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悟公上人特辑 | 修行直指

2021-11-27 21:34: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一晃又即将到纪念师公圆寂的日子了。


佛教很奇特,没有血缘性,甚至不分民族,就像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因为自己选择了佛教,自己选择了用佛法来思考人生。


正因为我们思考了,佛的福报、威德力还能加持到我们,所以才了解佛陀也曾经这样思考过,才了解在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的文明存在。


所以我们纪念师公,实际上都是提醒我们自己:结了殊胜的佛缘了吗?这辈子有没有空过?







图片


修行直指

悟公上人精华开示

 

佛法难闻善友难遇

道场难兴人身难得

现在四样样样具备

平安吉庆吉祥如意




鼓不打不响,人不劝不善


佛法道中求佛法,智慧法中求智慧;解脱道中求解脱,佛法就是智慧学。世间是谛学,那么四众弟子讲德学。


生则无灾难病苦,最后直往极乐净土,这是我的一种愿望。印光老法师说:


我佛弘开八万门,唯此念佛最为尊;

千江月是天上月,谷中风是陇头风。


就是说佛法一个是种,一个是熟,一个是脱,种熟脱三,事事不非。种在久远,熟在过去,脱在现在。先要下种。


弥勒菩萨就是一个方便善巧无声说法:


手拿青秧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后原来却向前。


这四句有事有理。在事相上面,布袋和尚种过的稻,草也不会出,水也不会干,能够丰收。在理性上呢,这是不同了,这个手是信手,“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由信下手,那么还要放下。先要看破世间一切,看破以后能够放下,放下以后能够自在,自在以后才能解脱。


弥勒菩萨又讲:劝一人修行,比自己精进;劝之十余人,福德已无量;劝之百与千,世界活菩萨;劝之过万数,即是阿弥陀佛!


所以一个劝字非常要紧,人要劝,鼓要打,鼓不打不响,人不劝不善。





息思,则见道

阿弥陀佛应化了一个比丘说法,就是善导和尚,也是净土祖师,他讲: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锺;

假如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

任你千般快乐,无常总是到来;

唯有精进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又化了永明智觉延寿禅师,他劝导我们的《宗镜录》一百卷里面, 这四句是他自己说出来的:“思思徒自思,思思徒自苦,息思即是道,有思终不睹。”


息思则见道,所以我们用功啊,一定要息心念佛。心不休息,心不清净,一念清净心,便是法王印。


不管修哪样行门,心若不清净,道业不成就。要修到心地清净,方才与佛法相应。


那么各位自己回思回思,我们念佛的时候,还有什么思想?旁边还有什么念头走出来?还有什么放不下?还有什么看不破?还有什么地方有尴尬的事情?


所以念佛要念到心清净,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方才能够一人修行,一人生西方,生到西方永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生可以成办这个道业,可以见佛了生死,再回来娑婆,方能善巧方便,教化众生。


普陀山的磐陀石,有四个字,一个是“惺惺”,一个是“寂寂”。惺惺散乱非,惺惺寂寂是,寂寂无记非,这个是修行的关键。一个是昏迷,一个是妄想,这两种是修行人最大的毛病,毛病不除掉,道业不成就,自己也不能得到轻安!


一定要清净心,那么佛给你印可。今天如是念,明天也要如是念,像走路一样,路要认清楚。所以祖师讲的,佛说过无量法门,念佛法门是最稳。不费功夫不花钱,只要心头坚,心不坚起来,那么被妄念所转,被昏迷所盖住了。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心里想静下来,也不在多,也不是一定少。





一切法门,皆要取于中道

我在普陀山的时候,有一个圆瑛老法师的法徒,叫明瑞法师,他去问印光老法师、兴慈老法师《大乘妙法莲华经》怎样子念?老法师都没有回答他。有一天,他到我这里来敲门三弹指,我晓得这是禅和子,我说:“请进!”他说:“法师啊!这个念经文是快好呢,还是慢好?”


我讲:“快嘛,自己要听清楚,你讲慢嘛,嗑睡打打,这个慢不起作用。”


修行也是,一切法门都是这样子,念佛读经并不是快,也不是慢,样样要取于中道,合情合理,不快不慢,不急不离,自自然然。


就是要惺惺要寂寂,寂寂要惺惺,这四个字是修行的基础,下手的关头。寂寂惺惺,惺惺寂寂,所以“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入三摩地,当以闻中入。”



菩提心,就是佛道

菩提心就是佛道,佛道就是广大心,所以心量最大,世界一切没有超出心。心生法生,心灭法灭。我们这个心,“心造诸如来,应作如是观”,这是香港圣一法师在大佛寺亲笔写给我的。


天台山寒山子就是文殊菩萨化身,拾得就是普贤菩萨化身,就是活活的两个人走到这个山崖里面去了,寒山子叫寒岩,普贤菩萨叫明岩。


因为佛菩萨都有如意通,像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也有廊柱的,你走过去头不会碰的,有这样的稀奇的,这就是如意通,无碍的。


阿弥陀佛不但是寿命无量、光明无量,而且阿弥陀佛国土没有障碍的,叫无碍佛、无碍光佛!阿弥陀佛的光明,就是铁围山也遮不牢,铁围两山间幽幽冥冥中能够见到阿弥陀佛光明。


所以有些人不晓得,我要求智慧呢,求“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求消业障嘛,求“观世音菩萨”!而不知阿弥陀佛的光叫智慧光,阿弥陀佛念得多是会开智慧,有这么稀奇,阿弥陀佛念得多就会消业障,有这么稀奇。




师父说:




图片



特别是《修行直指》,师父的肉身在的时候我亲自电视放给师父看,师父很认真地看,从头看到尾。我说:“师父,这个有没有问题?”师父说:“还可以。”我说:“这个名字这样起可以吗?”师父点点头。所以大家要好好去看。

 

我想今天听闻的过程当中,肯定就已经很真切地感受到我们悟公上人的生命力。对于有缘的人来说,师父的生命已经超越了狭隘的肉身,他永远在那里。





图片



QINGLIANGBAO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茶香慧日寺】:生命活出经典的模样便也是神圣的人了
· 蕅益大师:于一切境中观自心
· 【阿拉伯语泰语视频】慧日法语甄选|众生的特点是什么?
· 自我净化最快的方法
· 他与师父有前世之约,转世再来,终成一代宗祖
· 无论何时何地,当你敞开心灵,就能得到他无有遮挡的加持
· 这是只有佛教才有的禅定
· 忍得住修行的苦,现前的巍巍功德将是真实不虚的
· 三界的迷宫里,佛把我们带出去——《天台宗纲要》学记第十九课
· 【文化释说英文有声书】第四篇 传承文化之“道” (四)
· 虚云老和尚:初参与老参,各有注意处
· 三界的迷宫里,佛把我们带出去
· 三界的迷宫里,佛把我们带出去——《天台宗纲要》学记第十九课
· 受戒时,如何能得上品戒体?
· 如此 ,成为人类中高标准的人
· 佛子当发上品心,求上品戒
· 【人天善法】珍惜自己最初遇到佛法时的纯净之心
· 【悟道法师净土精要】对于念佛,这个事很要紧
· 【中日双语】|人天福田
· 路见高山、大树、花果时,怎么观想?——日诵净行品62—67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