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四念处观

2020-12-13 21:30:00 发布: 人气:8


图片






佛典故事连载系列之

四念处观














     佛陀刚成道证果时,独自在优楼频螺聚落尼连河边的菩提树下,静坐沉思,心中想著:「在这世上唯有一个法门,能令众生的心清淨,并且远离种种痛苦烦恼;同时,能灭除众生所有不良善的行为,获得正法利益,这个法门就是四念处。什麽是四念处呢?身念处,观身不淨;受念处,观受是苦;心念处,观心无常;法念处,观法无我。」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修持四念处观,就会远离成圣成贤的法门,与圣道渐行渐远;如果与圣道渐行渐远,就会与甘露法门愈行愈远;如果与甘露法愈行愈远,就免不了遭受生、老、病、死种种忧悲苦恼。相反地,若能修持四念处观,就能亲近成贤成圣的法门,受此甘露法门的薰陶,也就能避开生、老、病、死的种种忧悲苦恼,究竟离苦得乐。」






图片
图片


     此时,大梵天王以天耳听到如来的心声,满心欢喜地想:「我应当前往讚歎佛陀的体悟。」瞬间,他已来到佛陀面前,恭敬顶礼后说道:「世尊,诚如您所体悟,四念处观确实能淨化众生,远离种种忧悲苦恼。四念处观是行者精勤用功的下手处,好比白鹤腾空,一飞即逝,修持此法门得以速成佛道。所有人天导师应当以此觉悟之道,持续不断地为众生开示,使其都能听闻知晓,悲悯济拔一切有情。」


     天王进一步表示:「过去一切诸佛,因此法门而能得度;未来、现在一切诸佛,也将因此法门得度。度过什麽呢?度过生死烦恼瀑流,必须将烦恼妄想一一降伏、调伏,使身口意三业清淨,才能达到究竟的解脱、清凉、自在。世间人常在生死轮迴之中,唯有明眼人具足智慧,能洞悉十八界种种虚妄,并且宣扬这四念处观的法门。」


     天王讚歎:「譬如恆河奔流入海,四念处观也是如此,依此圣道,归流、趣向甘露大海。世尊出现于世,为众生开示所证之法与调伏之事,依四念处观,转妙法轮,普愿一切人天皆能度过老、病、死、苦之流。」大梵天王再三礼敬佛陀后,法喜充满地离去。



--- 典故摘自《别译杂阿含经‧卷五》





图片





图片

省 


佛陀在入涅槃前,付嘱阿难:「一切行者,应当依此四念处住。」四念处观实是修行的基石。一般人因为执著四大、五蕴为实有,因此于色身生起「淨」倒,于感受生起「乐」倒,于事物生起「我」倒,于心念生起「常」倒;由于这四种颠倒,成为攀求、追逐的僕人,作不了自己生命的主人。行者若能勤修四念处──观身不淨、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则能破除种种妄想执著,诚如《圆觉经》所言:「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淨。」找到真正安身立命之处。


(此评论仅用于引导,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声明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

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如火般明亮 | 为利众生愿成佛
· 真正最殊胜的舍利
· 虚云老和尚:修道这件事,暂时不在,如同死人
· 这部经典里的祛病良方已传承千年
· 【佛典故事】妙观察 善分别
· 您的悲智之光可以照亮世界
· 学佛的力量在于自己的信心
· 这个双十二不再吃土, 一起来打打坐吧
· 他示现的,是生命最好的活法
· 如果没破本参,没有真实功夫,就不要打妄想一个人住茅棚
· 舍利是活的,在祂面前,有多少业障你无法隐藏
· 【佛典故事】无生拔毒箭
· 菩萨的这个工作不好做
· 他看你一眼,那一眼就是永恒
· 想到他就能得福,你有这个信心吗?
· 聆听莲座下:闻法笔记之《寒山诗集》(下)
· 他默默地等待,呵护着你长大
· 【佛典故事】佛说无常四大山
· 弟子虔诚礼,大地涌莲花
· 【画话】师父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