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修道干嘛
《圣宝积部·宣说法界无别经》中记载:
文殊童子宣说一切法皆是法界自性、无染无净、无缚无解的甚深意义时,眷属中有两百比丘说:“如果解脱不存在,那我们出家、精进修道还有什么意义?”于是心灰意冷,从眷属中离去。
在他们回去的途中,文殊菩萨幻化出一位比丘,对他们说:“我是对文殊童子讲法没有信解、没有诚信才离开的。”
他们说:“我们也是这样。”
幻化比丘又说:“你们单单是因为没有信解离开,还是说要舍法、口出恶语而离开的?”
他们回答:“我们只是没有信解而离开,没有舍法、没说恶语。”
幻化比丘说:“诸位尊者,非诤讼是第一沙门法,切切不可口出恶语,切切不可争论。我们同路而行吧。诸位尊者,你们观察这颗心是蓝色还是黄色等颜色?是真实,还是非真实?是常有,还是无常?是有色,还是非有色?心若非有色,无所宣说,无所显现,无碍无住,非能诠表,那这样的心住在里面,还是外面,或是二者之间?有所得吗?”
比丘们说:“没有。”
“那么,真正有圆成实吗?”
他们说:“并没有。”
幻化比丘问:“不是真实、不是圆成实的它,有解脱吗?”
他们回答:“没有。”
幻化比丘又说:“诸位尊者,正因为如此,文殊童子才宣说法界自性无有染净,但被颠倒蒙蔽的凡夫异生,执著我与我所,并安住其中,从而生起有缘执的心。虽然心缘取出家、修道,但这样的心无有自性,离生住灭,无染无净,无有所证,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文殊童子才如此解说。”依此,二百位比丘心无所取而解脱一切漏法。
随后,他们回到文殊童子面前,脱下各自的上衣,披在文殊童子身上,说:“请文殊童子您救护我们。我们都没有舍弃妙法,从今以后,唯一趋入甚深正法。”
精彩的问答
随后,须菩提尊者问那些比丘:“诸位尊者,你们获得了什么?现证了什么?为何将各自的法衣披在文殊童子身上?”
他们说:“须菩提尊者,我们一无所得,无有现证,为此我们才将各自的法衣披在文殊童子身上。须菩提尊者,因为我们有获得之想,彼时才从座而起,从眷属中离去。我们已远离了获得之想,所以才回到这里。所谓的获得,是一种动摇的慢心,实则无所获得、无所现证。”
须菩提问:“是谁调伏了你们?”
他们说:“无得、无生、心无散乱入定即调伏。”
须菩提问:“是谁这样说而调伏你们的呢?”
他们说:“问文殊童子吧。”
于是,阿难问文殊童子:“是谁调伏了那些比丘?”
文殊童子说:“胜义中谁也没有调伏,名言中以如幻的幻化而调伏。”
“刺痛我心。”
之后,(应阿难之问)佛陀为胜宝天子授记,如是音声令魔宫震动,到处遍布这种授记声,于是波旬偕魔军来到世尊面前,说:“授记三千世界的一切众生都成阿罗汉,我可以随喜,唯独授记一位菩萨成佛,我不随喜。(为什么呢?若菩萨得授记无上道,)我的魔宫暗蔽不明,而且这位菩萨将以三乘法,拔济无数众生出离三界,以此大大刺痛我心。”
文殊童子说:“波旬,你来也好,没来也好,都不能对此制造违缘。因为这样的菩萨趋入殊胜意乐,具足善巧方便,行持般若波罗蜜多而得出离。”
佛陀以威德力加持魔王波旬,向文殊童子请教了何为殊胜意乐、善巧方便和般若波罗蜜多。文殊童子一一作了答复。
魔王演说深法
其后,胜宝天子对文殊童子说:“把这个障碍(大乘行人)受持正法的魔王波旬,连同其魔军、坐骑和处所,都吞入自己的腹内吧。”
文殊童子说:“这不是菩萨的做法,我要加持魔王波旬显现妙相庄严的佛身,坐在狮子座上,以佛陀的辩才宣说正法。”
魔王听闻此话,想要隐身逃跑,却没有得逞。紧接着,众眷属看到魔王以佛陀身相坐在狮子座上。文殊童子对魔王波旬说:“波旬,你获得了一切如来的菩提,以佛身坐在狮子座上了。”
依靠文殊童子的加持,魔王波旬说道:“文殊童子,世尊尚且没有获证菩提,何况是我。为什么呢?菩提是远离获得之贪的法相,因此对于离贪者而言,无所获得,也无所现证。菩提是证得无为法,是无所获得的法相。同样,菩提是三解脱门的自性,是法界、真如、真实际、无我的体性,无有任何现前圆满成佛之事。若能于诸法体性无有分别,这就是佛陀。”
魔王宣说这种教义时,五百菩萨获得了无生法忍。
“两尊佛”互相问答利益颇大
之后,舍利子对文殊童子说:“文殊童子,你加持魔王波旬以佛陀身相宣说如此深法,真是稀有。”
文殊童子说:“舍利子,我也能加持树木等无情物如此说法。对于舍利子尊者你,我也能通过加持,变成如此。”
舍利子心想:“如果文殊童子加持我也这样做,令声闻现本师佛陀的身相,是不共的戏弄,我要从眷属中消失。”可是,因为文殊童子的威力,他无法隐身。
文殊童子知晓他的心念,遂加持舍利子变成佛陀身相,坐在狮子座上。对此,所有眷属有目共睹。
随后,文殊童子对舍利子说:“舍利子尊者,你可与魔王波旬共同讲法,就像如来说法一样。”
显现佛陀身相的舍利子,对显现佛陀身相的魔王波旬发问:“波旬,诸佛菩提是何等体性?”
波旬回答:“舍利子尊者,证悟诸法平等,是诸佛菩提的体性……”
他又反过来问:“舍利子,一切如来住于何处?”
舍利子回答:“波旬,如来住于生死平等中……”
依此,八百比丘心无所取而解脱一切漏法。诸天子等对舍利子、魔王生信者中,有三万二千众生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正是为了调伏这些天子,文殊童子才加持魔王波旬和舍利子尊者显现妙相庄严的佛陀身相,完毕后又收回这种加持,使他们恢复成原本的样子。
之后,来自不同佛刹的数千菩萨聚集于此,依靠文殊童子宣讲的法界体性无分别这一法门而得以成熟。
世尊教诫:“诸菩萨,当受持此法。我灭度后,此法将广兴于赡部洲。”
如来赞叹大悲心的功德
《圣宝积部·大显神变法门》中记载:
往昔过去无量大劫之前的现喜劫时,在如山王如来的教法中,文殊童子是一位名叫法幢的说法比丘。当时,善庄严转轮王统治四洲,并有一千位王子。
法幢比丘对他们宣说菩提的本体空性、无有执著之理及一切菩萨的甚深行为,他们生起无比的欢喜心,脱下身上的庄严饰物供养法师。法幢比丘说:“较此更为超胜的供养,是发菩提心,于如来教中出家。”
转轮王听后,不顾欲妙喜乐和国家的富有,去如山王如来面前请求“我想在如来的教法中出家”,并得到开许。国王又对一千王子说:“你们中谁喜欢治理国政,令一切众生受持正法?”
他们都说:“父王,请开许我们也出家。”
他们中有一位叫大悲童子的王子,对那些兄长说了如下偈颂:“出家积众德,虽是如来说,然具悲心故,利生我执政。有生我梵行,受八关斋戒,不事花涂香,如是不饮酒……不贪执自利,成熟诸有情。”
如来对他赐言“善哉”,随后说:“殊胜士夫,善哉善哉,若真实受持八种学处戒律之法,在家菩萨也具有等同出家的功德。你的大悲也能无余修行出家的功德。”
国王将国政交付给这位王子,之后,携同九百九十九位王子出家。他们生起了五通、总持、正念和闻法的智慧。大悲童子太子每月十五于四大部洲宣讲正法,使九亿二千万有情发起无上菩提心。他们对如来教法生起信心而出家,于无上菩提中不复退转。
当时,善庄严转轮王就是现今文殊摄受的商主天子,千位王子是贤劫千佛,大悲童子太子是本师释迦佛。
文殊与佛有何差别
其后,舍利子说:“文殊童子,你与这位商主天子长久修持梵净行,承侍众多如来并增长善根。”
文殊童子说:“舍利子,所谓梵净行,是八圣道的异名,道是有为法,而我即无为,所以我并非久修梵行;梵净行是行为的本性,而我无所行,因此并非久修梵行……”
又说:“(所谓承侍众多如来)如来无所照见、无所显示等,超离一切蕴处,是真如、真实际、法界、等性、离戏等的体性,为此,我无法恭敬承侍。
(所谓增长善根)善根不是一切染污品之根、一切执著之根,不是声闻、缘觉所证之根。菩萨的善根,是不舍弃遍知之心,成熟一切有情,受持一切正法,修行波罗蜜多、总持、辩才、无碍解、十力等之根。”如是宣说了这三者的真义根本定解。
所有眷属都说“善哉”,以种种鲜花撒向世尊与文殊童子,说道:“当知文殊童子无论住于任何佛刹,那里即出世了两位如来。”并说:“任何众生,若对文殊童子所宣说的法不惊不怖,则善根不浅,他们能阻止一切魔业,获此大乘光明。”
不舍法的真如
世尊听到这些眷属所说,显得非常喜悦,随后告言商主天子:“天子,何人听闻文殊童子所说而信受,这也是大神变,他们不畏惧除此之外的一切神变。何以故?天子,对于有恒常之想的一切众生宣说无常;对于有安乐之想的一切众生宣说痛苦;对于有我想的众生宣说无我;对于有清净想的众生宣说不净;对于有实想的众生宣说无实;对于有见想的众生宣说空性;对于有相想的众生宣说无相;对于有三界想的众生宣说无愿;对于有我执、我所执之想的众生,宣说远离一切见,这是世间的大畏,若不畏惧这些,就是真正调柔。因此,所有真正调柔者无所畏惧,不被畏惧之法和我执、我所执摄持,由此无有所依,无有动摇,无取无舍等,无倒真实成就,无碍现前正见、正定等,直至现前佛陀的一切法。对无作、无生之一切法,以法的次第如此宣说,这也是大神变。”
舍利子对文殊童子说:“我们不论向文殊童子你请教什么,你言谈之间都能显示佛陀的一切法。”
文殊童子说:“舍利子,诸法无主人,无尽、永恒不住等,才能随心所欲而修行、讲说等。这些法不能从何处取来,也不能带往何处,它们不是积集性。不管解说也好,没有解说也好,都不舍法的真如。一切众生与一切佛陀的说法形成文字,所有文字并不是从身出生,也不是从心出生,而是由因缘所生,所有文字无所积集。同样,心与心所的一切法也无所积集,烦恼的所缘与断烦恼的智慧也无所积集,依靠一无所住的智慧,断除不住的一切烦恼,这就是大神变。”
随后,商主天子与文殊童子研讨佛法,利益了芸芸众生。
未完待续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