到我们的身体里来了,我们跟它讲法,它听得懂吗?它听不懂是我们的问题啊!是我们没有本事让它听得懂佛法。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