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妙观察 善分别

2020-12-12 21:3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佛典故事连载系列之

妙观察 善分别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波斯匿王前往顶礼佛陀。当时,园中还有长髮梵志、裸形外道及一衣外道,七人身形都很高大。波斯匿王看到这些外道,便一一向外道们恭敬合掌地自我介绍。


     佛问波斯匿王:「大王,你为何对长髮、裸形及一衣这些外道如此恭敬呢?」波斯匿王回答:「世尊!他们是最殊胜难得的阿罗汉啊!」佛告诉波斯匿王:「你无法知道他们的心靠在哪裡,又怎能判断他们是不是阿罗汉呢?如果经过长期相处,仔细观察,才能够真正了解他们。而是否持戒清淨,也唯有有智慧的人才能知道,愚痴之人就算和他们长久相处,也无法看清楚。再者,若是遇到他的父母、亲眷往生,也可从他们的反应中看出实际行持,如果没有这些因缘,是很难明白了解的。如果遇到困厄、危难,为人逼迫杀害众生或和女人行淫,还能够不犯戒,才知道他们的道心、修持非常坚定。修行的程度,必须透过每个因缘的逐步观察,才知道他们的梵行是否清淨。再者,如果想知道他们是不是智者,一样需要有智慧才能够分别他们所说的真假!只有有智之人才可以在长期观察下,清楚明白地判断!」


图片


     波斯匿王听完佛陀的开示,欢喜讚歎:「大智慧的世尊!如同佛所说,要长时间相处、观察,才能够知道是持戒清淨、还是破戒之人。遇难缘时所表现出的行为,才知道他们是否道心坚固;听他们讲说议论,才能分别他们是凡是圣。这些要长久相处且有智者才能如实分别,愚痴之人是无法辨别,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妄下定论。为什麽我会这麽说呢?我曾派遣使者至其他国家中,不但穿著当地服装,亦观察其风俗民情,经过八到十个月的时间,完成种种交代的事情回国后,这些使者的五欲烦恼和习气乃至行为,都和出使前一样,没有任何改变,并不会因为换了装扮而有不同,可见不能只凭相貌就妄作评断。由此得知,佛陀所说是真实不虚的道理!」波斯匿王又说:「世尊!我虽已知这样的道理,但一看到他们的外相,还是会不懂得加以观察,立即恭敬起迎。」世尊便为大众说偈:


 不以见色貌,而可观察知,

 若卒见人时,不可即便信。

 相貌似罗汉,实不摄诸根,

 形貌种种行,都不可分别。

 如似涂耳铛,亦复如涂钱,

 愚者谓是金,其内实是铜。

 如是诸人等,痴闇无所知,

 外相似贤善,内心实毒恶。

 行时多将从,表于贤胜者。


     比丘们听闻佛的开示,欢喜讚歎,并依教奉行。



--- 典故摘自《别译杂阿含经‧卷四》









我们是否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明知道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却往往在眼根对色尘的一刹那就有了成见、有了偏见?因此,修行唯有远离分别取捨,不起贪爱、执著、冤憎,保持清楚明白的心,才能转识成智,如实了知!


(此评论仅用于引导,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声明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

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图片

相关文章
· 这个双十二不再吃土, 一起来打打坐吧
· 他示现的,是生命最好的活法
· 如果没破本参,没有真实功夫,就不要打妄想一个人住茅棚
· 舍利是活的,在祂面前,有多少业障你无法隐藏
· 【佛典故事】无生拔毒箭
· 菩萨的这个工作不好做
· 他看你一眼,那一眼就是永恒
· 想到他就能得福,你有这个信心吗?
· 聆听莲座下:闻法笔记之《寒山诗集》(下)
· 他默默地等待,呵护着你长大
· 【佛典故事】佛说无常四大山
· 弟子虔诚礼,大地涌莲花
· 【画话】师父是怎样炼成的?
· 这种温情可以融化冰雪——恩师归西十五周年感怀
· 须弥觉岸,慧灯慈航 ——慧日禅寺纪念悟公上人圆寂十五周年
· 梵呗|天宁梵呗-唵阿穆伽赞
· 别人的生命经验,也可以成为你向上的动力源泉
· 【佛典故事】五百欢喜丸
· 愿你能懂今夜的风,终结那孤独的流浪
· 这四个字,是祂一生不懈的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