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装书局推出的《慈风普扇》属于传统文化智慧类散文集,是传喜法师近年来海内外报刊专栏的文字辑录,共分3个篇章、5个部分,42篇。涵盖生命的议题、文化的传承、精神生于道、佛教与科学、自信与自觉等内容,引导我们从种种错综复杂的信息里,找到安身立命的定海神针。《孟子》言:“吾养吾浩然之气。”《易·乾》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通过本书的阅读,以期激发今人乾健不已的精神。
在当今技术成指数级增长,人工智能对整个世界的颠覆愈来愈令人咋舌的时代,人类的前途及个体生命的价值何在?本书深入浅出,法师从自我生命的体验出发,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如母有情的厚爱融化在字里行间,分享了道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启迪心灵、唤醒心灵,呼唤人性的回归;在这个信仰重建的时代,又超越信仰、超越宗教,以多维的视角,引领读者直探生命的本义,实现生命的超越,从而阐释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本质。
下篇 自信与自觉
一、苔花如米小
二、爱,是共同的语言
三、佛光里感受到妈妈的爱
四、不朽香河——“中国母亲”
五、觉性,漾起历史尘埃
六、简单而奥妙的家法
1. 好为青山做主人
七、水斗里的小虫
八、天下最“痴”的人,就是菩萨
1. 怎样转凡成圣?
2. “初心毕竟而不二,二心还是初心难”
3. “咫尺西天”与“十万亿佛土”
4. 生存中阴
九、药王菩萨 难行苦行
十、龙女献珠
十一、大象的光明
1. “道”,是有能量的
2. 无遮妙体,解脱的舟航
后记
音频版(走路、坐地铁都可听)
下篇 自信与自觉
八、天下最“痴”的人,就是菩萨
2. “初心毕竟而不二,二心还是初心难”
天台宗里有一句话,我师父口诵给我:“初心毕竟而不二,二心还是初心难。”初心等于本觉,理即佛,毕竟即究竟觉;“初心毕竟而不二”,亦指法身德。“二心还是初心难”,初心,即指我们凡夫的状态,凡夫亦有佛性,直至成佛,法身是一样的;觉是因,成佛是果,我们众生的觉悟较之于佛果,还是初发心的觉悟更难。由此可以证明,善知识是大因缘,是我们成就的最大助缘。
《涅槃经》云:“一切众生,即是佛。如贫女舍宝,众物具废;力士额珠,圆明顿在。”《如来藏经》举十喻,弊帛裹黄金,土模内像,暗室瓶盆,井中七宝,本自有之,非适今也。贫女,如果没有觉悟到自己有宝,不会得宝的受用,还是贫女;力士,如果不知道额中明珠是圆明顿在的,还像个无头人。
从现代医学角度讲,松果体是人体的第三只眼。其实,生物学家早就发现已灭绝的古代动物头骨上有一个洞,后来证实这正是第三只眼的眼眶,即天眼的位置。若有一天打开了,这只眼的光明可以照彻三千大千世界,所谓“阿弥陀佛身金色,白毫宛转五须弥”。所以,松果体是超时空的,而现有的眼睛反倒像盲人摸象。因为我们尚处于有漏的亚健康状态,若能受持戒定慧,功德熏修,某天自然会现出来。
就像佛在《金刚经》里问“有慧眼否、有法眼否、有佛眼否”?我们也有,但只是体在,尚不得受用罢了。所以,作凡夫就像破布里裹黄金,无量劫来造作恶业,若有体相尽虚空亦不得纳受,尽管破烂不堪却不妨碍我们的佛性。然而,如若没有善知识甘愿来给我们撕开这层层的缠裹,对我们而言,这被包裹的黄金“有”如同“无”。
同样,《五灯会元》里有则公案:“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无。僧曰:上自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狗子为甚么却无?师曰:为伊有业识性在。又有僧问狗子有佛性也否?师曰:有。僧曰:既是佛性,为什么撞入这个皮袋里?师曰:为他知故犯。”试想,为什么说没有?狗子,没有觉悟到自己的佛性,整日找骨头只做狗的事,所以“有”等同“无”。
未完待续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每天给您带来一段震撼的阅读体会,音频可保存,走路、坐地铁都可以听。
《慈风普扇》喜马拉雅有声书
扫描二维码聆听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赠阅新书】活动申请链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