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FO RI QING LIANG BAO
千手观音
我还在做居士的时候,当时刚皈依三宝不久,二十岁出头一点,看到龙华寺的千手观音,我就绕着菩萨像研究,为什么观音菩萨有这么多手呢?而且发现菩萨的脸有三面,头有三层,三层上面还有寂静、忿怒相,还有一尊阿弥陀佛的头,一共有十一个头。
回家以后我就想,这是什么意思呢?后来就看到有一位修行人描述禅坐的境界,其中就提到,他在打坐中想到了时间和空间的轨迹是呈DNA螺旋状增长的,当他悟到这个的时候,感觉刹那间就可以有百千个手伸到虚空中去,好像头也“歘歘歘”旋转起来。
广大的清净心
《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修行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这个心就不再是生灭心,而是广大的清净心。所以当我们仅仅以视觉暂留的一面来看,就只看到人有一个头;但是当我们的心灵不受拘束了,生命就发生了神奇的转变。
我们的修行也是这样,当我们的生命在实相的时空轨迹里的时候,它会变成一种开放的、更高维视角的生命存在。如果我们能够和世界合成一体,我们的身体就可以遍及各种维度,同时由于观音菩萨救度众生的大悲菩提心愿,我们就能够略略地感悟到千手观音的千手是真实不虚的。
前些天,当我做梦梦到我妈妈滑进浑浊的河水,不知被冲向何处的时候,我不知道是应该穿越于梦境,还是在现实中各道去拯救,才能够安抚我那种焦急的心。
我也确实问自己,难道我真的就是这么毫无修行吗?一个梦境就让我坐立不安,就让我焦躁。实际上,如果在这样的梦境里我能把妈妈拉上岸,我的心就会平静下来;如果我们在现实的修行中,我们的悲愿能够遍布于这个世界,去拯救苦难众生,我的心就会安静下来。
菩萨以此心为基
在《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里面,我们往往都注意到“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其实前面还有一句话很重要——“我于彼佛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令一切众生皆置于安乐的佛地的心,令一切如母有情在痛苦大海里得以解脱的心,宇宙的大清净心、大平等心、大慈大悲心,这就是大菩提心。
菩萨以此心为基,以此心为动机,以此心为初心,历尽艰难万险,用无量的种种万行,去实现自己这样一个广大清净的初心,就会终成正觉。所以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毕竟成佛”。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毕竟成佛
转凡成圣的生命体验
当我们地球的人类,乃至四生六道的众生,有福报谛听了佛法,去珍爱佛法、实践佛法的时候,佛法不仅是一艘慈航,能够乘载我们不受苦海浪涛的逼迫,令我们有一种虽在海中却犹如置于平地的安然,同时也会充分遣除我们过去的业障,灭除我们种种业力的黑暗,也会激发起我们无量无边的善根,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有极大的可能性,甚至拓展了生命的局限性,拓展了我们生命的边际。这种拓展实际上就是生命转凡成圣的一种成长体验。
这种修行有可能是艰难万险的,有可能是痛苦的,但是它所激起的生命潜能却是法喜的,却是快乐的。
THE END.
Foriqingliangbao
—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