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行品》偈颂第六部分是“乞食道行”,这部分内容讲的是,菩萨在乞食途中是如何发愿的,包含五十五愿,大分三段,即“游涉道路”十二愿、“所睹事境”十九愿、“所遇人物”二十四愿。
我们继续学习“所睹事境”十九个愿:
若见众会,当愿众生,说甚深法,一切和合。
若见大柱,当愿众生,离我诤心,无有忿恨。
若见丛林,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应敬礼。
若见高山,当愿众生,善根超出,无能至顶。
见棘刺树,当愿众生,疾得剪除,三毒之刺。
见树叶茂,当愿众生,以定解脱,而为荫映。
若见华开,当愿众生,神通等法,如华开敷。
若见树华,当愿众生,众相如华,具三十二。
若见果实,当愿众生,获最胜法,证菩提道。
若见大河,当愿众生,得预法流,入佛智海。
若见陂泽,当愿众生,疾悟诸佛,一味之法。
若见池沼,当愿众生,语业满足,巧能演说。
若见汲井,当愿众生,具足辩才,演一切法。
若见涌泉,当愿众生,方便增长,善根无尽。
若见桥道,当愿众生,广度一切,犹如桥梁。
若见流水,当愿众生,得善意欲,洗除惑垢。
见修园圃,当愿众生,五欲圃中,耘除爱草。
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
若见园苑,当愿众生,勤修诸行,趣佛菩提。
Manjusri Temple
日诵净行品
若见陂(bēi)泽,当愿众生,
疾悟诸佛,一味之法。
When I see a marsh,
I vow that sentient beings
Will swiftly awaken to the Buddhas’
Single flavor of Dharma.
【广释】陂泽,即湖泊。看见大湖泊的时候,愿一切众生在种种的差别因缘之中,进入佛门之后都能够速疾地证悟空性——诸佛圆融一味之法。
佛陀出世,随众生的根机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当然不止八万四千法门,这只是形容佛陀说法之多。法门虽然很多,法门与法门差别也很大,但无非都是为了让众生得到苦的解脱,究竟成佛。
所以,诸佛所说的法虽然千差万别,但都是同一味,那就是令众生离苦得乐。好像大海,水在没有流入大海以前,虽然各各支流不同,水的味道也不一样。但流入大海以后,就都等同一味了。
从理上说,众生的种种烦恼,种种知见,种种欲望,种种因缘差别,一旦进入佛的智海中,就都等同一味了,没有异味,都是佛法之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