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修行让心灵更有空间,让品德更厚重

2023-07-20 21:26: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佛教不光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现在在世界各地,都受到普遍的欢迎。包括其他宗教对佛教也保持普遍的好感和尊重。佛教之所以能赢得世界的尊敬,是因为在过去的历史中,没有一场战争是以佛教的名义而战的。联合国也曾评价说,佛教徒是在真正实践其所倡导的和平、忍辱的宗教精神。




图片
图片
图片



佛教的六度波罗蜜里第一个就是忍辱波罗蜜。很多初学佛的人对于这点会有一点恐惧,心想:忍辱,那不吃亏嘛。有些家长也问过我,他们说:“在现在这个社会上,如果小孩子受了委屈不反抗的话,那小孩子不会吃亏吗?”我回答说:“如果你家小孩从小就有谦让的品格,他遇到事情愿意退一步想,宁愿吃亏,那父母就可以放心了,这小孩子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肯定不会走极端的。”在他小小的心灵里已经拥有了退、让的意识,那他一定能够接受“吃亏”。这是非常高贵的品格,具有这样品格的孩子会得龙天护佑,天地善神都会喜爱他。




图片





图片

SUMMER



最近有一个词很热,叫“天选之人”。“天选之人”,顾名思义,就是天地选中的人。我们佛教里常常讲的“龙天推出”,也具有同样的含义。一个福德具足之人,会感得护法善神天龙八部拥而出之,委以重任,承担大事。这样的天选之人,你千万别欺负他,否则天地都不会饶过你。不肯吃亏这是人的本能,能够忍辱、谦让,这是高尚的品格。一个人具有了高贵的人品,他才会柔软,才会退让,这才是文明人的标志。


愿意吃亏的人,其内在一定饱含厚重之德。虽然表面上我们看他是吃亏了,但是他在用理性和修养驾驭自己。我们的前途命运是由品格决定的,能够具有这样高度理性和崇高品德的人,一定会感得高贵的人生。


反之,如果自己的价值观念是模糊的、迷茫的,是不可能对应于高贵的结果的。没有心灵空间、道德没有迂回之地的人,会觉得如果被欺负了,就要还回去。其实,这就是刚强的表现。在《道德经》里老子讲了很通俗的比喻给我们听,他说你看秋天的树叶都是枯黄的,手一碰就会碎掉,而春天的树叶都是柔软的,所以刚强是死亡之相,柔软是生生之相。所以,人不能刚强,要学得柔软,要有迂回之地。



图片
图片
图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是以兵强者则不胜,木强则共。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道德经》




图片



图片
图片




忍辱的功德,佛在诸多经典中均有透彻的阐述。在《四十二章经》中,“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这段经文的意思是,有弟子问佛:“什么人力量最大?”佛说:“修忍辱的人力量最大。因为他了知人法俱空,內心稳健安闲,不怀纤毫恶意。自然受人尊敬。”


在《大方等大集月藏经》中佛陀更是详细地叙述了忍辱可得安乐、富贵、相好,乃至圆满六度般若波罗蜜等功德:


“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

 忍为离孤独,贤圣所欣乐。”

“忍得富自在,忍能具端正,

 忍能得威力,忍照于世间。”

“忍得好容色,忍能具眷属,

忍招诸胜报,忍能超善道。”

“忍力成施戒,精进及禅那,

 般若波罗蜜,能满此六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亦是其多生累劫修忍辱度众生的福德所显现出來的。能忍辱的人,內心无恶意,自然相貌庄严,这就是相随心转。《黄帝内经》亦载有“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人的内在气质,必然会在外在上有所体现,而忍辱的高贵品格在外表上的表现就是相好。


佛弟子常常讲福报,不管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懂得忍辱精进就是大福报。广钦老和尚曾开示道:“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们的寿命。”懂得忍辱,福报、福德自然会来。百丈禅师说:“是非以不辩为解脱。”这是忍辱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传喜法师



图片

悟公上人墨宝







图片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图片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图片



相关文章
· 恭迎韦陀菩萨圣诞 |韦陀菩萨最爱护持什么样的人?
· 韦驮菩萨圣诞|修行没安全感?找祂就对了!
· 求韦驮菩萨,会令修行缘分越来越具足
· 恭迎圣诞〡祂执杵降魔,专为修行人遣除障碍!
· 摧邪辅正,护法安僧 | 恭迎三洲感应护法韦驮尊天菩萨圣诞
· 三皈依,就是申请移民极乐世界
· 农历六月初三,恭迎佛教护法韦驮菩萨圣诞:“你若真修,我必护法”
· 这个时候,我们要懂得忏悔
· 读佛经,能体会到进入清凉林中之喜悦
· 如何见到文殊菩萨的智慧
· 净旻法师:天台宗史略(五)
· 如来,到底有没有来?
· 不同佛前之最初发心(一)
· 恭敬三宝得无量福德
· 不间断的修行是要训练出来的,不是天生就有的
· 教育孩子忍让又担心孩子会吃亏,这个困惑你有吗?
· 知苦,了苦——避免轮回饿鬼道是有办法的
· 只为发财学佛,那是亵渎佛教
· 三宝功德与关闭轮回模式的巧妙方法
· “无我”没有现前,奉献众生就不会彻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