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三宝
若不依僧,焉能闻法?
所以大家参学善知识,
要生起感恩心。
这样才对得起法,
法也自然会映现在我们心里。
三千性相,“性”、“相”两个字,代表了两大佛教源流。
性宗一般指般若一系,相宗则重点在法相的次第安立上。
也就是说,性宗重点在空,在心的体性。心的体性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相宗重点在相,相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叫“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在修行指导上,相宗的窍诀是从我们每个人都有的眼耳鼻舌身意一路进去——这个第六识,是识做主还是智做主?智做主。所以转识成智,一下子就把凡夫相去掉了。再往下,凡夫相的根子在哪儿?第七末那识,我执的根。
过去师父徒弟相遇,弟子根器成熟了,有可能教一下就行了,从此按照这个修,就能成就。只不过大家有时候没做好准备,不会持之以恒。正因为这样,过去老和尚看到我们都说,要发长远心!长远心就是,你的信念坚定吗?你会尽形寿吗?
《大宝积经卷第六十·文殊师利授记会》里,佛陀说:“若有受持百千亿诸佛名号,若复有称文殊师利菩萨名者,福多于彼。”就是说,称念文殊菩萨的名号,比称念十方诸佛的名号功德还要大。
为什么呢?文殊菩萨怎么可能比十方诸佛的功德还大呢?
后来才明白,文殊菩萨代表法,代表般若空性的智慧。智慧是一切诸佛之母,是成佛的因。请问念佛的因功德大,还是念佛的果功德大?念因功德大。因为因更重要,因对我们才有用。
后来读到《地藏十轮经》,佛陀又说:“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而为上首,殑伽沙等诸大菩萨摩诃萨所,于百劫中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地藏菩萨。”
这就更想不通了,文殊菩萨已经比十方诸佛的功德都大了,为什么地藏菩萨的功德比文殊菩萨还要大?
原来地藏菩萨代表善知识。地藏菩萨恒显声闻形,实际上就是显善知识的形象。
地藏菩萨代表僧宝,代表善知识,文殊菩萨代表法宝。若不依僧,焉能闻法?
所以大家参学善知识,要生起感恩心。这样才对得起法,法也自然会映现在我们心里。如月映千江,只要如理如法,法都会映现。所以真正的上根利器就是以心印心,没有物理空间的障碍。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浙 (2022)000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