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心灵奇旅》里面,女乐手跟乔讲了个鱼故事:一条小鱼游向一条老鱼旁边,说:“我要找到他们称之为海洋的东西。”老鱼问:“海洋?你现在已经在海洋里了。”
这很像禅诗——“到处寻春不见春,春在枝头已十分”,到哪里找春天呢?“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特别有禅意。
所谓的禅意,就是找回本来面目。
赵州古佛也是这样的。大家来参禅,他说:“喝茶去。”问他什么是佛,他说:“门前柏子树。”就那样轻描淡写的一句话。
当他的这个禅风传到另外一位修行人的耳朵里时,那位修行人向着赵州禅师的方向顶礼赞叹:“古佛出世啊!”
本来面目
学佛为什么叫找回自己本来的面目呢?一个人的灵魂如果没有回归到躯壳里面,如果心灵迷失于外物,他的精神世界就会生病,他就会不快乐。甚至会在这种不快乐里怀疑人生,怀疑自己的生命,怀疑活着的价值。
佛教道场就是一个让大家的心能够歇下来的地方,让大家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自己的佛性。在这里,所有的修行都是为了这个佛性,为了找回自己的本来面目。
所以,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走进寺院,哪怕还是带着烦恼,也会马上感受到一种宁静,心就会沉淀下来开始思考。
寺院里的钟鼓声、出家人的诵经声,都会让我们的心得以安定。无论是金刚怒目,还是菩萨慈眉,都能安抚人心,降伏烦恼,增添喜悦。
寺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建筑,是历代高僧大德、出家僧侣、大众信徒生活和修行的地方。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它有着上千年的深厚积淀,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巨大能量,既传承着佛教文化,也在当下温养着每一个有缘人。
出家人作为传统文化传承人,守护着这个平台,也为社会提供颐养性情的地方。让大家的心灵得以舒缓,精神得以觉醒。在当今时代,佛教道场的社会功能还是非常强大的。
THE END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