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佛陀在拘睒弥城东南的瞿师罗园,告诉比丘们说:“比丘们!如果有比丘、比丘尼,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身体触、意念识时,心中生起欲念、贪爱、愤恨、瞋恚、愚痴、执着,就应当好好地调伏这样的心念。怎么调伏呢?要这样想:若放任这样的心念继续发展下去,将会是一条充满恐怖、荆棘、障碍、危险的邪路,那是恶人走的路,不是善人当走的路。”
“比丘们!就好比一处即将收成的稻田,如果看守该田的人疏懒,不认真看守,就会让牛只闯入,如此一来,即将收成的稻子,就会被糟蹋一空。如果守田人战战兢兢,随时提高警觉守护,一发现牛只闯入,马上扣住牛鼻,鞭打一番,再赶它离开。如果这头牛一而再、再而三地闯入,每一次都被守田人捉打驱离,久了以后,这头牛就不敢再靠近该稻田,更不会再闯入田里糟蹋农作了。”
“比丘们!调伏我们的心,其道理就像制伏那头牛一样,要随时警觉守护,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自己:那是一条充满恐怖、荆棘、障碍、危险的邪路,应当厌离,用这样的方法来驯服。心被驯服了以后,当六根接触六境,产生认识时,心念就会变得沉稳而专注。”
——《杂阿含经》
一头牛,需要一而再、再而三耐心地调伏,才能驯服,心念也一样。这个方法,大家或许比较熟悉在禅修中的专注训练时用:妄念起来了,察觉了,拉回到原来专注的地方;又起来了,察觉了、再拉回……,从这个故事知道,这个方法并不限用于专注训练用,对过去贪、瞋、痴积习冲动的调伏,需不断在平常的行住坐卧中串习,识得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