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长老与忏云长老回忆虚云老和尚

2020-10-24 21:49: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图片





|




梦参长老与忏云长老忆



图片


图片


图片

虚云老和尚,祖籍湖南湘乡,一八四零年生于泉州,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老和尚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于一九五九年农历九月十二日圆寂,世寿一百二十岁,戒腊一百零一。


图片





01

忏云长老:我先问,老法师再答,我想,关于虚云老和尚的一切一切,或者是弘一大师,倓虚大师,慈舟大师,还有能海大师是不是?

梦参长老:对。

忏云长老:能海大师,能海大师传,最近还有印嘛,虚云老和尚的年谱法荟,那都可以说是,三十多年前,将近四十年前,我们台湾就有,大体关于这些老人家也有著作嘛,我们或者有看过的,现在要紧就是,没有看见过,没有看见过,这些老人家的相貌,威仪,以至于衣装,举动,没有看见过,好比,我想从这面,想请问老法师,我都想著,拜一拜,见一面也好嘛,都没得见,现在就想打听打听,见一面的时候的感觉,他老人家的,可以说,第一观感哪,见面的时候怎么样,还有,在亲近过这些老人家的时期,感觉,有什么事情特别感动我们,我们感觉著得利益的,他老人家得利益的,请您老人家慈悲,讲一讲给我们听。


02

图片

梦参长老:

     这五十多年前的事,我仅就我个人,在福建鼓山涌泉寺,那一段时间,中间只有,从三一到三五年吧,三四年,老和尚就离开了,我在那住了五年,但老和尚离开了,是三十三年底,民国二十二年,他就到广东南华寺去了,在这一段的时间,我所见到的,供给大家学习。参方,现在这个参方,见不到本人了,但是他有些个事迹,他的行为,他的作风,他是学禅宗的,乃至于所开示的语録,大家看了很多,我们最近都是寄来的有,我想就我个人,所感受得到的,所见到的,介绍介绍给大家。


     有人说,禅宗的人,不大注意戒律的,而鼓山呢,半月半月还是布萨,还是要诵戒,但是,如果是一个通家了,所谓通家者,就是有悟性,证得的,建立一个道场,他是一定得以戒律为主的。我们中的禅宗,从马祖建丛林以来,它还有个规矩,这个规矩还是根据戒律的,后来就是,百丈怀海大师,建立这些丛林制度的时候,就清规,这个清规,他是参考了戒律而制定的,不是脱离戒律而另制的清规,那我讲讲,虚云老和尚在鼓山,他的作风。鼓山已经衰败了,那个时候,以前虚云老和尚是在鼓山出家的,那个时候,请他的时候,他是在云南祝圣寺,鸡足山祝圣寺,作方丈,他在云南鸡足山做方丈的时候,鼓山是他的祖庭,是他制度的祖庭,鼓山那时候很衰败,衰败,并不说没有钱,我们好像一听衰败了,这庙就很破,没有钱了,不是的,鼓山的,整个那批山的土地,全是涌泉寺的,所谓的衰败就是,道风不振,寺庙的出家人,吃烟哪,喝酒啊,作风就不正派了,因为这个庙里的长老们,感觉这样的下去了,对于这个祖庭,千年的这个道场不大好,就请老和尚来,就在云南请他来。


     他来的时候呢,他在云南的时候,那个时候,他积累的时候啊,三十万白洋,那个时候花白洋,花大洋,就是,我们叫袁大头嘛,就是那个圆圆的像头,一个袁世凯的脑头,从民国三年出版的,交了三十万,他下山了,是一文钱没带,全部交给那个定和尚,接他的位的是定和尚,到了鼓山来了,这是他廉洁的作风。


     到了鼓山了之后,可以说是废俱兴,道以人弘了,我到鼓山的时候,他都是,住了有几年了,那个时候我去了鼓山,也有念佛堂,也有禅堂,还办了一个华严大学的一个学堂,法界学院,各各堂口都有,但是以禅堂为主,以禅堂为主,他来了之后,以前没有学堂,他又建了一个学堂,要学教,这个大家想象当中,可能是禅宗的大德了,没有教下,但是鼓山是有,特别不同,金山高旻,没有这个规矩,也没有念佛堂,参禅就是参禅,我就介绍,虚云老和尚他的心地,就不像一般的禅宗的大德说是,我们就是,唯之参禅而已,而且他的开示,他要我们从浅近的入手,他说,现在参禅哪,恐怕入了很不容易,念念佛也好了,乃至学学教义,懂得懂得你怎么样走,怎么样修行,他又请慈舟老法师到那办学,学堂,因为在鼓山过去的历史,只有禅堂,以后,为了接机的关系了,有念佛堂,也有学堂,有这些才开始,他还设一个如意寮,专门医病的,请两个中医师,专门给出家人看病,这我到那儿去了,都是新设的,我感觉到,从老和尚的思想的状况来说呢,他是,不是拘于一宗一派的,很阔的,是第一种,这个我简单就这么说一下情况。

图片
图片
图片

     生活作风,他是很严谨的,有些个禅宗的大德了,或是我们看语録上看到,不大注重威仪的,大家所熟悉的,道济禅师,就是济公,也是禅宗得道的高僧,他度众生的方式,就不拘小节,不注形式,他喝酒,吃狗肉,大家看到济公传都了解。也有些禅师,他不注重什么小节的,但是虚云老和尚,他很注重这些事,我上回介绍的时候,也是老法师要我介绍他的行迹的时候,我说,我在鼓山,我跟他那些年当中,我是住五年,有四年跟他在一起,我没看见他眼睛,他到了方丈室里头去了,他眼睛睁得很大,等了一出了方丈了,他那个眼睛,总是看著前头不过三尺,永远是这样子的,不论上殿,过堂,出外头,乃至接人待物,都是这样子。


     我问我们另外一个老和尚,我说我没看见老和尚眼睛,他说,到方丈看去,到方丈里头,他又说又笑了,什么的,跟小和尚,他是讲故事了,我们去了那,就那听他讲故事,很平易近人,但是他出来呢,威仪很严肃的,你在外头,就不易跟他说话,他也不得,站在路上跟你说话,这个时候我没看见过,你要说什么,到客堂,再不到方丈寮,再不到监院那个办公地点,在路上走着,他不跟你说话,这是他的行为,他的作风。


     有的人说他,教理不通,他经常跟我们讲《华严经》,跟我们几个小和尚讲,还有那个,已经故去了,来台湾那个灵源法师,那个时候他才十几岁,现在台湾不知道了,已经都故去了,都不在了,他跟那些小和尚讲,跟我们讲,讲《华严经》的什么啦,五教仪啦,我以为他教也是通的,至于传记上所记述记载的,别人所说的神通妙用,我没见到,那个时候因为我太小,他本人哪,老和尚不大讲这些个事,他只有跟我们讲到,在终南山,住洞去,到过年时候,到常住取东西,掉到雪窟窿里去了,那个时候掉到山底下,掉那雪洞里去了,好几天,后来别人把他救回来了,这是一次事,他也没说是神通,反正活过来了,一次还在,坐长江轮船上,掉到长江里头去,从那采石叽,人家把他捞上来了,就这么两椿事,我所知道的。但是,他也没说他的神通,也没说什么妙用,他在鼓山这几年,我见了很平常,很平常。


     在我心目中,老和尚很慈悲,很慈详,但是坐禅堂里头不同了,你到禅堂啊,我有时候跟老和尚开玩笑了,我们几个小和尚,跟老和尚说,老和尚千变万化,到禅堂了,脸孔一骂,神圣不敢侵犯的样子,赶到了方丈里头了,又说又笑的,就好像他变了一个人似的,到外头了,行动了什么,处事了,他又变了一个人的,这就是他的妙用了,我所见到的,简单跟大家介绍这么一点。

图片


规矩


     另外就是鼓山的规矩了,因为今天题目是参方,讲讲参方,亲近善知识很不容易,很不容易,就像大家到了莲因寺,亲近忏公啊,我看也是很平易近人的,我看他跟你们大家说说笑笑,那么弟子有时候,比老法师还严肃。


     我到北斋有这么样一个问题,我也感觉得喔,是不是这样子,我一去,我那也有这些弟子跟去,事先,我们那些个管理的人员说,不许动,怎么样怎么样规矩,说,坐那不能摇摆,好好听,不能起来解手,又这也不能动,那也不能动,等我们一坐上去,老和尚说,你们要是中间,坐著不方便啦,腿要痛可以放下来,如果中间,内急紧了,也可以到这洗手间去,我看这跟底下说的都不同。


     这个在鼓山也有这种情况,凡是老和尚老法师很慈悲,跟我们承受的这个弟子,他就要比老法师还严肃了,这对不对呢,是对的,是对,没有一个规矩啦,不好约束,但是说明了,老法师他还是慈悲,还是慈悲,个个大德都如是,都如是,你像我们参方的,参个善知识,我是说,参善知识很不容易,不是他接物的时候啊对你有什么苛求,而是他没那么多时间,要求见他的,会他的,跟他谈的,太多了。那底下的弟子们,为了照顾老法师的健康,为了护法嘛,护法护法嘛,不能不这么做,那你要在鼓山,要想见老和尚,恐怕很不容易,方丈寮,在山门进到方丈寮,到客堂就把你挡了,你在客堂里头,作上客的时候,作了好几天,还没见著老和尚,那不是老和尚,老和尚也不知道,如果是普遍地接待,他的精力不可能,还要到禅堂领导坐禅,还一天上殿,大家看到,就拿我们,忏老法师,他每天早晨要跟大家一起上殿,过堂,无论什么,那他另外的一天,接待客的一天,时间就太多了,个个大德都如是,虚云老和尚也如是。




图片
图片


     在大德身边跟前,见不著他什么奇特,也跟我们平常一样,一个老和尚,不过年岁大一点,我心目中就是这样子想法,甚至我还有一个,可能说来大家可能感觉著很够不尊敬,不够敬吧,不是这样的,我心里认为是这样。


     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人间的时候,他示现的跟我们是一样的,大家看《金刚经》上,到吃饭的时候,托钵吃饭了,他就自己,钵洗了托钵,就去上街上乞讨去了,乞完食了,把钵洗了,吃完饭了,洗完了时候,把钵一摆,自己敷草,就坐那儿了,弟子围拢了,这就说法,《金刚经》就是这么说的。


     至于把佛的神秘化,是根据印度外道,都是神秘的,因此佛的弟子也把这个神色,尔后大乘经典一出来了,那就跟,以前佛在世的时候具体情况不相同。南传佛教,咱们讲大乘佛法,他不信哪,他说,不是这样子。所以现在,人家讲这个,老和尚的怎么奇的事,我不信哪,因为什么?我看见不是这样子嘛,当时没有这些情况嘛,我那时候跟忏公法师说,我说,我们要再来几十年故去之后了,我们的弟子还不知道把我们说成什么样呢。一样如是,我亲近几位大德在跟前的时候,很平淡。


03

图片

忏云长老:他老人家穿的衣服?我看都照相,都是百衲衣啊,补了又补啊。


梦参长老:他的衣服是这样,那是真正的,不是买的喔。我们鼓山那时候,我们一人都有一个衲头,但是衲头不是自己衲的,是人家补的,因为那好像一个作风。但是说到这呢,我们也学学老和尚的作风,他到哪儿去了,我前天我跟忏公法师,我问他,我说你,背过背架没有?他说背过呀,我那时候有背过几天,我说,那我比你背的时间长了,我们最初当小和尚的时候,师父先教做一个背架,拿竹子圈的,两个一夹,大家看到唐玄奘,取经背那个嘛,就是那样子,一人一个背架,我昨天跟OO法师,还在那儿开玩笑,我说,你是没背过背架,你看过没有?到了上客堂,一定哪个寺庙,你先到客堂啊,像我们,没有那个设备了,你到一切丛林,都先有客堂,客堂呢,摆两边两排凳子,中间挂的是佛像,这边嘛,靠著门这边也有两个单独的,单座的凳子,如果是你没参学过的,你到那里,你不知道你这个背架往哪儿摆,往门口哪面摆啊?你要是老参的师父,你要背架摆左面,人坐在右面,坐两排的,你自己看见你的背架,没有好多东西,上头一个钵,钵底下是三衣,三衣底下,衣里头要摆四分戒本,一定得摆,戒牒你得有,完了,底下有几件换洗衣服,就是刚才老法师说,一个百衲衣,衲衣呀,这是到丛林去的时候,必须有那么,这是门面,比这个衣还重要,如果你穿上那个衣服了,不是住洞的,就是住山的,再不是参学过的。


     我最初刚出家,到那儿住了,摆背架摆错了,地方摆错了,坐的方向也坐错了,那知客师,到了鼓山去,他说“你到丛林挂过单没有?”我说“没有啊。”他说,“你坐这边来”,我说“这有什么?”


     坐这边来,是瞅我那个背架,它是右手是上首,是老参师父坐的,我那时候才出家不知道,就坐在那儿,知客师坐这儿,你坐这面,知客师一定要坐这面,你要坐这面,知客师一定要坐这面,他要看著你,你看著背架,他看著你,这是规矩了。


图片
图片


     还有很多的,这说来好像是笑话,你来了上客堂住的时候,来了,知客师头一两天,考验考验你,还不能给你单呢,考验考验你做的对不对啦,你一解小手,他都知道,这今天又是来了一个没参学过的小和尚,我说,他在屋里,他怎么就知道是我呢?因为你尿尿,你解手的时候规矩不懂,他那是摆了两个尿桶啊,你一出来一尿,窟窟窿窿冲的,声音就有了,他知道你是外行,你要是内行呢,他就尿尿都顺著桶子旁边槽著下去,一点声音没有。


     吃饭,那筷子怎么拿,碗怎么摆,拿碗都是拿半边的,还有你要吃好多,拿筷子这么一划,那行堂师的技术很高明,就啪一舀啪,准是你那些,你划好多准是那些,这些丛林这些规矩,就是生活问题,都要晓得了。


     那时候我们在方丈,老和尚就跟我们讲这些,他说,你们这都不懂啦,这都是我们当小和尚时候,那时候学来的啦。现在你们大家要是,现在我们这一方的道友们,将来,可能有一部分出家,这些个,你知道知道,现在以后没有这个事了,那时候说,天下丛林饭似山,现在这句话不成立了,你到哪挂单,据我所知,到大陆上你挂单,很不行,不是看戒牒,看你当地的,宗教的统战部的有介绍信没有,没介绍信不能留的,这是第一个,我们以前哪,这个脑壳就可以了,一看脑壳,有几个疤就行了,现在我们大陆受戒,不准烧,那根本就没有啦,但是必须要有介绍信,你才能住,而且很多庙上,他就根本不留单,就没有上客堂的设备,所以,这一套的参学,我以为可以不要了。


     我们在南普陀,我们过斋堂是圆桌过的,八个人一桌,现在到我们这儿来看这个,这种意思是很好的,在大陆上,很多的庙,也见不著这种过堂的形式了,过堂的形式也没有了,那好多,食存五观没有了,很少讲,除非是讲戒律的道场,还讲,著重这一点。


 图片



     那时候鼓山,老和尚作风就讲究这些,但是我在这几年,我们禅宗经常上堂说法嘛,那老和尚他不上堂,说法的时候很少很少,一年,可能有一次两次,很多的禅林的规矩,逐渐逐渐的就变化,就不是不像以前我当小和尚那时候了,我们现在有很多的道友,我们在大陆上,我们佛学院的小师父,就给我提过这个意见了,“这不是你那时候了,三十年代,我们这现在是八十年代了,你知道不知道。”我说,我不知道。


     有些个老和尚,办了佛学院,办办的,那天我跟老法师说,办办不想办了,就是虚云老和尚,他都跟我们的小和尚讲:好好读吧,过这几年,我就不办了。大家知道什么原因吗?后来的人哪,不知道前人的,为道,为爱护学子的心,办学办的,是留众啊,供养大众啊,他就是,感觉著寒心啦,后来的人,不向道了,不向道了,办办的,每个佛学院是非很多。大家知道吧,我们在家的学院闹学潮,佛学院也闹学潮,好多佛学院闹学潮。


     那时候我们在鼓山,也有这个事儿,不是学生闹,是那个监院跟法师闹,这是没办法的,所以,办学的人哪,很难。那时候老和尚后来,到发南华寺,说不办嘛,他还是办了,又办个小学,后来到江西云居寺,石城县真如寺,云居山上,真如寺那儿,又办了一个小学,就佛教小学,他有一个侍者就是这样的,我是一九三五年,民国二十四年,跟他离开之后了,我没在他跟前了,我的因缘呢,也不成熟了,我跟虚云老和尚就这短短的这么几件事情,就是他的威仪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作风严谨,自己的生活,非常的刻苦俭仆,这就是几点。


图片


     至于学道呢,他所参禅悟得的,他是经过好多刻苦的,他终南山住茅棚的时候,有人说了,他是那时候开悟的,入定了,一定七八天的是堂事,有的说,他在金山了,禅堂里头,因为打破碗开悟的,有的说,他在高旻寺住的时候,因为他生病,生病,有人给他出个偏方,出个偏方吃什么呢?是大众僧的那个时候,解小便那个尿槽啊,吃那个尿槽的碱,在他吃碱的过程当中,他明白了,也说那个时候开悟了,我所知道的老和尚开悟,有四种。


      我问过他自己,我说,老和尚你开悟没有?他说,开什么悟啊?我说,他们说什么,坐禅要开悟嘛,他说,你慢慢等著吧,将来你会知道了,也没跟我说,他悟不悟,我还是不知道了。


      那么,关于虚云老和尚的,我简略说这么几点哪,后半节的,我是听说的,到了广东南华,后来他到广东的乳源县的云门,又是到了,他也到别传寺,丹霞山别传寺去一段时间,后来到江西,云居山真如寺,最后圆寂就圆寂在真如寺,但是他活的年龄,是一般的人,近代来说,没有的,活一百二十多岁,我在鼓山那时候,他九十岁,我给他作九十岁大寿嘛,后来这个年限我就不知道了,就算不到了,但是他们有的算的,说他一百二十四岁,有的说一百好多,我不知道。那个时候,他比月霞老法师、谛闲老法师,岁数都大,在终南山住的,都大,这些人早都圆寂好久了,我简单介绍他就这样。


04

图片

忏云长老:他老人家一顿饭,中午能吃几碗?


梦参长老:他不一定,我跟他说不一定的话,我看见过他七天没吃饭,为什么原因没吃饭呢?我们禅堂后头修那个围墙,就像这个围墙,围着禅堂,他那天监工,不晓得,那个石头好像跟他开玩笑似的,那个石头倒了,把老和尚压到里头去了,这个动员了学堂的,禅堂的,都跑出去搬石头,好把老和尚挖出来,但是挖出来,他自己站起来,抖了抖了,他就回了方丈寮,回方丈寮,他在里头把门就锁上,大概是七天,也没吃也没动,待里头开出来看,老和尚好了,什么事没有了。我们有时候小和尚,把那窗户抠开,说,老和尚怎么圆寂了怎么著,小和尚跟小和尚开玩笑了,侍者也见不到的,敲他也不理,抠开,看他还是那么坐著,看著没什么事儿,这样子。他有时候中午过一顿堂,就中午过个堂。


忏云长老:早斋呢?

梦参长老:早斋有时候过,有时候不过,少,早斋嘛,他吃的很少。

忏云长老:早斋,吃得很少。

梦参长老:对,有时候给他打上了,他并没吃,他把筷子摆那,得和尚撂筷呀,才能结斋呀,结斋,维那师就看和尚嘛,他有时候,他筷子就那么摆著,我有时候注意在看他,后来,他看著大家吃得差不多,他把筷子一摆下,结果他那碗粥还没动,这时候,经常有。


忏云长老:他老人家那个面色那个气色,很憔悴啊。

梦参长老:后来不同了,后来是黄的,金黄色。就您这样子,跟您差不多,不像我这么憔瘦,就像你这个面容这个颜色,是黄黄的。


图片


忏云长老:头发有时候一年剃一次,是不是?

梦参长老:一年剃一次,老和尚到这一年的时候,到腊月,你看他那个相貌特别丰满,那个头发都搭了到这儿,它长得也特别快,赶一剃完了,那个相貌变得,好像突然间,那个人的脑壳好像很小了,看惯了,好像很小,那渐渐渐渐,就一年剃一次,因为他行头陀行嘛,他两个指头都燃了,也叫八指头陀,他这两个手指头都燃了,在终南山燃的。


忏云长老:人高,有没有这个赖OO老师那么高?

梦参长老:那时候比赖OO老师还高一点,我看得还高一点。那老和尚有个特殊现象,有时候我看见他,好像特别高,特别高,有个时候看他又,他要临去广东那个时候,没有那么高。他也是做梦去广东的,先做梦,后来时候,广东就派人来接他了。他先作梦说,六祖大师给他托梦,要他到那儿,护持护持他道场。


忏云长老:这个年谱上我想有。

梦参长老:这个是有,这个他跟我们说了,他说,这个梦作很奇怪了,他说,不可能啊。隔没好久,那个李汉魂来请他。

忏云长老:就是作梦的时候,你老人家在老和尚眼前哪?

梦参长老:在,那我在,那时他没有走嘛,他是从福州到广东去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净土不碍禅
· 吃亏到底是不是福呢?老和尚们语出惊人……
· 和合的力量 ——「慧」看电影之《功夫熊猫》
· 法语图|和合
· 【佛典故事】大善之人必行施
· 真实又珍贵的传承
· 二十四节气——霜降
· 修行成就和做大事,都离不开这个……
· 妻子把丈夫4年抽的烟盒放在一起后,发现了一个秘密!
· 圆瑛法师 |《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六)
· 《西游记》里的人参果树,为什么观音菩萨能救活?
· 法语图|念心的本性,就是念阿弥陀佛
· 【佛典故事】依法为师
· 梦参长老与忏云长老回忆弘一大师
· 寺院趣观:一园小菜花,全学牡丹开
· 愉快无悔地活在这个阎浮提
· 这个转凡成圣的妙法,关键在于“信”——《佛说无量寿经》讲记第二十二课
· 修行可曾期待,业尽情空总会到来
· 阿弥陀的心意——《佛说无量寿经》讲记第二十二课
· 法语图|娑婆世界是有漏的,但三宝地是可以有无漏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