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如何亲近师长?哪些该亲近,哪些该疏远?

2021-04-11 00:01: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图片


来书发明普敬僧尼,此理此事,实为至当。然教儿辈,又须反复为论。若止一往,则或恐不知去取亲疏,或致受损。


譬如有人,若诗若文,若宗若教,皆悉高超。而其品行卑劣,不堪为人榜样。倘不加分别,概行亲近。此人亲之,不但行为或随彼转。而其任己臆见,妄说道理处。无真知见,或被所惑。


须必居心则若贤若愚,通皆恭敬,不生傲慢。行事则亲贤远愚,取优去劣。如是则可免相染之弊,及挂误之愆。


天下事,有一定之理,无一定之法。若不以情事而为定夺,如执死方子医变症,则生者少而死者多矣。必使情与理相合,法与事相契,则得之矣。

 

图片


译文:

来信说明要普敬僧尼,这个道理、事情,实在非常应当。然而教导儿孙辈,则必须反复向他们讲论清楚。如果只是单纯说一个方面,恐怕他们就会不知道如何取舍,分不清哪些该亲近,哪些该疏远,这样也许就会受到损害。


譬如有的人,诗词文章写得很好,对于宗门和教下,都有高超的见解。但他的品德行为卑下低劣,不足以成为他人的榜样。对这种人如果不加以分别,一概地去亲近,那么行为就会随着他转变。而且这种人会随着自己的主观想法,错妄地说一些道理。没有真知见的人,或许就会被他所迷惑。


必须要:就居心存念而言,无论贤良或者愚昧的人,全都应当恭敬,不生傲慢心;而在实际行事当中,则要亲近贤者,远离愚人,择取优良,舍弃下劣。这样,才可以免除相互杂染的弊端,以及贻误事业的过失。


天下的事都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实际操作起来却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而作定夺,就如同拿着固定的药方去医治变化莫测的病症,那么医活的人少,而医死的人就多了。务必要使实情与道理相符合,法与事相契,才算是得当。

 

恭录自增广印光大师文钞

《复永嘉某居士书八》


图片

END

古文殊寺简介

古文殊寺佛像随喜

文殊菩萨智慧灯共修活动通启

助建古文殊寺第二期项目列表

古文殊寺原创记录短片合集


图片

三光照相 万品流形 人途超急 时代虚盈

淳风久谢 浇俗濳生 爱波滔识 业雾昏情

猗欤文殊 五台腾迹 妙道乘幽 元源控寂

鹫峰遐峙 龙宫广辟 慧日舒光 慈云吐液

宝传兹日 法像斯时 瞻风侯景 梵刹开基

准绳秋子 取则迦夷 业隆千载 道盛一期

至人惠利 正觉津梁 明示衣珠 大开宝藏

伫契圆明 崇缘方广 国家隆盛 同享遐昌



图片


感悟祖师本怀 传承佛法智慧

图片

相关文章
· 清明刚过,你猜,会在墓园遇见谁?
· 超越对尘世幻相的迷恋,能在解脱道上走得很远
· 戒这么高,我能受吗?
· “二河白道图”的甚深意义
· 【英法德意日五国语种视频】慧日法语每周甄选
· 【英法德意日五国语种视频】慧日法语每周甄选
· 茶与修行
· 甘露醍醐 |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菩萨
· 并不一定要在禅堂中用功,才能悟道
· 穿越感官的迷雾,才能遇见如来的金色身
· 淫欲,是流转生死之根本
· 梦里梦外,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佛弟子
· 【虚云老和尚】深信因果,免遭三途
· 【日语视频】三皈依的特别之处
· 甘露醍醐 | 一个人能学佛,不是必然,也不是偶然
· 靠什么可以改变我们的世界?
· 敦煌本《六祖坛经》·南宗顿教最上大乘坛经(五)
· 【最新视频】观音菩萨告诉我们的救命之方
· 有这样的胸怀,做什么都会成功
· 扬善抑恶,给我们的生命装道安全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