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IQINGLIANGBAO
《天台宗纲要》
第十一课(一)
藏 教
(五)六即
一理即,二名字即
三观行即,四相似即
五分证即,六究竟即
点击上面图片
观看讲课视频
视频时长39:18分钟
这六即,表明了从凡夫到成佛的一切次位。为什么叫做六即?“六显因果之事相,即显佛性之理体。”从凡夫到成佛,其间因果事相,共有六个阶段,历历分明,不可混滥,所以称“六”。
从凡夫到成佛,所有佛性理体,完全一致,凡夫的佛性,即是菩萨的佛性,也即是一切诸佛的佛性,同然一味,所以称即。譬如初一夜的月亮,和初二、初三乃至十五夜的月亮,从明暗盈亏方面观察,便有十五天的不同。若从月亮的本体上观察,原只是一个月亮。
同时还要明白“六而常即,即而常六”的道理:从凡夫到成佛,佛性虽然一样,而因果事相,不可混滥,分明有六个阶段,这是“即而常六”。譬如初一到十五夜的月亮,虽十五天盈亏不同,只是一个月亮,这就如“六而常即”。初一到十五夜的月亮,虽是一个月亮,然而却有十五天的盈亏不同,这就如“即而常六”。
--- 《天台宗纲要》
# 六而常即,即而常六 #
六即
从凡夫到成佛的一切位次
请问我们的佛性跟佛的佛性不一样吗?一样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众生和佛之间是有共同体的,这个就叫理即佛,从理上说,我们众生就是佛。
名字即、相似即、五分证即、究竟即,这实际上都是即佛。名字即,就是说凡夫从名字上即佛。观行即,凡夫从观行上即佛,请问你靠什么观行呀?你有没有离开过佛?没有的,实际上在你观行的时候,你的佛性在帮助你观行,在帮助你转凡,在帮助你转变,所以观行即佛。分证即,从量的转变到质的转变;究竟即,最后究竟即佛,我们凡夫从究竟位上,所证和佛是一样的。
所以这六即就表明了从凡夫到成佛的一切位次。不管你修到哪个阶段,你跟佛都保持着最亲密的关系,所以找到佛性了,就知道赖都赖不掉,就是平等的,谁没有佛性呢?佛性理体完全一致,正因为佛性理体完全一致,所以我们才不要冤枉地做凡夫,既然你跟佛都有共性的地方,那你为什么做凡夫呢?凡夫跟佛的境界一样吗?凡夫跟佛的受用一样吗?我们为什么不做一个圆满的生命呢?
佛就是圆满的人,虽然我们跟佛是一体的,请问我们要不要修?要修的。虽然修,有六即,但是六而常一,一而常六。这里用月亮来比喻,初一的月亮和十五的月亮是不是同一个月亮?是的。但是初一的月亮和十五的月亮长得不一样吗?不一样的。
不要冤枉地做凡夫
与佛保持最亲密的关系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你要做的
无非是 |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