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纲要》
第十课(三)
(四)藏教的因果
点击上面图片
观看讲课视频
视频时长41:09分钟
藏教的因
修观是因,观成证涅槃,涅槃是果。外道所修的邪行,都不能趋入涅槃,因为这些邪行,都不是证涅槃的因。因邪,所以就没有果。佛法有因有果,因正果正。
藏教的因,是析空观。观自己的身体,是个什么?观身是地、水、火、风、空五大合成。
如骨、肉、脏、腑等属于地大;涕、唾、精、血等属于水大;暖气属于火大;动转属于风大;身体里面的虚空属于空大。
这样观察,便知身体不过是五大所合成,”我“在哪里呢?我既没有,什么是我所有的东西呢?
再观自己的心,是个什么?观心是识大(地、水、火、风、空、识,叫做六大),识虽然好像是有知觉,能了别,但假使没有外面的境界,识又从何而起呢?(这里所指的识,不过是第六意识,若第七、第八二识,那是别、圆二教所说,不是藏教人所知)?这识是刹那生、住、异、灭的,并不是常住不变。这样观察,便知心不过是识大。我在哪里呢?我既没有,什么是我所有的东西呢?
这样观察,可以破人我执,出分段生死,证偏真涅槃。
--- 《天台宗纲要》
这里讲解了藏教的因果。“修观是因”,观成了就证涅槃。比如观我们的身,这个身是什么?是由地水火风空五大合成的,那心呢?心只不过是分别识。实际上在这个身里面也找不到具体的我,识又是念念生灭的,所以当我们这样去正观的时候,就会证偏真涅槃,就可以超越生老病死。
但是如果你只安住在这个境界来教化众生的话,请问你是不是要教会一个人这个方法,才能度一个人?这个速度是很慢的,那这么多人怎么度呢?所以很多经典说,假使三千世界都变成这样,还不如一个人发起菩提心。为什么?因为有菩提心的人见地高,所以因地大,果也大。
所以佛陀一成道的时候,说佛的自证境界,就是大方广,但这个自证境界声闻缘觉是看不到的,只有像普贤菩萨这样的法身大士才能够看到,虽然讲了二十一天,但实际上无量无边的时空都包括在里面了。
欲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承事供养一切诸佛,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严净一切诸佛国土,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护持一切诸佛正教,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成满一切如来誓愿,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往一切诸佛国土,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入一切诸佛众会,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知一切世界中,诸劫次第,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知一切众生心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知一切众生根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知一切众生业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知一切众生行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灭一切众生,诸烦恼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欲拔一切众生,烦恼习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
善男子,取要言之,菩萨以如是等百万阿僧祇方便行故,发菩提心。
-- 《大方广佛华严经》
藏教的果
藏教的果,是偏真涅槃。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等一切灭尽,证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在这涅槃里,没有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等,空无一物,叫做偏真涅槃。
藏教的偏真涅槃,和通教的真谛涅槃不同之点,便是一则要灭尽一切法,方证涅槃(藏教);一则一切法当体是空,便是涅槃,不待灭尽方空(通教)。
至于别、圆二教,并不只以空为究竟,所以他们的涅槃,也就不能和藏、通二教所可同语了。
--- 《天台宗纲要》
实际上如果修法的话,藏通别圆哪一个难?藏教最难。藏教要把五阴、十二处、十八界都灭尽,空无一物才能证偏真涅槃。通教是怎样的?“一则一切法当体是空,便是涅槃,不待灭尽方空。”这个是不是比藏教简单?但是这不仅仅需要智慧高,还要福报大,要有通教的善知识,你才能学到通教的方法。
福报最大的就是念佛法门,所以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
就像谛闲法师的那位老徒弟一样,他出家前是一位木匠,也没学这些教理,谛闲法师说,你有信心,出了家就专门念佛吧,一心求愿极乐世界。他心想我们是发小,总不会骗我的,所以就好好地念佛,最后站着往生了。
谛闲法师是什么人啊?天台宗座主,那还了得?天台教主要就是以《法华经》为根本经典的,法华的见地,妙啊!那真是微妙不可思议的,法华的境界一上来就是十方诸佛刹土皆现前,佛菩萨在做什么,了了分明。
释迦牟尼佛来到人间,也投胎,也有父母,然后学文学武,娶妻生子,后来出四门,睹生老病死,然后生起了这样的思考:我是谁?我为什么会这样?产生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迷惑,这样大的冲击如果不解决,皇帝都不要做了,要为整个人类找到答案,所以释迦牟尼佛所有的思考,都是为我们求取答案的,都是我们需要的。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个去证明,这条路一下子就铺得很平直。
实际上藏教正好是连接我们凡人与圣人的通道,依着藏教学习,我们是可以转凡成圣的,但转凡成圣的路只有这一条吗?不是的。
佛日清凉宝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