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夕
。
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中国少女乞巧的节日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中国少女乞巧的节日。少女们望月乞巧,寄语脉脉,祈求美好幸福的生活。情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深,不堕轮回。
爱情是什么,婚姻该是什么模样,修行之人又该如何面对、看待爱情呢?七夕也谈“情”,也说"爱"。
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转变、释怀。
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没有感情,佛教称众生为“有情”,就是因为“有爱”的缘故。既然情爱和生命息息相关,无论是否定它,或硬生生地把它切断,既不合乎佛法的因果,也不合乎人情的道理。
以因缘观化解爱恨
因爱而生怨、生恨是很不幸的,从佛法的观点来看,这些都是愚痴的行为,因为真正的爱情要双方你情我愿,有因有缘才能成就,不是自己想要就要。
假使对方已经明白拒绝你的感情,自己却还想尽办法,想把对方追回来;就好像赌输的人一样,心中不服气,老是想翻本,钱输光了就想办法再借,也因而愈陷愈深,不可自拔,既然知道无法挽回,就不要再陷下去了,应该赶快撤退,就算是以此为戒,至少学到经验,也就够了,这样就是对自己慈悲。
慈悲不仅是照顾别人,事实上,也是在保护自己。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转变、释怀。
以尊重的心态经营爱情
男女间的爱,本来就是一种互相的占有。你想占有他,他也想占有你,因为都想占有,所以就分不开了,这样的“爱”,到头来,却只让对方更想逃走。
此外,很多人谈恋爱,其实是想找个依靠,也就是找“靠山”的心态。刚开始,依赖一下、靠一靠,可能觉得很温馨。可是,靠久了,就会成了对方的麻烦和负担。即使在爱情的两人世界中,每个人都还是独立的自我,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每个人都怕别人变成自己的负担,如果不能够独立,只想要依靠或是指望另一半,就会成了对方的包袱。
甜蜜的爱情,往往是最痛苦的。期待、要求,希望得到对方“真心”的对待和付出,可是……
这种心是“真心”吗?
《金刚经》中有一段话:“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诸心”,是指每一个众生的种种心理活动现象,这些都是虚妄的,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只要有心,就都不是真心,要“心无所住”,心中无物、无心,那才是“真心”。所以说,占有心、依靠心、期待心,都不叫“真心”,而是“烦恼心”。
古人说“相敬如宾”,虽是老生常谈,却是能够维系长久爱情的真正智慧。如果想避免吵架、误解,或者是想消融不断的期待、要求,在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时,不妨以尊重的心态,心悦诚服、欢欢喜喜、平平静静去面对、解决,心中的纠结,其实在当下都能即得化解。
爱情里的关系,并不是在互相执着、纠缠和占有,而是互相的贡献、成长和学习。能够互相关怀、照顾、包容,去彼此计较、相互猜疑,多沟通,并相互信赖,才能成为菩萨伴侣。
✦ +
+
三参法师开示
爱情,这是人类永恒的心结,也是生命轮回的核心话题。
佛教讲究一个“缘”字,两个人在一起,不管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都是一种缘分,应该相互珍惜,但在一起过日子只有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就可以了吗?
“爱河千尺浪,苦海万重波”,仅仅建立在两性与物质之上的情感是脆弱的、丑陋的、甚至是危险的。
这样糊涂的爱、凡夫的爱是六道轮回最主要的“发动机”。
既然有糊涂的爱、危脆的爱,就肯定有觉悟的爱、坚固的爱,这就是诸佛的大慈与大悲。
慈悲是最圆满的爱,这份爱以菩提心为“发动机”,讲求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讲求恒常陪伴、普同摄受。所以佛陀的爱,才是真正的大爱,是永远不变质的爱,是究竟了义的爱。
凡夫有爱的需求,却没有爱的智慧;有爱的动力,却没有爱的“冰箱”。很好的一件宝贝到手了就变成“糟糠”,很好的一个爱的对象渐渐变成了“冤家”。
如果不想让这一份世间的爱情缠缚成为六道轮回的苦,我们就应该向佛陀请教,只有佛陀才有能力将我们的爱发挥到极致,使其真正地光明圆满。
最坚固的爱情是有共同信仰的爱情,最亲密的伴侣是灵魂的伴侣。
靠近佛陀,皈依三宝,追求心灵的提升,追求智慧的开发,这才是情感能够天长地久的最佳保证。
作为修行人,在感激每一段相遇的同时,我们可以把每一段来到我们身边的缘分,都变成同证菩提的缘。这样,应该就不辜负这一世的缘分了。
月明天心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关注美味分享
往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