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狮子恭敬沙门成佛缘

2020-10-20 21:31: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佛典故事连载系列之

《狮子恭敬沙门成佛缘》




     过去,佛陀在王舍城耆闍崛山时,提婆达多怀有恶心,欲害佛陀,自立为佛。于是,提婆达多教唆阿闍世王杀害自己的父亲,自立为王,并且帮他一同杀害佛陀,如此新佛、新王共统天下,才是痛快之事。阿闍世王听信其言,便杀害父亲,自立为王。

 

     人民知道这件事之后,非常愤恨,对于出家比丘心生厌恶,致使比丘入城乞食皆空钵而回。比丘们回到山中禀白世尊,因为提婆达多的恶行,让人们对出家沙门咸起恶心。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若有众生对身著袈裟之沙门起恶心,便等同于向过去、现在及未来诸佛、辟支佛及阿罗汉起恶心;因向三世诸贤圣起恶心故,便获无量罪业果报,因为袈裟是三世贤圣的标志。若有众生剃除鬚髮,著此袈裟,出家修行,此人不久当得解脱一切诸苦,获无漏智慧,能救拔一切众生出离苦海。若有众生能对身著袈裟之沙门,生起无比的信心与恭敬,则能获得无量功德福报。」佛陀亦举自身为例,表示过去在因地修行时,也是因为对身著袈裟之人深生敬信,最后终得成佛。佛陀于是向阿难尊者及与会大众叙述过去因缘。


图片


     过去无量阿僧祇劫前,阎浮提有一大国王名为提毘,总领八万四千诸小国王。当时并无佛法在世间流传,只有辟支佛在山林中坐禅行道,飞行变化,度化众生,林间野兽皆来亲近。有一狮子名叫迦罗毘,全身金色,光明晃耀,只吃草及果子,不会伤害其他众生。当时有一猎人,剃除鬚髮,身著袈裟,并将弓箭藏于衣内,到处寻觅猎物。当他发现迦罗毘时非常开心,因其毛皮可为自己带来一大笔财富,于是他趁著迦罗毘熟睡之际,以毒箭射之。迦罗毘惊醒后,本欲杀害猎人,但见其身著袈裟,便自思惟:「此人不久当得解脱,远离种种苦患,因为袈裟是三世贤圣的标志,我若加害于他,如同以恶心加害三世诸贤圣人。」如此思惟,害意便息,自知不久当离世间,便说偈言:「耶罗罗,婆奢沙,娑呵。」迦罗毘说此偈时,大地震动 ,万里无云的晴天瞬间下起大雨,诸天即以天眼观察世间,见猎人杀害菩萨狮子,便于虚空雨诸天花,供养迦罗毘的尸体。


图片


     猎人将狮子的皮毛献给国王,并要求赏金,国王见此金色毛皮便自思惟:「经书上说,若有畜兽身为金色相,必是菩萨化身,如果现在奖赏此人,便如同与他共同杀害菩萨。」此时猎人不断哀求,国王因而怜悯,给予少许钱财,并问猎人:「狮子死时有何瑞相?」于是猎人告诉国王当时所见到的瑞相及狮子所说的偈子。国王听完之后悲喜交集,信心坚定,便召集大臣及有才德、有智慧的人,为其解说偈子的涵义,但无人能解。

 

     当时山林中有一仙人,名叫奢摩,智慧通达,国王便请他来解说偈子的意思。仙人表示:「耶罗罗是指剃除鬚髮而著袈裟者,能于生死中速得解脱。婆奢沙是指剃除鬚髮而著袈裟者,皆是贤圣之相,能速趋涅槃。娑呵是指剃除鬚髮而著袈裟者当为一切诸天世人所共敬仰。」国王听完非常欢喜,便召集八万四千小王同来集会,以七宝高车展示狮子皮,令所有人皆当恭敬,以烧香散花供养;此外,更打造一座金棺,存放狮子皮,并起塔供养。人民因发此善心,寿终之后皆得生天。


图片


     佛陀告诉阿难尊者及四众弟子:「狮子迦罗毘因向著袈裟之人起一念善心,十亿万劫作转轮圣王;又由于能供给一切众生所需,广植福田,而得成佛。其实,迦罗毘就是我的前身;国王提毘因为供养狮子皮的缘故,十万亿劫生于天上人中,尊贵第一,修诸善法,是弥勒菩萨的前身。而当时的仙人即是舍利弗尊者,猎人即是今日的提婆达多。」


     所有人听完后,心中非常欢喜,并向佛陀至诚忏悔。于是,佛陀慈悲为大众开示四谛妙法,听闻者亦随过去因缘皆获妙果,信受奉行。



--- 典故摘自《贤愚经‧卷十三》

图片






省思

僧宝捨家修行,披如来衣,于出世法中精进不懈,并且引导众生出离生死苦海,当以虔诚恭敬之心护持。《六祖坛经》云:「自性起一念善,得恆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一念恭敬心,获福无量,造作种种恶,终将回归自身,故应慎护自心,莫造诸恶。


(此评论仅用于引导,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弘一法师圆寂纪念 | 他的书法浑若天成,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 秋酣|山林鎏金,五台尽染,这是一场久别的重逢
· 去做一个真正的三宝弟子
· 【永恒的加持】缅甸朝圣之旅视频合集 {精美版}
· 开智慧的增上缘
· 法语图|生而为人的尊严
· 【佛典故事】一名无量义
· 脾气、和合与见地
· 如此殊胜的法会,就是对每一个人修行结果的印证
· 往生佛国方法如此之多——《佛说无量寿经》讲记第二十一课
· 圆瑛法师 |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五)
· 做个好护法可不简单
· 往生佛国方法如此之多——《佛说无量寿经》讲记第二十一课
· 法语图|真理通过智慧才能自证自得
· 【佛典故事】勤修福德 无有疲厌
· 成为佛弟子的样子
· 梵呗|天宁梵呗-呼佛面
· 古刹有新匾 | 从弘一法师的这四个字,走入佛的世界
· 盛世法筵独家揭秘,怎么得到评委法师的“感情分”?
· 从有漏进入无漏,从有限趋向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