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们修行的深入,我们对佛法领悟得越深,就越会发现生命的奇妙。我们是可以用佛法利益到自己身心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信息场的。当我们能够运用佛法自我净化、自我受益的时候,那我们就能利他。否则,连自己的烦恼都降伏不了,何谈利益他人?我们自己其实就是这个宇宙的一个缩影,当佛法在我们的身心世界起作用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作用于整个宇宙。所以,当一个人能够自利的时候,他就是和整个宇宙相通的;反之,如果对自己都一窍不通,是不可能通于宇宙的,那就是里外都是糊涂的。
一个能够带给众生真实受益的人,首先他一定具有利益自己的能力,这样,他才能带领众生走向解脱。否则,则是“一盲领众盲,相牵入火坑”了。一个对佛法有深入理解、有深刻体会的人,他横过来讲,竖过来讲,从不同角度他都能讲出道理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所描绘的庐山,能够引发我们对庐山的深刻思考,正是因为他自己首先对庐山有了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所以,修行需要有真实的体悟,且佛法是要用心体会的。
修行要用心啊。我们来到三宝地,住一天、一个月、一年、两年、十年,感受是不一样的,认知更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也是没有办法量化的。但总体来说,判断我们修行进步与否有这样三个标准:
一是对三宝的恭敬心越来越强烈,
二是对众生的悲悯心越来越炽盛,
三是对自己的惭愧心、忏悔心越来越猛烈。
只有我们修行有一点入门了,跟佛菩萨有一些相应了,我们才会对佛菩萨的威德有所了解。所以,修行得越好,就越懂得佛菩萨的伟大,从而也越会从内心里对三宝生起更多的恭敬之心。修学佛法得法受益的人,当他们看到众生流浪于六道之中、看到众生的诸多痛苦,会由衷地产生一种悲悯之情。对佛法领悟得越好,这种悲悯就越强烈。然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自己的惭愧和忏悔——我修行得不好,与佛相差甚远,没有能力帮助苦难之中的众生。这就是修行进步的三种标志,如果没有,那就说明我们学佛还要愈加努力。
我们佛弟子要具有谦卑的品格。因为,真理之门就在那里,我们却不知不见。《礼记·中庸》有载“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大道是周遍一切处的,奈何我们就是看不到。道不会于我们有所伪装、遮障、欺骗和隐瞒,为什么我们却不知“道”呢?就是因为我们的无明痴昧,我们有业障啊。
《地藏经》里地藏菩萨说,众生的业障具有三个特质:“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我们每个生命都是带有这种特质的。中国古人也有一句话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真理虽然昭彰于世间,但是我们的业障却障碍着我们不见圣道啊!《普贤行愿品》中菩萨甚至还跟我们比喻说虽然虚空广大,但“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所以,虽然至诚念佛,能消无量业障,增无量福慧,但是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业障消得缓慢,这其实就是因为我们无量劫来积累的业障体量实在太大了。这就像铲黄沙一样,每一铲我们都很卖力,都没空过,但是对于整个黄沙山来说,我们干了十天,好像一个角都没动掉。但如果我们坚持下去,一年、十年,业障消掉多少,我们自己就能体会到了,业障高山的哪一个角被我们消掉了,我们就能看到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会每天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这就叫“诚不我欺”啊,诸佛菩萨是不会欺骗我们的,佛菩萨为我们阐释的真理,是谁实践谁就会得益,并可以最终获得解脱的。
——传喜法师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