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之后,对资源的开发是前所未有的,每个人制造的碳排放量都在逐年增加。由此造成的温室效应,正在以各种方式回馈给地球和人类,甚至成为人类一种严重的生存危机。
现在有很多积极改变气候的方式,而且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提倡人类改变生活方式,在节约能源方面就讲到了佛教徒最自豪的素食。吃素不单单是尊重生命、救护生命,还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拯救地球的方式,如果每个人都能努力减少碳排放,就可以减缓气候转暖,可以拯救地球。
备注:根据相关研究显示,生产牛肉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了与食物相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6%。畜牧业更是占用了全球70%的土地,以及超过25%的淡水。而工业化生产的肉类及奶类所释放的温室气体总量,相当于全球所有汽车、货车、火车、船舶及飞机所排放温室气体的总和。(摘自网络资料)
佛教徒在这方面是领先者。佛教徒的生活方式,从技术层面到道德层面可以说是最符合于减排标准的,这种生活方式是科学的也是人道的,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够“利益人天”。
佛陀教诫弟子们要爱护大自然,甚至落实在花草树木、绿色植被和水源上。出家人为什么要安居?安居制度从佛陀时代一直延续至今,已经三千多年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忍心踏生草。因为春夏植被繁茂,多走动的话容易踏到这些植物,修行人不想妨碍绿色植被的生长。我们现在也强调要保护高原草甸,就是因为它是非常脆弱的一个生态链。
佛陀讲过溪水神不喜欢我们把整只手伸进溪水里,洗手的时候最好拿一个器皿舀出来到外面洗,用多少就取多少。这样你只占有那一小杯水的资源,如果手伸在溪水里,整条溪水都会被污染,你使用了整条溪水的资源,也损了自己的福报。
佛陀潜移默化地让我们形成了珍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印刻在我们心里。甚至头陀行最模范的一个修行者,从饮用到一天生活用水,限量为两斤半,竟然量化到这种程度。
传统文化由传统文化人来承担、解释、示范,传统文化人有传统文化的生活,这种生活在衣食住行、行住坐卧中,贯穿了爱护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佛教,祂又是人类最科学、最人性、最道德的一种教育和生活方式。有了智慧的平台、智慧的思维、智慧的生活模式,那就是地球文明中的最先进者。所以我们要充满自信,同时也像科学家所期望的那样,希望佛教文化的智慧可以造福人类。
我们自己充满了这种自信和自豪,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就是优秀的思想、优秀的行为准则的复兴。这种价值观成为普天下的价值观的时候,不仅能够改善气候,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净化心灵。
改善气候转暖这个世界性的话题,讲到底要落实在每个人的身上,它最终要面对的,是克服每个人的贪嗔痴。贪嗔痴遏制住了,戒定慧开始修了,就没有那么强大的贪欲要去占有、消耗那些资源了,碳的排放从根本上就可以减少。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